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孔子的故事》序言

孔子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中承前啟後第一人, 也是對中國歷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響最大的文化巨人。 他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條大河,

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江河的源頭之一。 他的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是當之無愧的。

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 即農曆八月二十七——西元前479年4月11日, 即農曆二月十一), 名丘, 字仲尼。 孔子為春秋末期魯國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是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之時儒家學派創始人, 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 又開啟一代教育、思想、政治、倫理的新風, 在世時已經在列國有著重大的影響, 被譽為“天之木鐸”。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後裔。 周滅商後, 周成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于宋, 建都商丘。 微子啟死後, 其弟微仲即位, 微仲即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後, 後代子孫開始以孔為氏,

其曾祖父孔防叔為了逃避宋國內亂, 從宋國逃到了魯國。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叔梁為字, 紇為名)是魯國出名的勇士, 晚年娶年輕女子顏征在生下孔子。 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病逝, 孤兒寡母移家魯國都城曲阜, 貧寒度日。 孔母富有遠見, 從小注重孔子的文化教育, 到他二十歲的時候, 已經是魯國相當有名的博學之士。 一米九多的魁梧身材, 文質彬彬中又飽含了從父親處繼承的英氣, 加上管理倉庫與管理牧場的人生歷練, 更使這個年輕人有了搏擊風雨的無限的力量。

他30歲時開始招收學生, 開辦起民間私學。 就辦學的規模、具有著明確的教育目的與系統的教學內容以及對於後世的影響等方面來講,

孔子無疑是中國私學第一人。 他在中國創立起的第一座“杏壇”, 打破了中國商周時期“學在官府”、教育為貴族壟斷與霸佔的格局, 這是他一生最為重大、最為主要的事情, 也是中國文明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偉大創舉, 當然也是孔子仁學思想的最大的體現。 在他一生的教學生涯裡, 逐漸形成了他“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以“仁愛”為核心的政治倫理思想、“滿則覆, 中則正, 虛則欹”的中庸思想、“立于禮、成于樂”的禮樂思想、“己欲立而立人”的立人思想等博大豐富的思想寶庫。

從他51歲任中都宰到任魯國大司寇, 共有4年為官時間, 也是他一生中僅有的從政歲月。 雖然時間短暫, 孔子卻以“夾穀會盟”、“墮三都”、“殺少正卯”等著名歷史事件, 留名青史。

其後便是長達14年的流亡生涯, 而“匡蒲之困”、“陳蔡絕糧”、“子見南子”等, 不僅再現了那樣一個戰亂頻仍的社會, 也凸顯著孔子與他的學生們堅守理想、堅韌不拔的崇高精神品質。 這14年, 是孔子一生最為重要的時間, 也是他作為中國第一代知識份子思想成熟與豐富、精神鍛鑄與新生的14年。

整理編撰文化典籍, 是孔子教學生涯、尤其是生命的最後5年裡所做的另一件重大的事情。 是孔子彙集了當時所能搜集到的各國文獻, 第一個將《詩》、《書》、《禮》、《樂》、《易》、《春秋》整理、編輯成系統的教材, 其中的《春秋》, 他是重新編輯與撰寫的。

西漢以後, 孔子學說的傳播迅速擴大, 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標識, 並對社會各個層面產生了深刻而長遠的影響。

萬花筒式的朝代正走馬燈式地逝去, 惟有孔子與他的思想不朽。 他的不朽, 當然不是因為歷朝歷代統治者的尊崇與封諡——而孔子恰恰因為統治者熱捧掩蓋下的霸佔而遭到著莫大的連累。 即使受到了歷代統治者霸佔的連累, 孔子仍然穿過歲月的風塵, 從過去走入現在, 並必將還要從現在走向未來。

也許我們會某些時候將他淡忘, 但是他的語言, 他的思想, 他的精神, 甚至他的形象, 卻會活在我們的思考與語言中。 也許我們會以現代人的“進步”與“文明”, 去批評他甚至嘲笑他, 可是隨著時間的淘洗, 我們又會發現在我們的進步與文明裡, 正有著孔子的幫助與參與。 甚至, 就是在我們當代諸多新生事物的胎息之中, 也會響著這個當年社會批判者的生命的律動。他的許多話也早融入我們的生活,已是盡人皆知的“口頭禪”了;更多的或者已經成為我們判斷是非的標準,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與行動的準則,或者乾脆就已變成眾人皆服的學習、處世與生活的智慧,為人類、尤其是普通民眾點亮一盞盞明燈。我們更多的時候,當然是會把他看作聖人,一個離我們很遠卻又高高在上的聖人。其實,當我們有了人生的閱歷,回過頭來看看,又會發現,原來孔子就是我們的朋友。

再過一萬年,中國也會有兩個被大家記住的人:孔子與魯迅。有個人把他們“封”成一個舊聖人,一個新聖人。其實,聖人一說,正如其中之一的魯迅所說,“是權勢者們捧起來的,是那些權勢者或想做權勢者們的聖人,和一般的民眾並無什麼關係。”(魯迅《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但是不朽者的不朽,是要活在民眾的心裡。而要活在民眾的心裡,就必然要與民眾的喜怒哀樂,發生著血肉的關聯。不是高高地在他們之上,而是要樸實地在他們之中。於是,一個充滿著人味的孔子,就穿過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埃塵,靄靄然向我們走來。

曾經為中國社會出版社寫過《孔子傳》,為河南文藝出版社寫過《人味孔子》,也曾經為東方出版社寫過《布衣孔子》。《布衣孔子》被人民出版社列入“人民聯盟文庫”再版,並被正中書局重印於臺灣。但是,為全國的青少年寫孔子的故事,卻是第一次,也是最為愉快的寫作。感謝素昧平生的吳魏先生從人海裡將我找到,並對於寫作孔子的故事給以細心而真摯的意見;感謝素不相識的李士雪先生,以一位語文教師的責任心和對於文字的感悟力,對這些故事提出了數十條很有價值的建議與指正。雖然心誠字真,總會因為水準的局限而存在諸多不足,期待讀者與方家的批評賜教。

作者簡介:

李木生,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高級編輯。1952年生於山東濟寧農村,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曾出版詩集《翠穀》、傳記《布衣孔子》、散文集《喬木森森》等。散文集《午夜的陽光》獲山東省首屆泰山文藝獎,散文《微山湖上靜悄悄》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散文《唐朝,那朵自由之花》獲中國散文協會冰心散文獎,作品入選全國各種選刊、選本、大中小學讀本及初、高中試卷。

也會響著這個當年社會批判者的生命的律動。他的許多話也早融入我們的生活,已是盡人皆知的“口頭禪”了;更多的或者已經成為我們判斷是非的標準,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與行動的準則,或者乾脆就已變成眾人皆服的學習、處世與生活的智慧,為人類、尤其是普通民眾點亮一盞盞明燈。我們更多的時候,當然是會把他看作聖人,一個離我們很遠卻又高高在上的聖人。其實,當我們有了人生的閱歷,回過頭來看看,又會發現,原來孔子就是我們的朋友。

再過一萬年,中國也會有兩個被大家記住的人:孔子與魯迅。有個人把他們“封”成一個舊聖人,一個新聖人。其實,聖人一說,正如其中之一的魯迅所說,“是權勢者們捧起來的,是那些權勢者或想做權勢者們的聖人,和一般的民眾並無什麼關係。”(魯迅《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但是不朽者的不朽,是要活在民眾的心裡。而要活在民眾的心裡,就必然要與民眾的喜怒哀樂,發生著血肉的關聯。不是高高地在他們之上,而是要樸實地在他們之中。於是,一個充滿著人味的孔子,就穿過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埃塵,靄靄然向我們走來。

曾經為中國社會出版社寫過《孔子傳》,為河南文藝出版社寫過《人味孔子》,也曾經為東方出版社寫過《布衣孔子》。《布衣孔子》被人民出版社列入“人民聯盟文庫”再版,並被正中書局重印於臺灣。但是,為全國的青少年寫孔子的故事,卻是第一次,也是最為愉快的寫作。感謝素昧平生的吳魏先生從人海裡將我找到,並對於寫作孔子的故事給以細心而真摯的意見;感謝素不相識的李士雪先生,以一位語文教師的責任心和對於文字的感悟力,對這些故事提出了數十條很有價值的建議與指正。雖然心誠字真,總會因為水準的局限而存在諸多不足,期待讀者與方家的批評賜教。

作者簡介:

李木生,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高級編輯。1952年生於山東濟寧農村,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曾出版詩集《翠穀》、傳記《布衣孔子》、散文集《喬木森森》等。散文集《午夜的陽光》獲山東省首屆泰山文藝獎,散文《微山湖上靜悄悄》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散文《唐朝,那朵自由之花》獲中國散文協會冰心散文獎,作品入選全國各種選刊、選本、大中小學讀本及初、高中試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