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首席評論丨中國式創新如何加速邁向世界?

導視:

中國式創新風靡全球

我們距離創新強國還有多遠?

企業創新升級如何再加速?

還有哪些短板需要補足?

嘉賓介紹

韓踐——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管理學副教授、中歐中國創新研究中心聯合主任

研究領域:如何通過人力資源管理提升組織的績效與可持續發展力

陳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教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從事技術創新管理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袁桅——啟迪控股總裁

擁有17年的投資經驗, 長期專注于清潔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的投資

啟迪控股是一家依託清華大學設立的綜合性大型企業,

其前身是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

文字實錄

中國式創新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最近, 網購、支付寶、共用單車、高鐵被外國青年評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成為了外國友人最想帶回家鄉的“中國特產”。 從以往的“中國複製”變為“複製中國”,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 中國正在從“模仿大國”到創新強國的大路上不斷邁進。 中國的創新模式是什麼?未來挑戰和機遇在哪裡?本期節目邀請中歐中國創新研究中心聯合主任韓踐, 啟迪控股總裁袁桅,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共話中國式創新的現狀與前景。

如何評價目前中國企業的創新水準?

陳勁:目前創新理解有片面性 創新落實程度不強

陳勁:目前我們在全世界創新水準還屬於中等水準, 遠遠沒有到先進的能力, 主要是因為我們對創新還沒有放在更關鍵、更高優先權的地位.所以我們目前對創新的理解和認識, 片面的把它理解為高科技, 其實創新很多方面是一種自由探索, 很多是來自於一些員工很好的想法, 其實並不是都跟高科技有關係, 創新的理解上面有片面性。

第二對創新的落實程度不夠強, 我們停留在少數人的創新, 真正要做創新是一個整體公司要一起努力的行為, 甚至要跟外面利益相關者一起合作的過程, 比如跟用戶一起創新, 跟供應商一起創新, 跟高校一起創新, 這樣一個活動需要更廣泛、深入、持久的開展,

才能把創新做的更加具體一點。

其實現在創新進展比較大, 像海爾和小米, 特別是海爾, 從傳統的家電企業轉換成一個全球創新智慧的轉型, 很重要是吸收了全世界最好的研發機構, 還有大學, 還有包括世界500強企業跟它共同創新。 對內激發員工的創新活力, 要求員工有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自主創新的機會, 要求員工創新。 所以我認為它把外部的用戶資源和內部的員工資源開始更充分地開發, 這個代表企業創新更好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模式。

韓踐:小範圍的快速發展並不代表整個商業生態

韓踐:整個商業是一個生態, 生態裡面有各種各樣的生物和植物, 有根很深的樹, 有長的相對來說很快, 但是可能是一個草本的植物,

有食肉的有食草的, 有水裡游的, 其實生態的多樣性是整個生態往前發展最重要的一個要素, 我來看商業生態就是這樣子的。

那麼中國肯定是在某些方面, 比如說像我們覺得支付這一塊, 我們現在其實走的蠻快的, 比如說在商業的大的平臺上面, 我們其實做的還是蠻快的, 比很多其他國家走的都靠前, 而且速度也非常的快。 我們不缺資本, 我們實際上也不缺技術, 不缺聰明的人。 但是這個其實只是一小塊, 我覺得只是整個生態裡面的一小塊, 它在這個時候熱鬧或者發光發熱, 並不等於說我們就能從這裡面推延到整個生態。

像有一些, 比如說石油化工, 比如說像基礎建設, 基礎設施, 比如說像電信業, 他們很大程度上週期會比較長,

客戶價值創造的週期長, 研發的週期長, 但是他們也是整個商業週期裡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塊, 我們在這方面還是有差距, 要認識到一個差距, 不要被小塊的熱鬧, 或者小塊的繁忙, 這是好事情, 但是我們一直要很警醒, 這不代表整個商業大的生態。

和美國、以色列等創新強國差距在哪?

袁桅:這輪中國的創新 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時驅動

袁桅:說到中國的創新, 我想稍微回顧一下我們的創新的歷史, 其實中國的創新應該說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 小平同志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召開中國第一次科技大會, 科學的春天來了, 那次是第一次煥發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而且把他們的地位首次提到一個在國民經濟發展中間十分重要的位置, 這個我覺得是我們創新發源的,當然從基因上來講我們是有創新基因的。

第一輪的創新應該是可以追溯到90年代,那個時候我們提出來科教興國戰略,那個時候中國也搞孵化器,走科技體制改革等等,那一輪創新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到這一輪是中國把創新驅動作為一個國家的戰略提出來“雙創”,習主席把創新提到了至關重要的位置。綜觀這兩次創新,這次創新最大的區別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時驅動的,所以這個活力就特別強,一方面我們知道中國的政府的力量是很強的,我覺得這一點是我們國家遠遠強於美國和以色列的,但是在過去來講的話,可能是缺乏底層的創新驅動,這一次恰恰很多創新是來自底層。所以我覺得跟美國和以色列相比,可以說在這輪創新上面中國走在了前面,某種程度上超過了美國和以色列的。

但是我們的差異可能我認為是在市場化方面,在市場化的方面,可能還比美國和以色列有一定的差距,因為以色列國家小,市場本身小,所以它不創新沒有出路,但是我們這裡地大物博,有市場的優勢,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這個優勢,我們也跟美國,跟以色列都搭了創新平臺,上個月跟著清華大學邱校長一起專門出訪了以色列,跟以色列的大學有一系列的合作,我們也會跟以色列建立一個雙園,兩邊建科技園,雙孵化器,兩邊建孵化器,雙臂基金,投資於兩國的高科技的企業,而且我們這種國際合作,不僅僅是買進來,更多是我們國內的公司走出去的一個概念,到國際舞臺上去發揮我們引領性的一些作用。

陳勁:中國的創業家更多是“生存性創業”

陳勁:中國的市場有非常大的特殊性,因為中國消費能力現在逐漸加大,中國消費的複雜性也遠遠高於歐美,所以中國在互聯網為主的創新創業方面,應該遠遠超越于歐美的水準,所以這方面我們非常自豪,我們終於有中國自己獨創的創新模式,特別是商業模式去引領全球的發展。所以我們的阿裡巴巴,我們的騰訊,還有其他的互聯網公司,做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

目前我們雙創工作在中國已經取得很大的進展,應該說我們也湧現出一批非常優秀的創業家,但是跟美國、以色列相比的話,我們創業家的目的還是生存性創業,就是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所帶來的創業,他們主要目的是創造財富。美國和以色列的企業家主要特徵除了創造財富之外,他們更多考慮是改變世界,所以他們的願景和夢想,總體來說相對比較長遠,這是我們下一代要進行創業的發展目標,就是關注更宏偉的人類命運所關心的問題,離人類命運所想進行創新創業,應該這是下一個目標。

怎麼看創新環境下不斷湧現的風口?

韓踐:要關注風口背後的經濟邏輯和價值本質

韓踐:因為中國很長一段時間來,基本上是政策牽引的,大家都在找風口,你看大家每年年初年末的時候聽宏觀經濟學講座的人特別特別好,其實他不是聽的宏觀經濟學本身,他是聽風口在哪裡,他想去找風口,這個我從本質上來講,我說的稍微尖刻一點,其實就是長期這種政策導向,使得大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外面去,就是找到外面的一個牽引力,我只要活在一個對的地方,我只要活在一個對的產業裡面。看到很多都是一些新詞,但是其實很多是舊瓶裝新酒,什麼意思?比如說他們就會說到雲,說到全場景的產業鏈,但是很多時候他沒有很仔細的看到它背後的經濟邏輯是什麼,產生的價值是什麼,我不是說這些技術不重要,這些非常非常重要,他們牽引了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但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說知道大概的大方向在哪兒的情況下,其實還是要回歸到管理的本質,經濟邏輯的本質,和價值的本質,不斷提升我們的效率、價值、資源配置的這種轉化,其實這些都是需要創新的。我們不是說一提創新就是一些熱詞,一些抓眼球的詞,我覺得還是要很樸實回到我們應該去做的這種,踏踏實實該做的日常的管理工作。

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價值觀,一個是這個價值觀有國家方面導向的問題,有學校教育導向問題,也有企業領導者的導向問題,我們沒有辦法去阻止一些熱錢、快錢,包括媒體的資源,注入到我們覺得可能更熱門的地方去,但是熱門並不等於有價值,所以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怎麼樣從價值觀這個方面去引導。

未來中國式創新該如何補足短板?

陳勁:創新下一步的關鍵是專利商業化

陳勁:一個企業創新能力的表現是把好的創想,或者設想,來形成產品化或者商業化,所以這個過程中,擁有專利主要因為你的想法進行法律保護,但是並沒有保證產品設想的商業化能力,所以真正要做創新的話還是下一步工作要把專利商業化才是根本的關鍵。所以一個成功企業,不能只關注智慧財產權的產生,特別要關注智慧財產權的運行、運維或者運營,這將非常關鍵。只有把智慧財產權把它啟動,就是能夠產生更大的價值。這才是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或者企業創新管理更重要的一個活動。所以下一步我們其實要從專利申請和授權大國成為智慧財產權運營和管理方面的大國,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創新的大國。

陳勁:戰略、科技、市場三方面優秀的複合型人才稀缺

陳勁:中國的創新機會應該表現在很多方面,它既表現在戰略新興產業方面,比如像新能源、新材料、資訊技術方面有很多機會,但是如果出現機會跟別的國家不一樣,傳統行業反而有更多的機會。因為現在目前我們落後于歐美的不僅僅是高新技術企業,或者是新興產業,而是在傳統業務方面,比如像我們的醫療,包括我們的食品、服裝方面,還有建材方面,其實我們的創新能力還遠遠不足,所以這方面我認為其實無論傳統行業還是高新技術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間,這是中國創新機會比別的國家多的原因之一。當然這個要做好成功的原因之一,創新人才方面需要,我們現在比較缺的是複合型人才,如何把你的戰略判斷和你的技術能力結合在一起,現在我們比較缺乏,很多企業家有很好的戰略的風險能力,但是他對技術不夠瞭解,很多擁有技術的優秀人才市場判斷不夠準確,所以我覺得下一步主要要培養複合型人才,就是戰略、科技、市場,三個方面都非常強的人才,這些人才將來對創新有很大的貢獻。

袁桅:專業孵化器有利於人才和要素的聚集和協同

袁桅:專業性和綜合性,其實是相對的,而且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下面,其實要求是不一樣的,那麼我們確實是有一些綜合性的孵化器,在早期的時候其實就是營造一種環境,所有的創業者在一起,發展到今天正如你講的一樣,漸漸走向專業化,不僅僅是孵化器自身,而且是孵化器和後面的大公司、小公司在一起,這個生態系統本身也是有專業性的。比如說我們在材料方面,我們打造的材料的園區裡面,從孵化器、加速器到後面的創新平臺的搭建,我們會針對某一個特定的產業去搭建一個仲介的服務平臺,這個服務平臺是有利於中小企業的發展,也有利於大公司的發展。所以專業性,一方面是聚集,就相同專業的這些企業、人才可以在中間聚集,而且這些人才和要素聚集了以後,你就不會擔心有一家公司,比如說我們講成功率很低,比如說它倒了,破產了,不會跑掉,它的要素會在這裡面沉澱,一個創業者可能他創業不是特別順利,失敗了,他可以到大公司打工,積累更多的經驗,可能又有一個機會再出來創業,大公司裡頭可能分出來一部分自身的內部創業的團隊也會出來。所以專業性有利於人才和要素在中間的沉澱、積累,不斷的有互相之間的一個促進、協同。

韓踐:創新資源需要去中心化 提升利用效率

韓踐:我覺得現在這個創新的環境其實說應該說是有很大的改善,有很大的提升,專利管理盲從有很大的提升,比如在創新資源的投入方面,各個層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其實還是會有一些不足的,如果說我們從地域的分佈來講的話,舉個例子,深圳其實是一個創新氛圍,創新土壤特別好的地方,我們有一個統計的資料,它的專利,包括一些創新的想法,其實80%90%都在企業手裡面,這樣這個效率可能有很好的提升。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說這種從國家層面,需要對於創新生態有一個多層次的關注,而不只是看中心化這一塊,資源其實是需要放下去,資源其實是需要更多的去中心化,相對來說會利用的更有效率,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我們下一步需要去看的,我們不缺資源,我們需要把資源利用的更有效率。

這個我覺得是我們創新發源的,當然從基因上來講我們是有創新基因的。

第一輪的創新應該是可以追溯到90年代,那個時候我們提出來科教興國戰略,那個時候中國也搞孵化器,走科技體制改革等等,那一輪創新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到這一輪是中國把創新驅動作為一個國家的戰略提出來“雙創”,習主席把創新提到了至關重要的位置。綜觀這兩次創新,這次創新最大的區別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時驅動的,所以這個活力就特別強,一方面我們知道中國的政府的力量是很強的,我覺得這一點是我們國家遠遠強於美國和以色列的,但是在過去來講的話,可能是缺乏底層的創新驅動,這一次恰恰很多創新是來自底層。所以我覺得跟美國和以色列相比,可以說在這輪創新上面中國走在了前面,某種程度上超過了美國和以色列的。

但是我們的差異可能我認為是在市場化方面,在市場化的方面,可能還比美國和以色列有一定的差距,因為以色列國家小,市場本身小,所以它不創新沒有出路,但是我們這裡地大物博,有市場的優勢,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這個優勢,我們也跟美國,跟以色列都搭了創新平臺,上個月跟著清華大學邱校長一起專門出訪了以色列,跟以色列的大學有一系列的合作,我們也會跟以色列建立一個雙園,兩邊建科技園,雙孵化器,兩邊建孵化器,雙臂基金,投資於兩國的高科技的企業,而且我們這種國際合作,不僅僅是買進來,更多是我們國內的公司走出去的一個概念,到國際舞臺上去發揮我們引領性的一些作用。

陳勁:中國的創業家更多是“生存性創業”

陳勁:中國的市場有非常大的特殊性,因為中國消費能力現在逐漸加大,中國消費的複雜性也遠遠高於歐美,所以中國在互聯網為主的創新創業方面,應該遠遠超越于歐美的水準,所以這方面我們非常自豪,我們終於有中國自己獨創的創新模式,特別是商業模式去引領全球的發展。所以我們的阿裡巴巴,我們的騰訊,還有其他的互聯網公司,做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

目前我們雙創工作在中國已經取得很大的進展,應該說我們也湧現出一批非常優秀的創業家,但是跟美國、以色列相比的話,我們創業家的目的還是生存性創業,就是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所帶來的創業,他們主要目的是創造財富。美國和以色列的企業家主要特徵除了創造財富之外,他們更多考慮是改變世界,所以他們的願景和夢想,總體來說相對比較長遠,這是我們下一代要進行創業的發展目標,就是關注更宏偉的人類命運所關心的問題,離人類命運所想進行創新創業,應該這是下一個目標。

怎麼看創新環境下不斷湧現的風口?

韓踐:要關注風口背後的經濟邏輯和價值本質

韓踐:因為中國很長一段時間來,基本上是政策牽引的,大家都在找風口,你看大家每年年初年末的時候聽宏觀經濟學講座的人特別特別好,其實他不是聽的宏觀經濟學本身,他是聽風口在哪裡,他想去找風口,這個我從本質上來講,我說的稍微尖刻一點,其實就是長期這種政策導向,使得大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外面去,就是找到外面的一個牽引力,我只要活在一個對的地方,我只要活在一個對的產業裡面。看到很多都是一些新詞,但是其實很多是舊瓶裝新酒,什麼意思?比如說他們就會說到雲,說到全場景的產業鏈,但是很多時候他沒有很仔細的看到它背後的經濟邏輯是什麼,產生的價值是什麼,我不是說這些技術不重要,這些非常非常重要,他們牽引了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但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說知道大概的大方向在哪兒的情況下,其實還是要回歸到管理的本質,經濟邏輯的本質,和價值的本質,不斷提升我們的效率、價值、資源配置的這種轉化,其實這些都是需要創新的。我們不是說一提創新就是一些熱詞,一些抓眼球的詞,我覺得還是要很樸實回到我們應該去做的這種,踏踏實實該做的日常的管理工作。

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價值觀,一個是這個價值觀有國家方面導向的問題,有學校教育導向問題,也有企業領導者的導向問題,我們沒有辦法去阻止一些熱錢、快錢,包括媒體的資源,注入到我們覺得可能更熱門的地方去,但是熱門並不等於有價值,所以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怎麼樣從價值觀這個方面去引導。

未來中國式創新該如何補足短板?

陳勁:創新下一步的關鍵是專利商業化

陳勁:一個企業創新能力的表現是把好的創想,或者設想,來形成產品化或者商業化,所以這個過程中,擁有專利主要因為你的想法進行法律保護,但是並沒有保證產品設想的商業化能力,所以真正要做創新的話還是下一步工作要把專利商業化才是根本的關鍵。所以一個成功企業,不能只關注智慧財產權的產生,特別要關注智慧財產權的運行、運維或者運營,這將非常關鍵。只有把智慧財產權把它啟動,就是能夠產生更大的價值。這才是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或者企業創新管理更重要的一個活動。所以下一步我們其實要從專利申請和授權大國成為智慧財產權運營和管理方面的大國,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創新的大國。

陳勁:戰略、科技、市場三方面優秀的複合型人才稀缺

陳勁:中國的創新機會應該表現在很多方面,它既表現在戰略新興產業方面,比如像新能源、新材料、資訊技術方面有很多機會,但是如果出現機會跟別的國家不一樣,傳統行業反而有更多的機會。因為現在目前我們落後于歐美的不僅僅是高新技術企業,或者是新興產業,而是在傳統業務方面,比如像我們的醫療,包括我們的食品、服裝方面,還有建材方面,其實我們的創新能力還遠遠不足,所以這方面我認為其實無論傳統行業還是高新技術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間,這是中國創新機會比別的國家多的原因之一。當然這個要做好成功的原因之一,創新人才方面需要,我們現在比較缺的是複合型人才,如何把你的戰略判斷和你的技術能力結合在一起,現在我們比較缺乏,很多企業家有很好的戰略的風險能力,但是他對技術不夠瞭解,很多擁有技術的優秀人才市場判斷不夠準確,所以我覺得下一步主要要培養複合型人才,就是戰略、科技、市場,三個方面都非常強的人才,這些人才將來對創新有很大的貢獻。

袁桅:專業孵化器有利於人才和要素的聚集和協同

袁桅:專業性和綜合性,其實是相對的,而且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下面,其實要求是不一樣的,那麼我們確實是有一些綜合性的孵化器,在早期的時候其實就是營造一種環境,所有的創業者在一起,發展到今天正如你講的一樣,漸漸走向專業化,不僅僅是孵化器自身,而且是孵化器和後面的大公司、小公司在一起,這個生態系統本身也是有專業性的。比如說我們在材料方面,我們打造的材料的園區裡面,從孵化器、加速器到後面的創新平臺的搭建,我們會針對某一個特定的產業去搭建一個仲介的服務平臺,這個服務平臺是有利於中小企業的發展,也有利於大公司的發展。所以專業性,一方面是聚集,就相同專業的這些企業、人才可以在中間聚集,而且這些人才和要素聚集了以後,你就不會擔心有一家公司,比如說我們講成功率很低,比如說它倒了,破產了,不會跑掉,它的要素會在這裡面沉澱,一個創業者可能他創業不是特別順利,失敗了,他可以到大公司打工,積累更多的經驗,可能又有一個機會再出來創業,大公司裡頭可能分出來一部分自身的內部創業的團隊也會出來。所以專業性有利於人才和要素在中間的沉澱、積累,不斷的有互相之間的一個促進、協同。

韓踐:創新資源需要去中心化 提升利用效率

韓踐:我覺得現在這個創新的環境其實說應該說是有很大的改善,有很大的提升,專利管理盲從有很大的提升,比如在創新資源的投入方面,各個層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其實還是會有一些不足的,如果說我們從地域的分佈來講的話,舉個例子,深圳其實是一個創新氛圍,創新土壤特別好的地方,我們有一個統計的資料,它的專利,包括一些創新的想法,其實80%90%都在企業手裡面,這樣這個效率可能有很好的提升。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說這種從國家層面,需要對於創新生態有一個多層次的關注,而不只是看中心化這一塊,資源其實是需要放下去,資源其實是需要更多的去中心化,相對來說會利用的更有效率,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我們下一步需要去看的,我們不缺資源,我們需要把資源利用的更有效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