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獎學金到底好不好賺?別讓那些眼花繚亂的制度迷了眼

作者 | 曹賢水

和創留學聯合創始人, 人稱水哥。 《你也能去美國留學》作者, 新浪博客、豆瓣、知乎、寄託天下等國內著名留學論壇的知名留學專家。

親自指導數百多名學生成功拿到哈佛、斯坦福、康奈爾、牛津大學、多倫多大學等世界頂尖名校的錄取。

除了世界領先的教育品質, 美國的大學吸引全球優秀學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豐厚的獎學金。

我們每年都會看到一些國內學生拿著全額獎學金去美國留學的消息。 但是美國的獎學金有哪幾種?獎學金如何評定的?申請獎學金需要什麼條件?獎學金和助學金有什麼區別?

下面我根據美國獎學金制度, 結合中國的國情, 給大家分析一下美國的獎學金, 方便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定位和選擇。

在實際申請過程中, 本科(高中畢業申請美國本科)和研究生(有本科學位, 申請碩士或者博士研究生)的獎學金體制是不太一樣的,

所以在這裡我分別對本科的獎學金和研究生的獎學金情況進行說明。

本科

對申請本科的孩子而言, 我們常說的獎學金準確的叫法應該是“助學金”(Financial Aid, 我們習慣縮寫為FA)。 美國大學為了儘量做到教育的公平, 對於就讀大學的孩子會提供FA。 這裡面會分成兩類, 考慮學生家庭經濟條件的need based和不考慮家庭經濟條件的merit based兩種。

後者比較好理解, 就是基於學術成就, 直白地說, 就是申請人的實力, 誰最優秀給誰, 不管你家裡是億萬富翁還是一貧如洗。 前者複雜一些, 是專門給窮孩子準備的。 就是在學校認為你的學術能力達到了學校的需求之後, 會根據你家裡經濟條件的情況來決定給不給你, 給你多少。

所以學校會要求學生提交家裡的財產情況, 包括父母的收入情況, 家裡的資產情況。

對於國際學生來說(除了有美國綠卡或者公民身份的中國學生, 都是國際學生), 美國大學的態度可以粗略的分成兩類, 一種以很多公立綜合性大學(公立大U)為代表, 明確說不給國際學生提供need based FA, 只有少量的merit based scholarship(這就可以叫做獎學金了);另一種是以不少私立文理學院(LAC)為代表, 同時給國際學生提供need based和merit based兩種FA。

所以我們就會發現有些學校咱中國學生申請的時候拿FA的比較多, 而有些學校基本沒見過。 而且在這兩類學校中, 不同學校的執行政策, 力度會不同。 比如, 同樣是提供need based FA的學校, 有些執行的是need blind(不考慮你有沒有錢, 只要錄了你, 你需要多少FA, 學校都會滿足你,

也就是全獎了)和need aware(會考慮學校能否滿足你的FA需求, 如果滿足不了, 就可能不會錄取你)兩種政策。

因為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 我無法在這裡做詳細的說明, 所以在這裡給出一些大的原則, 幫助大家確定自己的方向, 以免一開始就決策失誤。 個性化的問題大家就可以進一步根據自己的情況研究和選擇。

1.根據家裡情況和實力決定要FA的量

如果自己實力超強, 自信在來自中國的申請者中絕對拔尖, 可以打動美國名校的招生官, 那麼就可以不考慮錢的問題, 像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麻省理工、Williams和Amherst這些學校, 就是need blind。

對於絕大多數申請者, 建議按照自己家裡的實際情況客觀決定要多少FA。 如果家裡有實力全自費, 而且不費力,

那就別要了, 一方面對自己申請不利, 另一方面也可以把錢給真正有需要的孩子。

有很多孩子和家長會把拿FA當作一種面子和實力的象徵, 所以不管自己是不是需要, 都會申請。 (2010年北京理科高考狀元, 人大附的李泰伯之所以全部被拒, 這絕對是造成其申請失敗的原因之一)而且根據我們的瞭解, 即使是像上述那些執行need blind政策的學校, 事實上, 也會觀察學生FA的申請情況。

2.根據FA需求量決定選校類型

除了那些絕對優秀的學生,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 需要知道, 如果家裡經濟條件不好, 那麼可以考慮選擇學費便宜的公立大學, 或者LAC。 LAC學費雖然貴, 但是在FA方面總體來說會比大U慷慨。 所以如果預算不充足, 那麼就看看學校的學費情況, 以及學校可能提供的資助情況算一筆總帳,根據自己的其他對學校的需求來決定申請什麼學校。

研究生

與本科不同,到研究生層面,美國的大學基本不會提供need based FA了,只有merit based一種。所以我們可以把研究生階段的FA定義為獎學金。對國際學生來說,獎學金有這麼兩類:一類是全獎,有Fellowship,Teaching Assistantship(TA,助教),Research Assistantship(RA,助研)。另一類是Tuition Waiver,Scholarship。

Fellowship,是比較“爽”的,為什麼呢?因為這代表你不需要給教授幹活也可以拿到這筆獎學金。系裡給交學費,然後生活費,自給自足是完全沒問題了,稍微節省點,估計一兩年就能買車了。

TA是系裡給交學費,然後給生活費,但是要幹活的,一周20個小時左右的工作,上課或者改作業之類的,具體看學校的要求。RA一般是招學生的教授自己從專案經費裡掏錢幫學生交學費,給學生發生活費,雖然官方要求也是2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但具體多少,就看導師的要求了。

還有些學校在申請的時候,根據學生的實力,為了吸引學生,會給出Tuition Waiver(從1/4到全免都有),或者一些小的Scholarship(多在幾千美元到1萬美元)。這些獎學金的具體叫法各個學校不同(比如有些學校就把一些幾千美元的小獎叫某某Fellowship),大家看錄取通知書上的具體解釋。

總體來說,由於近兩年申請人,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學生數量暴漲,所以在這裡我給大家說一下目前的現實情況,供大家參考:

1.研究生獎學金基本不需要額外申請

因為是merit based,所以大多數學校在評審的時候,會自動根據申請人的實力決定是不是給獎,給多少。很少需要單獨提交申請。

2.新申請時,全獎基本只給博士生,碩士生很難拿到

由於經濟危機,美國大學的經費情況不如以前,所以早些年出現的碩士全獎現在基本絕跡了,除了一些特定的碩士Program(比如TESOL,或者牛校的一些MPA,MPH Program;個別商科的碩士項目有可能能給出接近于全獎的資助,完全能覆蓋學費的獎學金極少極少)。

所以現在學校和教授都願意把有限的經費給能夠給學校和教授帶來更多貢獻的PhD學生。因此需要全獎的碩士生基本都只能考慮加拿大了。更多的碩士學生只能拿到一些學費減免或者一些小獎,漸少部分花費,再通過勤工儉學解決一些留學費用問題。所以原則上建議至少要準備出一年的費用,這樣才有可能把學位讀下來(美國的碩士Program多是2年左右的)

3.不同獎學金考察點不同

雖然全獎基本是給PhD學生的,但是在具體評定的時候,還是會有一些區別的。Fellowship作為最難的一種獎學金,對學生的硬體實力(GT、GPA、學校背景等)和軟體實力(學術相關的成就,科研經歷等)都會有很高的要求。

而TA和RA因為出錢物件不同,所以基本可以理解為:TA更看重硬體,尤其是語言水準(託福或者雅思)。有些學校明確說,申請TA的話需要參加口語測試。而且TA多數是系裡出錢,軟體背景由於很難量化,所以當大家坐在一起討論時,容易量化的GT、GPA、論文數量等這些因素就更容易被大家所認可。而RA是教授自己掏錢,教授更看重學生的背景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所以軟體部分更重要一些。

當然,我上面說的是整體性規律,而不是絕對的。因為競爭激烈,各個學校在實際執行時會有變化。比如,有些新教授剛到學校,沒有多少科研專案,系裡為了幫助教授開展專案,所以我們會看見有些學生通過套磁,和得到教授的欣賞後,拿到的是TA,而不是RA。而且有些學校會用TA和RA組合,讓學生進行一部分TA工作,一部分RA工作,拿兩種獎學金組成一個全獎。

綜上所述,大家在申請的時候,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以及各項獎學金的評定思路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

以及學校可能提供的資助情況算一筆總帳,根據自己的其他對學校的需求來決定申請什麼學校。

研究生

與本科不同,到研究生層面,美國的大學基本不會提供need based FA了,只有merit based一種。所以我們可以把研究生階段的FA定義為獎學金。對國際學生來說,獎學金有這麼兩類:一類是全獎,有Fellowship,Teaching Assistantship(TA,助教),Research Assistantship(RA,助研)。另一類是Tuition Waiver,Scholarship。

Fellowship,是比較“爽”的,為什麼呢?因為這代表你不需要給教授幹活也可以拿到這筆獎學金。系裡給交學費,然後生活費,自給自足是完全沒問題了,稍微節省點,估計一兩年就能買車了。

TA是系裡給交學費,然後給生活費,但是要幹活的,一周20個小時左右的工作,上課或者改作業之類的,具體看學校的要求。RA一般是招學生的教授自己從專案經費裡掏錢幫學生交學費,給學生發生活費,雖然官方要求也是2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但具體多少,就看導師的要求了。

還有些學校在申請的時候,根據學生的實力,為了吸引學生,會給出Tuition Waiver(從1/4到全免都有),或者一些小的Scholarship(多在幾千美元到1萬美元)。這些獎學金的具體叫法各個學校不同(比如有些學校就把一些幾千美元的小獎叫某某Fellowship),大家看錄取通知書上的具體解釋。

總體來說,由於近兩年申請人,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學生數量暴漲,所以在這裡我給大家說一下目前的現實情況,供大家參考:

1.研究生獎學金基本不需要額外申請

因為是merit based,所以大多數學校在評審的時候,會自動根據申請人的實力決定是不是給獎,給多少。很少需要單獨提交申請。

2.新申請時,全獎基本只給博士生,碩士生很難拿到

由於經濟危機,美國大學的經費情況不如以前,所以早些年出現的碩士全獎現在基本絕跡了,除了一些特定的碩士Program(比如TESOL,或者牛校的一些MPA,MPH Program;個別商科的碩士項目有可能能給出接近于全獎的資助,完全能覆蓋學費的獎學金極少極少)。

所以現在學校和教授都願意把有限的經費給能夠給學校和教授帶來更多貢獻的PhD學生。因此需要全獎的碩士生基本都只能考慮加拿大了。更多的碩士學生只能拿到一些學費減免或者一些小獎,漸少部分花費,再通過勤工儉學解決一些留學費用問題。所以原則上建議至少要準備出一年的費用,這樣才有可能把學位讀下來(美國的碩士Program多是2年左右的)

3.不同獎學金考察點不同

雖然全獎基本是給PhD學生的,但是在具體評定的時候,還是會有一些區別的。Fellowship作為最難的一種獎學金,對學生的硬體實力(GT、GPA、學校背景等)和軟體實力(學術相關的成就,科研經歷等)都會有很高的要求。

而TA和RA因為出錢物件不同,所以基本可以理解為:TA更看重硬體,尤其是語言水準(託福或者雅思)。有些學校明確說,申請TA的話需要參加口語測試。而且TA多數是系裡出錢,軟體背景由於很難量化,所以當大家坐在一起討論時,容易量化的GT、GPA、論文數量等這些因素就更容易被大家所認可。而RA是教授自己掏錢,教授更看重學生的背景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所以軟體部分更重要一些。

當然,我上面說的是整體性規律,而不是絕對的。因為競爭激烈,各個學校在實際執行時會有變化。比如,有些新教授剛到學校,沒有多少科研專案,系裡為了幫助教授開展專案,所以我們會看見有些學生通過套磁,和得到教授的欣賞後,拿到的是TA,而不是RA。而且有些學校會用TA和RA組合,讓學生進行一部分TA工作,一部分RA工作,拿兩種獎學金組成一個全獎。

綜上所述,大家在申請的時候,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以及各項獎學金的評定思路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