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誰 ?!才有資格做家庭中的超級育兒師 ?!

晚上十點一刻, 朋友在群裡發了一段五分鐘的視頻, 是《超級育兒師》的一個片段, 一個六歲的男孩, 因為不好好刷牙, 用各種方式反抗媽媽,

最後孩子和媽媽集體被育兒師修理的故事……

(感興趣的可以在頭條視頻搜《6歲孩子動手打育兒師, 育兒師一招輕鬆……》)

我們這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的群裡, 大家看了都是一片憤怒聲討, 心痛和歎息。 因為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這個育兒師的解讀和處理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比如完全沒有聯接(共情)的糾正, 比如“淘氣凳”堂而皇之的使用, 比如讓孩子感覺糟糕的時候解決問題, 比如把孩子錯誤行為背後的信念簡單粗暴地誤讀為“孩子心思縝密地去控制和威脅大人”。

其實早在幾十年前, 美國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者魯道夫-德雷克斯就總結出了孩子為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可能產生的四種錯誤行為。 視頻中六歲孩子的表現正是一目了然的從“尋求過度關注”,

升級為“尋求權力鬥爭”, 繼而“尋求報復”, 到最後“自暴自棄”, 他每個行為都有其對應的密碼, 比如“讓我有選擇”, “我覺得被傷害了”等等……正面管教給出了52種工具來應對這些狀況, 沒有一個會讓事態發展到最後……

當然, 52張工具卡還遠遠不是正面管教的精華, 她最精華的部分在於, 只有家長自己有了自我覺察, 並開始去瞭解孩子, 尊重孩子, 學會和孩子一起來積極暫停, 糾正之前先聯接, 知道感覺好才能做得好, 長期堅持地把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在家庭中延續下去, 以達到孩子自己內心生髮出成長的內動力, 最終獲得那些我們期望他們成年後將會具備的品格與能力, 比如陽光、獨立、自信、自尊、會愛……等等等等。

這一切的一切, 正面管教深知, 自我改變和自然影響的啟動鑰匙, 在家長手中。

回到視頻, 一言以蔽之, 育兒師當時貌似淩駕于家長之上控制了局面, 可是淘氣凳和喝止下, 在孩子心裡種下的是什麼?是對於刷牙這件事源本身真正的理解和接受嗎?是對於情緒的認識和疏導能力、解決辦法嗎?是對與媽媽今後的互動的安全感和信賴嗎?

顯然都沒有!從孩子的眼神來看, 好像只是一個“我今天輸了, 等著我下次贏回來!”的定時炸彈吧?

我真的很想默默地做一個跟蹤案例, 目的是揭露這種介入的無效, 因為我很憤怒這樣的誤人子弟以及誤人父母……因為正面管教追求孩子自我成長的內動力,

關注的就是長期效果, 而非短期目標。

可是還沒完, 我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去搜索了大量關於這個節目和三位元育兒師的資料, 看了多季、多期(從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視頻, 也閱讀了幾百條觀眾的評論, 我的憤怒漸漸平息了, 因為我覺得針對某人某時某話的憤怒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憤怒需要轉為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育兒問題, 能像唱歌、裝修、法制、民事等節目一樣, 做真人秀, 做麻辣專家犀利點評甚至介入嗎?

當我看到那麼多的孩子, 有些是適齡的“不當”行為, 有些是歸屬感價值感的缺失, 有些僅僅是因為父母的問題而產生的應激反應, 但卻當面被育兒師貼上許多負面的標籤, 更甚者在鏡頭中、畫外音中、觀眾的評論中變得十惡不赦,

看客的情緒就像魯迅先生的看殺人一樣高漲和喧囂, 紛紛把對自己家庭教育失敗的不忿投射到別人的事件中來, 形成了一場家長暴力的狂歡;

當我看到那麼多無助的父母, 因為育兒常識的欠缺, 無意識地犯錯, 卻毫無保護地暴露在鏡頭中, 被育兒師指責批評,甚至明顯帶著鄙視態度地呼來喝去,家長的情緒是不安全的,她們內心的感受是混亂複雜的,可以想像,做出的決定也不是真實的和有效的……

我就想問問,這一次節目錄製過後,孩子就能幡然悔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他們小的才3歲,大的也不過13歲,如果一次這樣的“思想品德”的“校外輔導”就能起到這樣的神效,O My God,請給我大中國來上一個億的超級育兒師吧,我們全中國家庭豈不是就都沒有親子教育問題了!

我還想問問,這一次節目錄製過後,媽媽們就掌握了“超級育兒法”,從今以後面對熊孩子胸有成竹,穩操勝券了? 家長們的負面情緒、嬌縱、嚴苛、忽略、隔代養育衝突,就一次性地神奇消失了? 顯然不能,那麼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和動力在哪裡?誰能真正的拯救媽媽于水火之中,而不是錄製完了,就“輕輕地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哦不,我說錯了,這個節目至少還是帶走了一片雲彩的:帶走了家長在孩子心目中可以被信賴的那片雲彩。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媽媽“夥同”外人在他當面血淋淋地剖析自己的“劣根性”,他的雲彩開裂了;當孩子聽到育兒師頤指氣使地命令自己媽媽過來,蹲下,撿凳子,他的雲彩破碎了;當媽媽按照育兒師的語氣一字一句地“跟讀”出那些話時,孩子心中屬於媽媽的那朵獨有的、美麗的雲彩,徹底消失了……

難道沒有人來對此負責任嗎?

這個節目在國外有他的市場和格調,但是在中國,親子教育還那麼不成熟,父母培訓還那麼欠缺,圍觀和輿論又是那麼缺乏判斷、不夠理性的環境中,這個節目——

觀賞性有了,使命感在哪裡?

每個家庭中,每個孩子,他們真正需要的,集愛與責為一身的,由命運和機緣量身定制的——超級育兒師,不是電視節目和專家,而是——他們自己的媽媽們啊!

我不想針對這個節目聘請的任何一位育兒師,每個人是否參與每件事都會有她自身的信念和目的。但是,不知道是巧合還是不巧,我在其中一位育兒師的某篇文章中剛剛看到了她的這段話,不由覺得非常的諷刺,以此作為本篇的結尾吧:

“我們的一次分析,一次判斷,一句話,一行字,甚至一個表情,都會對孩子和父母產生影響,我們是否都知道會是什麼樣的影響,會指到哪個方向,影響會有多深呢?”

被育兒師指責批評,甚至明顯帶著鄙視態度地呼來喝去,家長的情緒是不安全的,她們內心的感受是混亂複雜的,可以想像,做出的決定也不是真實的和有效的……

我就想問問,這一次節目錄製過後,孩子就能幡然悔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他們小的才3歲,大的也不過13歲,如果一次這樣的“思想品德”的“校外輔導”就能起到這樣的神效,O My God,請給我大中國來上一個億的超級育兒師吧,我們全中國家庭豈不是就都沒有親子教育問題了!

我還想問問,這一次節目錄製過後,媽媽們就掌握了“超級育兒法”,從今以後面對熊孩子胸有成竹,穩操勝券了? 家長們的負面情緒、嬌縱、嚴苛、忽略、隔代養育衝突,就一次性地神奇消失了? 顯然不能,那麼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和動力在哪裡?誰能真正的拯救媽媽于水火之中,而不是錄製完了,就“輕輕地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哦不,我說錯了,這個節目至少還是帶走了一片雲彩的:帶走了家長在孩子心目中可以被信賴的那片雲彩。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媽媽“夥同”外人在他當面血淋淋地剖析自己的“劣根性”,他的雲彩開裂了;當孩子聽到育兒師頤指氣使地命令自己媽媽過來,蹲下,撿凳子,他的雲彩破碎了;當媽媽按照育兒師的語氣一字一句地“跟讀”出那些話時,孩子心中屬於媽媽的那朵獨有的、美麗的雲彩,徹底消失了……

難道沒有人來對此負責任嗎?

這個節目在國外有他的市場和格調,但是在中國,親子教育還那麼不成熟,父母培訓還那麼欠缺,圍觀和輿論又是那麼缺乏判斷、不夠理性的環境中,這個節目——

觀賞性有了,使命感在哪裡?

每個家庭中,每個孩子,他們真正需要的,集愛與責為一身的,由命運和機緣量身定制的——超級育兒師,不是電視節目和專家,而是——他們自己的媽媽們啊!

我不想針對這個節目聘請的任何一位育兒師,每個人是否參與每件事都會有她自身的信念和目的。但是,不知道是巧合還是不巧,我在其中一位育兒師的某篇文章中剛剛看到了她的這段話,不由覺得非常的諷刺,以此作為本篇的結尾吧:

“我們的一次分析,一次判斷,一句話,一行字,甚至一個表情,都會對孩子和父母產生影響,我們是否都知道會是什麼樣的影響,會指到哪個方向,影響會有多深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