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大視野看渝北」重慶日報:打造創新生態圈 看渝北區這“三招”

【重慶日報】打造創新生態圈 看渝北區這“三招”

雖身為都市一族, 但不少人都有擁有半畝菜園的夢想。 問題來了, 菜種在哪?如何才能實現這簡單的夢想?

電視劇《歡樂頌2》裡, 女主角安迪告訴你:可以把菜種在房間裡。 近日, 在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 科研人員做出回答:菜不僅可以種在房間裡, 還可以種在地下室, 越陰暗潮濕的房間越好。

在沒有自然光照、沒有通風、沒有土壤的地下室,

一筐筐蔬菜列隊整齊地“站”在架子上, 層層疊疊, 鬱鬱蔥蔥。 只需要加入水和少量營養液, 通電連接網路, 就能在每層的水培盤上長出新鮮脆嫩的無公害蔬菜, 供5口之家每天享用。

這是該院研發的新產品——智慧家庭植物箱, 也叫“種植機”, 它具有智慧控制功能, 能精准提供植物生長需要的生態環境。

而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所在的渝北區, 也正在打造一個超級“種植機”:圍繞創新打出“三招”, 並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 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圈正在該區形成。

目前在這個“圈”內, 擁有科技型企業659家、市級以上研發中心166家, 數量均為全市之最。 渝北區全社會研究和開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3.65%, 超過全市平均水準。

渝北是怎樣打造創新生態圈的?這“三招”效果如何?

聚要素

開展研發機構法人化改革

吸引“塔尖”人才

“天氣熱, 食物辣”, 這是年近七旬的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金重勳對重慶最深刻的感受。 儘管如此, 他卻在3個多月前, 選擇從臺灣來重慶定居。

金博士現在的身份是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兼首席技術官, “種植機”便是他帶領研發團隊取得的成果之一。

“以前, 我們沒有一所理工類高校, 高水準的研發機構也嚴重不足, 無法聚集創新人才。 ”渝北區科委主任王文武說, 創新要素的匱乏, 曾讓渝北區在技術供給方面, 心有餘而力不足。

為此, 渝北區出臺了《關於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建設創新生態圈的意見》, 明確提出將引導創新要素有序集聚,

打造全鏈條創新生態圈。

為引進和培育高水準研發機構, 渝北區開展了研發機構法人化改革, 推動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內設研發機構獨立法人化運作, 鼓勵新組建或控股組建的獨立研發公司, 通過技術服務和成果輸出服務母體企業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 是回應改革成立的企業之一。 去年7月底, 我市LED領軍型民營企業星河光電與中科院重慶綠色智慧技術研究院、重慶臨空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科技學院共同出資成立了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 其中星河光電占60%股份。

星河光電總經理、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院長裴勇說, 民營企業搞研發, 核心在於平臺建設和人才引進。 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成立後,

通過產學研合作的方式, 搭建了高端研發平臺, 吸引了金重勳博士這樣的科學家來重慶發展, 解決了人才瓶頸的問題。

事實上, 法人化的研發機構, 可制定更為靈活的激勵機制和薪酬制度, 提高研發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營造更好的工作氛圍, 對高素質科研人才更具吸引力。

目前渝北區已成立29家法人化研發機構, 增強了創新優勢。

渝北區還實施了“臨空海外英才”“臨空創新人才”計畫, 5年內將面向全球引進1000名以上海內外創新領軍人才, 並建立由138名知名企業家、專家等組成的創新創業導師庫, 為創新創業群體提供專業化輔導。

搭平臺

變獨立創新為協同創新

讓創新要素“1+1>2”

2016年11月, 由中科創達和Qualcomm共用, 在市級平臺註冊的科技型企業和服務機構,不用再次註冊,就可完成渝北區創新券的領券和接券等功能。

截至目前,渝北區已經發放第一批科技創新券910萬元,第二批領券單位正在審核過程中,預計總申領額度將達5000萬元。同時渝北區優選了平臺接券服務機構,現第一批接券服務機構有21家,第二批接券機構申請正在審核過程中,總申請機構數達44家。

科技創新券制度的推行,對進一步促進科技基礎資源優化配置,加大企業研發投入,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具有重要的作用。袁理說,科技型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由於產品從立項到研發再到上市,經歷的週期很長,這期間都沒有產生效益。所以,一方面利用公共服務平臺可以大大降低企業在研發設備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還有科技創新券抵扣研發成本,企業就可以集中有限的資金來優化人力資源等,起到在創新過程中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關新聞>>>

渝北區68所中小學

考試主觀題實現機器閱卷

填空題、語文作文和英語作文都可以機器閱卷了!記者日前從渝北區獲悉,該區68所中小學依託落戶企業科大訊飛的產品——智學網,實現了作文等主觀題的機器閱卷和評分,並可自動生成分析評價報告,輔助教學。

你一定很好奇,整個過程是如何實現的?

在位於仙桃資料穀的科大訊飛重慶公司展廳,記者見到了這套機器閱卷系統。以批改作文為例,只要將需要批閱的試卷進行掃描,完成資料收集,機器便可以根據預先學習的考點和主題進行批改。如果閱卷機器之前沒有學習,可以人工批改少量掃描試卷,讓機器瞭解批改的軌跡和要點,大致完成20%以後,機器就能學會批改。

“這其中如果出現個別字跡潦草的部分,機器不能識別,‘它’就會將這個部分推送給閱卷老師人工批改。”工作人員介紹說。

事實上,機器閱卷背後是“人工智慧+大資料”的智學網。今年9月,科大訊飛將與渝北區教委合作試點推行依託智學網的大資料精准教學系統。除了閱卷外,從課堂互動、作業、小測、月考到期中期末考,通過中小學所有教學全場景的伴隨式資料獲取,智學網能夠進行資料分析、整理和歸類,對每個老師和學生提出精准的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實現因材施教。

【新聞聯播】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在重慶大地上 全媒體大型主題報導 渝北:300家企業入駐仙桃資料谷 打造創新生態

簡介: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的第一動力,如何把創新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域協調起來,讓引擎開足馬力,全速前進?在渝北的仙桃資料谷,記者有了深切的體會。

視頻連結:

http://news.cbg.cn/cqxwlb/2017/0804/8714641.shtml

【重慶時報】重慶造陪伴機器人預計下半年投用 “最聰明”企業入駐 渝北打造創新生態圈

對今年35歲的安徽人婁超而言,當他帶著5個人的創業團隊入駐渝北區仙桃資料谷時,並沒有想到重慶將成為自己的第二個故鄉。

作為重慶科大訊飛的先行者,婁超和其他選擇“紮根”在仙桃資料谷的創業者們一樣,在享受這片沃土提供的創業機遇的同時,也努力讓資料穀的含義不僅僅局限于“資料穀”。

研發可以和人對話的陪伴機器人

早上七點,洗漱完畢,跨出仙桃資料谷的人才公寓大門,頭天晚上加班至深夜的婁超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徑直走向了位於資料穀中段的辦公室。作為重慶科大訊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婁超擔負著研發、運營的重任,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昨晚因為要和技術團隊討論幾個阿爾法蛋機器人的技術問題,時間拖長了點。”

婁超口中的這款阿爾法蛋機器人集成了教育內容、超級電視、視頻通話、智慧音箱和自然語交互,是國內首個真正實現人機互動陪伴機器人。

“阿爾法蛋搭載了和人腦相當的理解力、表達力、學習力,是一款真的可以實現和人對話的陪伴機器人。”婁超向重慶時報記者展示了這款高約30釐米、外形像顆蛋的“大白”,只要使用者說出阿爾法蛋的名字,機器人就會自動將頭轉向使用者,通過語音和畫面進行回饋。一旦使用者提出聽歌、看電影哪怕是閒聊,機器人都會通過智慧型網路雲端的海量存儲,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準確率極高。“這是一款真正意義上可以實現陪伴功能的機器人,如果你沒時間陪孩子學習、擔心老人獨自在家不安全,阿爾法蛋都能幫上忙。”

讓記者沒想到的是,這款極具創新性的產品是重慶科大訊飛落戶在重慶的第一款產品,生產、行銷均在重慶,首條生產線也已經落戶重慶,預計下半年就能投用。

“除了阿爾法蛋,目前我們開發的曉曼機器人已經用於醫院導診、銀行導問、社區服務等領域,可以為到醫院、銀行、社區辦事的市民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

還將主攻車載語音智慧導航系統

婁超團隊的野心並不只是局限在智慧型機器人領域。

作為國內最大的智慧語音技術供應商科大訊飛的全資子公司,重慶科大訊飛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除了在智慧型機器人領域有所涉足外,還推出了曉譯翻譯機、訊飛語記等基於語音技術的產品,包括騰訊QQ、高德地圖在內的一些熱門應用軟體中的人機語音交互功能採用的都是科大訊飛的技術模組。

不久前,世界著名的科技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佈全球最聰明的50家企業榜單,科大訊飛獲評中國第一。

“我們近期與長安汽車簽了一個戰略協議,我們會做一個聯合實驗室,將主攻車載語音智慧導航系統裡的技術應用和拓展。”婁超說。

在重慶科大訊飛的展示區域,工作人員就向記者展示了一套即時的語音辨識系統,該系統可以完整地將你說的每一個字記錄識別成文字,並轉換到電腦內,準確率可以達到95%以上。

此外,在訊飛科技的大廳螢幕上,可以看到正在變化的資料,代表著他們研發的語音系統10個小時以內在全球範圍內的一個資訊交互的次數。重慶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當時的交互次數已經達到了4億2千多萬次;通過按照行業劃分的扇形圖還可以看到,在這些資訊中占比最大的就是便捷生活類,像導航和輸入法兩項就占到了33.7%。

“之所以把西南地區總部放在重慶,正是被仙桃資料谷創新發展的產業鏈條所吸引。”婁超直言,資料谷早已經成為他的“孵化穀”,產業鏈條集聚助推當初僅僅5個人的團隊翻了近20倍,發展到目前近百人的當地語系化團隊。

“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競爭力的創新生態圈”

像科大訊飛一樣瞄準渝北區仙桃資料穀“下叉”的企業不在少數。重慶時報記者在資料谷見到了另外一家剛剛入駐的名叫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企業。作為聯合渝北區政府、重慶科技學院、中科院重慶綠色研究院共同出資組建的公司,該公司同科大訊飛一樣,瞄準了戰略新興產業的無限前景,主攻智慧城市物聯網技術研究,目前由他們研究的可以提供wifi、能即時回饋資料回後臺的智慧燈杆已經投用。

“這裡將為我們提供更寬廣的平臺,未來甚至可以介入城市建設、教育試點多個方面的合作。”婁超告訴重慶時報記者。

而正是這樣的機會吸引了超過300家企業入駐仙桃資料穀。據悉,目前仙桃資料穀已建成投用商務樓宇約16萬平方米,在建樓宇約140萬平方米,累計實現產值約50億元,稅收貢獻約6000萬元。

“從渝北全區區域發展佈局、產業定位、專案建設、政策扶持等各個層面,我們都進行了全覆蓋、全推動,促進創新的開花結果。”渝北區發改委副主任何毅告訴重慶時報記者,一個以大資料雲計算智慧終端機等前沿科技產業為方向的產業集群正在形成,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競爭力的創新生態圈。“在這樣的創新生態圈中,獨立創新將轉變為協同創新,突破了資源和能力的閒置,降低了風險,提高了業績。”

對婁超來說,重慶已經成了他的第二個家。當初為了創業,他帶著自己的夢想從安徽合肥隻身一人背井離鄉來到重慶。當時妻子正在孕期,面臨一個全新的環境,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他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適應重慶的生活。“如今我們一家人都已經搬到了重慶,孩子也即將在重慶落戶上學。”婁超確信,這也許就是自己期待中的小幸運。

渝北政策福利助力打造創新生態圈

①加強技術供給。通過引進和培育高水準研發機構、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援產學研結合等方式,加大技術供給。

②培育創新主體。以大資料雲計算,智慧終端機等前沿科技產業為方向引進培育創新企業,逐步形成創新企業集群。

③搭建創新服務平臺。搭建前沿消費行為大資料平臺等創新服務平臺8個,建成市級以上眾創平臺11家,國家級3家,開展科技創新券試點,鼓勵企業購買創新服務。

④集聚創新人才。實施“臨空海外英才”、“臨空創新人才”計畫,5年內面向全球引進1000名以上海內外創新領軍人才。

⑤發展科技金融。建成“種子、天使、風險”三大科技投資基金規模25.2億元,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無縫隙、圍合式的金融支持。

⑥優化創新環境。出臺“加快建設創新生態圈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激勵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記者手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視察時指出,希望科技型企業及時跟蹤世界前沿動態,加強技術研發與合作,不斷攻克高精尖難題,形成能隨時掌握主動權的技術優勢,並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效益優勢,多為行業爭光、為國家爭光。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如何把創新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域協調起來,讓引擎開足馬力、全速前進,在渝北的仙桃資料谷,重慶時報記者有了全新的體會。

創新驅動絕對不是簡單的建設一個產業園,引進幾家科技企業,而是要讓創新元素滲透進社會經濟運轉的每一寸肌理,讓資源配置和應用圍繞創新展開,以創新待發展,在創新中求進步,只有真正做到了這一點,一個地區一家企業才會擁有強勁而持久的前進動力。

在市級平臺註冊的科技型企業和服務機構,不用再次註冊,就可完成渝北區創新券的領券和接券等功能。

截至目前,渝北區已經發放第一批科技創新券910萬元,第二批領券單位正在審核過程中,預計總申領額度將達5000萬元。同時渝北區優選了平臺接券服務機構,現第一批接券服務機構有21家,第二批接券機構申請正在審核過程中,總申請機構數達44家。

科技創新券制度的推行,對進一步促進科技基礎資源優化配置,加大企業研發投入,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具有重要的作用。袁理說,科技型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由於產品從立項到研發再到上市,經歷的週期很長,這期間都沒有產生效益。所以,一方面利用公共服務平臺可以大大降低企業在研發設備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還有科技創新券抵扣研發成本,企業就可以集中有限的資金來優化人力資源等,起到在創新過程中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關新聞>>>

渝北區68所中小學

考試主觀題實現機器閱卷

填空題、語文作文和英語作文都可以機器閱卷了!記者日前從渝北區獲悉,該區68所中小學依託落戶企業科大訊飛的產品——智學網,實現了作文等主觀題的機器閱卷和評分,並可自動生成分析評價報告,輔助教學。

你一定很好奇,整個過程是如何實現的?

在位於仙桃資料穀的科大訊飛重慶公司展廳,記者見到了這套機器閱卷系統。以批改作文為例,只要將需要批閱的試卷進行掃描,完成資料收集,機器便可以根據預先學習的考點和主題進行批改。如果閱卷機器之前沒有學習,可以人工批改少量掃描試卷,讓機器瞭解批改的軌跡和要點,大致完成20%以後,機器就能學會批改。

“這其中如果出現個別字跡潦草的部分,機器不能識別,‘它’就會將這個部分推送給閱卷老師人工批改。”工作人員介紹說。

事實上,機器閱卷背後是“人工智慧+大資料”的智學網。今年9月,科大訊飛將與渝北區教委合作試點推行依託智學網的大資料精准教學系統。除了閱卷外,從課堂互動、作業、小測、月考到期中期末考,通過中小學所有教學全場景的伴隨式資料獲取,智學網能夠進行資料分析、整理和歸類,對每個老師和學生提出精准的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實現因材施教。

【新聞聯播】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在重慶大地上 全媒體大型主題報導 渝北:300家企業入駐仙桃資料谷 打造創新生態

簡介: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的第一動力,如何把創新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域協調起來,讓引擎開足馬力,全速前進?在渝北的仙桃資料谷,記者有了深切的體會。

視頻連結:

http://news.cbg.cn/cqxwlb/2017/0804/8714641.shtml

【重慶時報】重慶造陪伴機器人預計下半年投用 “最聰明”企業入駐 渝北打造創新生態圈

對今年35歲的安徽人婁超而言,當他帶著5個人的創業團隊入駐渝北區仙桃資料谷時,並沒有想到重慶將成為自己的第二個故鄉。

作為重慶科大訊飛的先行者,婁超和其他選擇“紮根”在仙桃資料谷的創業者們一樣,在享受這片沃土提供的創業機遇的同時,也努力讓資料穀的含義不僅僅局限于“資料穀”。

研發可以和人對話的陪伴機器人

早上七點,洗漱完畢,跨出仙桃資料谷的人才公寓大門,頭天晚上加班至深夜的婁超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徑直走向了位於資料穀中段的辦公室。作為重慶科大訊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婁超擔負著研發、運營的重任,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昨晚因為要和技術團隊討論幾個阿爾法蛋機器人的技術問題,時間拖長了點。”

婁超口中的這款阿爾法蛋機器人集成了教育內容、超級電視、視頻通話、智慧音箱和自然語交互,是國內首個真正實現人機互動陪伴機器人。

“阿爾法蛋搭載了和人腦相當的理解力、表達力、學習力,是一款真的可以實現和人對話的陪伴機器人。”婁超向重慶時報記者展示了這款高約30釐米、外形像顆蛋的“大白”,只要使用者說出阿爾法蛋的名字,機器人就會自動將頭轉向使用者,通過語音和畫面進行回饋。一旦使用者提出聽歌、看電影哪怕是閒聊,機器人都會通過智慧型網路雲端的海量存儲,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準確率極高。“這是一款真正意義上可以實現陪伴功能的機器人,如果你沒時間陪孩子學習、擔心老人獨自在家不安全,阿爾法蛋都能幫上忙。”

讓記者沒想到的是,這款極具創新性的產品是重慶科大訊飛落戶在重慶的第一款產品,生產、行銷均在重慶,首條生產線也已經落戶重慶,預計下半年就能投用。

“除了阿爾法蛋,目前我們開發的曉曼機器人已經用於醫院導診、銀行導問、社區服務等領域,可以為到醫院、銀行、社區辦事的市民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

還將主攻車載語音智慧導航系統

婁超團隊的野心並不只是局限在智慧型機器人領域。

作為國內最大的智慧語音技術供應商科大訊飛的全資子公司,重慶科大訊飛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除了在智慧型機器人領域有所涉足外,還推出了曉譯翻譯機、訊飛語記等基於語音技術的產品,包括騰訊QQ、高德地圖在內的一些熱門應用軟體中的人機語音交互功能採用的都是科大訊飛的技術模組。

不久前,世界著名的科技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佈全球最聰明的50家企業榜單,科大訊飛獲評中國第一。

“我們近期與長安汽車簽了一個戰略協議,我們會做一個聯合實驗室,將主攻車載語音智慧導航系統裡的技術應用和拓展。”婁超說。

在重慶科大訊飛的展示區域,工作人員就向記者展示了一套即時的語音辨識系統,該系統可以完整地將你說的每一個字記錄識別成文字,並轉換到電腦內,準確率可以達到95%以上。

此外,在訊飛科技的大廳螢幕上,可以看到正在變化的資料,代表著他們研發的語音系統10個小時以內在全球範圍內的一個資訊交互的次數。重慶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當時的交互次數已經達到了4億2千多萬次;通過按照行業劃分的扇形圖還可以看到,在這些資訊中占比最大的就是便捷生活類,像導航和輸入法兩項就占到了33.7%。

“之所以把西南地區總部放在重慶,正是被仙桃資料谷創新發展的產業鏈條所吸引。”婁超直言,資料谷早已經成為他的“孵化穀”,產業鏈條集聚助推當初僅僅5個人的團隊翻了近20倍,發展到目前近百人的當地語系化團隊。

“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競爭力的創新生態圈”

像科大訊飛一樣瞄準渝北區仙桃資料穀“下叉”的企業不在少數。重慶時報記者在資料谷見到了另外一家剛剛入駐的名叫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企業。作為聯合渝北區政府、重慶科技學院、中科院重慶綠色研究院共同出資組建的公司,該公司同科大訊飛一樣,瞄準了戰略新興產業的無限前景,主攻智慧城市物聯網技術研究,目前由他們研究的可以提供wifi、能即時回饋資料回後臺的智慧燈杆已經投用。

“這裡將為我們提供更寬廣的平臺,未來甚至可以介入城市建設、教育試點多個方面的合作。”婁超告訴重慶時報記者。

而正是這樣的機會吸引了超過300家企業入駐仙桃資料穀。據悉,目前仙桃資料穀已建成投用商務樓宇約16萬平方米,在建樓宇約140萬平方米,累計實現產值約50億元,稅收貢獻約6000萬元。

“從渝北全區區域發展佈局、產業定位、專案建設、政策扶持等各個層面,我們都進行了全覆蓋、全推動,促進創新的開花結果。”渝北區發改委副主任何毅告訴重慶時報記者,一個以大資料雲計算智慧終端機等前沿科技產業為方向的產業集群正在形成,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競爭力的創新生態圈。“在這樣的創新生態圈中,獨立創新將轉變為協同創新,突破了資源和能力的閒置,降低了風險,提高了業績。”

對婁超來說,重慶已經成了他的第二個家。當初為了創業,他帶著自己的夢想從安徽合肥隻身一人背井離鄉來到重慶。當時妻子正在孕期,面臨一個全新的環境,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他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適應重慶的生活。“如今我們一家人都已經搬到了重慶,孩子也即將在重慶落戶上學。”婁超確信,這也許就是自己期待中的小幸運。

渝北政策福利助力打造創新生態圈

①加強技術供給。通過引進和培育高水準研發機構、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援產學研結合等方式,加大技術供給。

②培育創新主體。以大資料雲計算,智慧終端機等前沿科技產業為方向引進培育創新企業,逐步形成創新企業集群。

③搭建創新服務平臺。搭建前沿消費行為大資料平臺等創新服務平臺8個,建成市級以上眾創平臺11家,國家級3家,開展科技創新券試點,鼓勵企業購買創新服務。

④集聚創新人才。實施“臨空海外英才”、“臨空創新人才”計畫,5年內面向全球引進1000名以上海內外創新領軍人才。

⑤發展科技金融。建成“種子、天使、風險”三大科技投資基金規模25.2億元,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無縫隙、圍合式的金融支持。

⑥優化創新環境。出臺“加快建設創新生態圈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激勵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記者手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視察時指出,希望科技型企業及時跟蹤世界前沿動態,加強技術研發與合作,不斷攻克高精尖難題,形成能隨時掌握主動權的技術優勢,並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效益優勢,多為行業爭光、為國家爭光。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如何把創新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域協調起來,讓引擎開足馬力、全速前進,在渝北的仙桃資料谷,重慶時報記者有了全新的體會。

創新驅動絕對不是簡單的建設一個產業園,引進幾家科技企業,而是要讓創新元素滲透進社會經濟運轉的每一寸肌理,讓資源配置和應用圍繞創新展開,以創新待發展,在創新中求進步,只有真正做到了這一點,一個地區一家企業才會擁有強勁而持久的前進動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