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慶陽市環縣:枸杞園裡的“交流會”

原標題:枸杞園裡的“交流會”

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李文 李釗

近日, 在環縣蘆家灣鄉宋掌村的枸杞園裡, 總會看到一些群眾圍在一起, 邊聽取老果農講解, 邊探討今年行情走勢, 為今年枸杞種植做準備。

蘆家灣鄉宋掌村自古以來種植枸杞, 截至2016年底該村培育栽植枸杞1660畝, 並註冊成立了先鋒枸杞種植專業合作社, 社員達到100多戶, 年底戶均分紅8萬餘元。 初春之際, 許多新枸杞種植戶前來“取經”, 怎麼修剪、怎麼防治病蟲害、怎麼銷售, 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這都是他們最想瞭解的問題。

該村組織經驗豐富的枸杞種植戶和種植多年的群眾當“專家”,

集中枸杞種植戶於田間地頭, 邊講解邊示範邊談論, 既要解決群眾實際困難, 又要瞭解群眾迫切所需。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 商量著加快發展的思路和辦法。

先鋒枸杞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登軍對新老社員說道:“今年縣上要新栽優質枸杞5000畝, 並將申報‘旱原枸杞’地理標誌, 我們一定要把握這次機遇, 把枸杞產業做得更大、更強。 ”話音剛落, “枸杞大王”王富海接過話茬說:“村上枸杞栽植超過20畝的大戶有8戶, 5畝以上的栽植戶達到30多戶, 但大多散種散摘散賣, 不具規模, 管理不當, 這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們枸杞產業的發展。 ”

一位新入社的貧困戶張志儒說出了自己的煩惱:“去年我家也種了10畝枸杞,

但結果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樣呢, 別人7、8畝枸杞的收成都快趕上我10畝了, 聽他們說是我種植、管理等方法的問題。 ”

在寧夏承包耕地栽植了11年枸杞的“土專家”何啟斌解釋說:“我們本地自然條件和寧夏差不多, 都適宜枸杞種植, 但缺乏科學管理、規模管理, 我們應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 通過學習, 查缺補漏, 快速提高自身軟實力, 把科學技術與優勢資源完美結合, 增收創收。 ”

據劉登軍介紹, 此次枸杞園裡的交流取經將為期一周, 旨在為群眾排憂解惑, 推廣枸杞栽植, 加強技術指導, 特別是在品種選擇、苗木栽植、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採摘烘乾等方面。 全村將結合實際, 繼續採取“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 鼓勵更多農戶流轉土地,

加入合作社, 今年新栽植枸杞500畝, 增加群眾收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