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裕收復長安為什麼不繼續北伐?難道條件不允許?

西元1205年, 已是六十六歲高齡的辛棄疾來到京口北固亭, 登高眺望, 懷古憶昔, 心潮澎湃, 感慨萬千。 當時韓侂胄執政, 正積極籌畫北伐, 閒置已久的辛棄疾於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 這年春初, 又受命擔任鎮江知府, 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從表面看來, 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 然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 辛棄疾到任後, 一方面積極佈置軍事進攻的準備工作;但另一方面, 他又清楚地意識到政治鬥爭的險惡, 自身處境的孤危, 深感很難有所作為。 辛棄疾支持北伐抗金的決策,

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胄輕敵冒進的作法, 又感到憂心忡忡, 他認為應當做好充分準備, 絕不能草率從事, 否則難免重蹈覆轍, 使北伐再次遭到失敗。 辛棄疾的意見沒有引起南宋當權者的重視。 辛棄疾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

其中“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

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 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 回想當年, 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當年劉裕曾兩次領兵北伐, 收復洛陽、長安等地, 是何等的威風, 然而物是人非, 過去的風光不再。

那麼當年劉裕收復洛陽、長安等地, 為什麼不繼續北伐呢?

劉裕生於西元363年, 去世於西元422年, 字德輿, 是南朝皇帝, 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

劉裕自稱自己是漢高祖劉邦弟弟楚元王劉交的第二十一世孫, 雖然不知道這個說法是真是假, 但是畢竟那個時候據祖輩上的榮光已經很久了。 而且因為父親的早逝, 劉裕年幼時家境十分貧寒, 後來他十多歲的時候參軍, 尋找出路。 後來在鎮壓孫恩的戰役中, 戰功卓著, 從此開始崛起。

此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 劉裕不斷高升, 最終掌控東晉政權。 隨後平定盧循, 劉毅, 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 後又吞併西蜀, 統一中國南方;對外攻滅南燕,

後秦等國, 擊敗北魏, 收復黃河以南及關中地區, 使南朝疆域達到極盛。

西元416年3月劉裕親自率軍自建康出發, 再次北伐, 此次他的目標是割據關中、中原一帶的後秦政權。 出發前劉裕安排自己的“蕭何”劉穆之留守建康, 主持朝政。 劉裕大軍自進入秦境以來所向皆捷, 一路上各地守將紛紛投降。 進入黃河流域時, 劉裕所部與北魏政權發生衝突, 劉裕擺下“卻月陣”, 以數千步兵, 擊破北魏3萬精騎, 使得北魏不敢插手此次戰爭。

次年3月劉裕部將檀道濟抵達洛陽, 後秦守將出城降晉。 7月劉裕部將王鎮惡伐木為舟, 自河浮渭, 沈田子在藍田大破後秦軍。 8月王鎮惡兵臨長安城下, 後秦國主姚泓。 不久劉裕抵達長安, 此時長安已經陷落百餘年。

此時劉裕躊躇滿志, 準備以長安做基地, 進攻西北涼國等國。 建康傳來消息, 他的摯友、“蕭何”劉穆之病死。 劉裕思量再三決定撤軍。

劉裕率兵東歸建康, 長安因此不久又再次失去。 對於這點, 司馬光曾經歎息道:“惜乎, 百年之寇, 千里之土, 得之艱難, 失之造次, 使豐、鄗之都複輸寇手。 荀子曰:‘兼併易能也, 堅凝之難。 ’信哉。 ”

雖然劉裕的確攻克了長安,但是南方整體軍事實力比北方軍事實力弱是存在的事實。劉裕之所以能順利攻克長安,恐怕很大程度上是趁燕秦兩國帝王去世,朝廷不穩之機。

最為重要的是,劉裕不僅受限於東晉的實力以及北魏對東晉的牽制,因此他不可能堅守長安,更不可能統一北方。所以儘管劉裕本人能力出色,但也不可能逆天改命。南北統一時機還不成熟,劉裕根本不可能守住長安。

對於劉裕放棄長安,迅速東歸,後世王夫之就明確點出其中的原因。王夫之說:“”劉裕滅姚秦,欲留長安經略西北,不果而歸,而中原遂終於淪沒。史稱將佐思歸,裕之飾說也。……夫裕欲歸而急於篡,固其情已“。

而且此時劉裕的年紀已經大了,留給他的時間不如,不如乘著攻下長安的輝煌時刻早早稱帝,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雖然劉裕的確攻克了長安,但是南方整體軍事實力比北方軍事實力弱是存在的事實。劉裕之所以能順利攻克長安,恐怕很大程度上是趁燕秦兩國帝王去世,朝廷不穩之機。

最為重要的是,劉裕不僅受限於東晉的實力以及北魏對東晉的牽制,因此他不可能堅守長安,更不可能統一北方。所以儘管劉裕本人能力出色,但也不可能逆天改命。南北統一時機還不成熟,劉裕根本不可能守住長安。

對於劉裕放棄長安,迅速東歸,後世王夫之就明確點出其中的原因。王夫之說:“”劉裕滅姚秦,欲留長安經略西北,不果而歸,而中原遂終於淪沒。史稱將佐思歸,裕之飾說也。……夫裕欲歸而急於篡,固其情已“。

而且此時劉裕的年紀已經大了,留給他的時間不如,不如乘著攻下長安的輝煌時刻早早稱帝,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