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關中人生小孩後燒火、抹黑的風俗

在關中渭北及咸陽茂陵一帶, 村中若有人家生了小孩, 特別是男孩, 對喜得第一個孫子的爺爺奶奶, 有給臉上抹黑的風俗, 此時一般是等孩子20天或滿月之後進行, 叫燒騰賀喜。 有的還放鞭炮, 但不進家門, 怕驚嚇了產婦嬰兒。 一般是鄉黨們約集數人, 在這家門前點燃起麥草或玉米杆邊燒邊故意大聲呐喊:快抱柴, 燒旺點, 把麥草堆點燃起。 ”“提門檻來放火上燒, 甭擋, 甭擋!”“唉呀!門檻燒著了。 ”這些虛張聲勢的叫喊不過是給主人聽的、催促主人快點出來。 主人聞聲風風火火地跑出來, 拿出早巳準備好的糖果煙酒,

春風滿面地招呼應酬, 感謝大家。 這時眾人打鬧著說些耍笑恭賀的話。 在這種場合, 主人稍不注意, 幾隻手掌猛地伸上來, 鍋墨將主人塗個面目全非, 頓時變成了黑包公, 不叫抹的, 大家—齊動手拉住後抹, 還要相互逗樂笑駡。

在孩子滿月前後這段時間裡, 其長輩常會受到這種以墨塗面的“恭賀”。 做爺爺奶奶的, 更是被塗抹的主要對象。 有些性格開朗, 平時愛說愛笑的, 人們還要將其打扮得怪模怪樣, 穿上大紅衫子, 脖子上紮辮子, 紮上紅頭繩, 簇擁著遊街, 更有甚者掛上牛鈴, 竟將馬擁脖套在脖子上, 將牛籠嘴扣在頭上, 把髮鬢解開辮成辮走起路來叮噹作響。 惹得全村一街兩行時人觀看, 歡笑聲不絕於耳。 一個小生命的誕生,

給全村男女老少都帶來了歡樂。

燒火、抹黑習俗的起源與民俗信仰有關。

舊時醫學不發達, 嬰兒死亡率高, 人們認為小孩子魂魄不全, 易受鬼疫侵擾, 所以也就沿用這些方法來祈求平安。 但今天關中人保留下來的這些習俗已失去它原本的作用和意義, 只不過是為了用以賀喜及營造一種熱鬧歡快的氛圍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