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海南澄邁羅驛村:吸口世界長壽之鄉的精神氣

千年古村莊

明代老牌坊

一磚一瓦一石一牆

道不盡的百年滄桑

——澄邁·羅驛村

澄邁白蓮鎮羅驛村是一個具有近千年歷史的古村莊, 在宋代, 這裡是海南往西行的驛站, 羅驛村的村名也因此而來。

走進羅驛村, 明代的牌坊、清代的宗祠, 環日、月、星三潭鱗次櫛比的火山石屋、古道、老井, 俯拾即是的文物和數處不可移動文物古跡。

羅驛古村落呈現出的玄武岩般的滄桑厚重感和榕樹下休憩嬉戲的村老稚童相映成趣, 從某種意義上說羅驛村已成為澄邁豐厚歷史文化遺存的樣本和建設“美麗鄉村”的寶貴資源。

村口的李氏宗祠始建於1723年, 雖然已經歷經近300年的風雨, 但是保存較為完整。

走進祠堂, 就像走進一個深宅大院, 宗祠坐北向南, 為三進院落四合院式佈局, 每進五帖屋, 配有雨廊和廂房, 建築面積達1900平方米, 是瓊北地區面積最大的宗祠。

這裡木雕、石刻、彩畫都具有鮮明的清代建築風格, 精美有樣子, 意趣動人。

2006年, 村民們自籌資金將年久失修的宗祠按照“連牆角都不能改動”的原則全部翻新。

如今被修復完善的李氏宗祠已被評為海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站在祠堂裡, 透過宗祠照壁上的圓孔, 可以看到祠外的風光。 這圓孔也稱包羅萬象, 有著很深的寓意, 它告訴李氏後代不要固步自封, 要打開視野和胸懷, 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

村口還有兩個緊挨著的大湖, 村民稱太陽湖和月亮湖, 清澈明淨, 水波蕩漾。 這對相依相偎的大湖, 猶如古村明亮的雙眼, 靜靜地注視著來來往往的人群。

羅驛村古跡勝景很多,有《李氏族譜》中的八景詩為證。八景詩曰:“清溪縈繞”,“文閣大觀”,“松林明月”,“寶塔崢嶸”,“科第高坊”,“月池綠波”,“佛嶺村社”,“仙姬引泉”。有些古跡被毀,但仍有遺跡可查,是瓊北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月亮湖邊的村道上矗立著為彰表明朝舉人李金的“步蟾坊”。古人時常用蟾宮折桂,比喻考中進士,用步蟾、步月來比喻中舉人。這個牌坊還藏著一個故事。

據《正德瓊台志》記載,建“步蟾坊”的是李金的父親李惟銘。相傳,李金的父親就曾中舉,朝廷恩敕“文奎坊”一座屹立于古驛道一側,而李惟銘為鼓勵兒子李金努力讀書,便承諾李金,若能夠高中舉人,便在東邊建一座更大的牌坊。李金不負父望,考取舉人,父親也沒有食言,建造了“歩蟾坊”。父子倆同為舉人,也成為了羅驛村的一段佳話,更激勵著後人勤學苦讀。

村中除“步蟾坊”和“文奎坊”外還有清李蘇氏“節孝坊”。相傳,雍正末年,長髮村蘇氏嫁入羅驛村,新婚之夜丈夫離開人世,年僅22歲的蘇氏守節孝敬公婆,於是村中父兄奉旨集資興建起這座孝節坊。

用倒塔,與道樂塔一齊“雙塔崢嶸”。

屬於不可移動文物的還有村裡的“道樂祠”和“道樂橋”,祠內供奉的冼夫人裝束的“觀音聖娘”頗為靈驗,四裡八村香客甚多。

村裡公期,村裡的後代們紛紛回村祭祖,香火更為鼎盛。

“道樂橋”連接的是宋代的古驛道,長長的玄武岩古道蜿蜒著伸向遠方。

宋紹聖四年(1097年)5月,已經62歲的蘇東坡,再次被貶到孤懸海外的瓊州。當年6月,澄邁成為蘇東坡登臨海南的第一站,也是他3年後離開海南的最後一站,或許他也曾在此休憩過夜,以致人們把此路尊稱為“東坡路”。

八景之一“仙姬引泉”來自一個傳說:梁武帝大同中(約西元540-541年),馮寶和冼夫人統率大軍,第二次渡海頓上朱崖島(海南島)平亂。一次行軍作戰途經羅驛村,午時屯兵造飯,沒有水源,冼夫人坐騎白馬一聲長鳴,騰空而起,足下石頭下沉,一股泉水噴湧而出,士兵得以取水做飯。後來,村民在泉水流經之處挖了9口井。

羅驛村至今還保存民房古石屋120多間,徜徉在這安靜清幽的世界裡,滿眼是灰色,顯得古樸而滄桑。

這些由萬年火山石砌成的一棟棟火山石石屋全屬原生態,大小不一,精工細琢、形狀各異,但壘起來的外牆顯得獨特,藝術性較強。

村中有36條火山岩鋪就的道路,是村中清朝官員李恒謙帶頭捐資所建。走在上面,好似聽到它們在無聲的訴說著過去的滄桑歲月,給人一種時光倒流的遐想。

在羅驛村,隨處可見古代石器。房屋內接水用的大盆、磨糧食的磨具、裝飾用的路引,均是火山岩打造。

伴隨著古跡長壽的還有村裡的老人,現在這裡的百歲老人占比是國內其他地區的43倍、德國的6倍,是名副其實的"長壽村"!曾經有50多名記者走進羅驛村採訪,偶遇百歲老人騎車去砍樹,這讓見慣了稀奇事的媒體人稱奇羡慕不已。

至於長壽的秘訣,優良的生態環境,淳樸的民風,濃厚的孝道文化,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羅驛村可書寫的歷史還有很多,行走在這樣的古村中,你觸碰的不僅是歷史,更多的是這塊土地上的深厚的人文情懷。品讀羅驛村,"人傑地靈"大概是對她最好的注解。

感謝天涯網友missyou0830、羚羊2009、漁簍子、大花貓華華、海口老7,女俠a提供精美圖片

羅驛村坐落瓊北西部的火山岩地區,村中有一南一北兩個水潭,水清如鏡,120多間石房圍潭而建,屋牆是戀不規則的火山石砌成,村中36條小巷也幾乎全部用火山石板鋪就。火山岩富含的硒元素,有利於健康長壽。

據瞭解,羅驛村建於南宋時期的1256年,是古代瓊島西線的驛站,古稱倘驛。據史料記載,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被貶海南,從澄邁老城上岸後,前往貶黜地儋州,就曾在羅驛落腳休息。

羅驛村古跡勝景很多,有《李氏族譜》中的八景詩為證。八景詩曰:“清溪縈繞”,“文閣大觀”,“松林明月”,“寶塔崢嶸”,“科第高坊”,“月池綠波”,“佛嶺村社”,“仙姬引泉”。有些古跡被毀,但仍有遺跡可查,是瓊北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月亮湖邊的村道上矗立著為彰表明朝舉人李金的“步蟾坊”。古人時常用蟾宮折桂,比喻考中進士,用步蟾、步月來比喻中舉人。這個牌坊還藏著一個故事。

據《正德瓊台志》記載,建“步蟾坊”的是李金的父親李惟銘。相傳,李金的父親就曾中舉,朝廷恩敕“文奎坊”一座屹立于古驛道一側,而李惟銘為鼓勵兒子李金努力讀書,便承諾李金,若能夠高中舉人,便在東邊建一座更大的牌坊。李金不負父望,考取舉人,父親也沒有食言,建造了“歩蟾坊”。父子倆同為舉人,也成為了羅驛村的一段佳話,更激勵著後人勤學苦讀。

村中除“步蟾坊”和“文奎坊”外還有清李蘇氏“節孝坊”。相傳,雍正末年,長髮村蘇氏嫁入羅驛村,新婚之夜丈夫離開人世,年僅22歲的蘇氏守節孝敬公婆,於是村中父兄奉旨集資興建起這座孝節坊。

用倒塔,與道樂塔一齊“雙塔崢嶸”。

屬於不可移動文物的還有村裡的“道樂祠”和“道樂橋”,祠內供奉的冼夫人裝束的“觀音聖娘”頗為靈驗,四裡八村香客甚多。

村裡公期,村裡的後代們紛紛回村祭祖,香火更為鼎盛。

“道樂橋”連接的是宋代的古驛道,長長的玄武岩古道蜿蜒著伸向遠方。

宋紹聖四年(1097年)5月,已經62歲的蘇東坡,再次被貶到孤懸海外的瓊州。當年6月,澄邁成為蘇東坡登臨海南的第一站,也是他3年後離開海南的最後一站,或許他也曾在此休憩過夜,以致人們把此路尊稱為“東坡路”。

八景之一“仙姬引泉”來自一個傳說:梁武帝大同中(約西元540-541年),馮寶和冼夫人統率大軍,第二次渡海頓上朱崖島(海南島)平亂。一次行軍作戰途經羅驛村,午時屯兵造飯,沒有水源,冼夫人坐騎白馬一聲長鳴,騰空而起,足下石頭下沉,一股泉水噴湧而出,士兵得以取水做飯。後來,村民在泉水流經之處挖了9口井。

羅驛村至今還保存民房古石屋120多間,徜徉在這安靜清幽的世界裡,滿眼是灰色,顯得古樸而滄桑。

這些由萬年火山石砌成的一棟棟火山石石屋全屬原生態,大小不一,精工細琢、形狀各異,但壘起來的外牆顯得獨特,藝術性較強。

村中有36條火山岩鋪就的道路,是村中清朝官員李恒謙帶頭捐資所建。走在上面,好似聽到它們在無聲的訴說著過去的滄桑歲月,給人一種時光倒流的遐想。

在羅驛村,隨處可見古代石器。房屋內接水用的大盆、磨糧食的磨具、裝飾用的路引,均是火山岩打造。

伴隨著古跡長壽的還有村裡的老人,現在這裡的百歲老人占比是國內其他地區的43倍、德國的6倍,是名副其實的"長壽村"!曾經有50多名記者走進羅驛村採訪,偶遇百歲老人騎車去砍樹,這讓見慣了稀奇事的媒體人稱奇羡慕不已。

至於長壽的秘訣,優良的生態環境,淳樸的民風,濃厚的孝道文化,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羅驛村可書寫的歷史還有很多,行走在這樣的古村中,你觸碰的不僅是歷史,更多的是這塊土地上的深厚的人文情懷。品讀羅驛村,"人傑地靈"大概是對她最好的注解。

感謝天涯網友missyou0830、羚羊2009、漁簍子、大花貓華華、海口老7,女俠a提供精美圖片

羅驛村坐落瓊北西部的火山岩地區,村中有一南一北兩個水潭,水清如鏡,120多間石房圍潭而建,屋牆是戀不規則的火山石砌成,村中36條小巷也幾乎全部用火山石板鋪就。火山岩富含的硒元素,有利於健康長壽。

據瞭解,羅驛村建於南宋時期的1256年,是古代瓊島西線的驛站,古稱倘驛。據史料記載,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被貶海南,從澄邁老城上岸後,前往貶黜地儋州,就曾在羅驛落腳休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