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品味不等於作為,你的能力也不完全和它們相配

希望你能因為自己生產了好東西而感到驕傲, 而不是洋洋自得於消費了什麼好東西, 好品味不值得驕傲。

——開篇的話

你聽說過朋友圈裡的鄙視鏈麼?

最近我關注的幾個公號像是找了同一個槍手代筆一樣, 不約而同地談起了朋友圈裡的鄙視鏈現象。 從心裡狀態到行為表像, 它們分析的頭頭是道, 儼然把每一次發朋友圈的行為都剖析出了奧斯卡級別的考量與演繹。

在大致被分為七級的鄙視鏈裡, 由底端到頂端的順序大致是轉發謠言、雞湯、震驚<微商代購<曬包曬吃等低級炫富<自拍和美顏<秀恩愛、曬娃等日常<曬書<看戲。

於是知乎、豆瓣上湧現出越來越多的諸如此類的提問——

【朋友圈發什麼樣的圖片和文字顯得逼格比較高又有趣?】

【如何優雅並不動聲色地發一條逼格爆棚的朋友圈?】

儘管修辭有所不同, 但大家的主旨都很明確, 那就是:趕緊告訴老子, 我得怎麼編輯圖文才能看似輕鬆不做作地佔據朋友圈金字塔的頂端?

許是比較幸運, 又或者我略微遲鈍, 總之在我的視角裡, 我的朋友圈裡似乎並不存在這種攀比。 但轉念一想, 又覺得這是必然, 畢竟我的好友中互相認識者少的可憐, 而在這個以為我仲介中斷點的小劇場裡, 沒人能豐富過我的看客資源。 那麼, 沒有上下級支撐的鄙視鏈便不得不擱淺。

但不是所以人都像我這般友人稀少,

交際達人的圈子我難以想像, 畢竟他們的地盤是可以存在“我現女友是我前女友的好閨蜜的現男友的好哥們的前女友”這種人際關係的。 那麼如果真如這幾個公號所言, 細細一想, 就不禁遍體生寒——本來生活就很艱難的我們, 如今發個朋友圈, 都要預測受眾反應的嘴臉, 在鄙視鏈裡一環吃一環, 連在網路世界裡都不得不角色扮演。

這tm的, 是不是有點慘?

可即便如此, 總有一些人樂此不疲——他們興奮於“你不如我”的品味攀比, 習慣于把人群分門別類, 然後針對某個群體, 大聲地喊出“You’re loser”, 以從中獲得微妙的優越感。

這樣一種“懶惰的自戀”, 我有段時間也多少有感。

心理學家Henri Tajfel曾經做過一個“最小群體範式”的實驗, 它表明即使是一個臨時形成的、毫無意義的最小群體, 也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群體間歧視與偏見。 我們似乎天生就喜歡區分出“我們”和“他們”, 並且喜歡對“我們”高看一眼, 對“他們”嘲笑連連。 朋友圈中的鄙視鏈, 則恰好滿足了我們這種內群體偏好及外群體歧視的心理。

一位博主安利自己讀過的好書, 也必然會有聲音抨擊他的書單一看就充斥著資本主義虛無。

說到底, 品味到底有沒有優劣之分, 我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學術話題。

你品你的陽春白雪, 我聽我的下里巴人。 你不能說昆曲一定比二人轉更有藝術價值,

就像你不能認定《百年孤獨》一定比《彷徨》更偉大耐讀。

你可以大談特談巴賽隆納特有的高迪建築, 也可以品評自己樓下茶館裡的人文藝術。 難道不認識名牌的人就一定沒有思想高度?還是說對奢侈品牌能夠高談闊論的人必定肚有遺珠?

每個人都有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那麼他擅長的圈子可以為他招來一批志同道合者, 但是請問, 對於這個圈子不感興趣的人, 如果沒有特定的工作要求, 他有必要為自己的不瞭解感到羞愧麼?

我很喜歡一位博主說過的話:

當你停止創造,你的才能就不再重要,剩下的只有品味,品味會排斥其他人,讓你變得更狹隘,所以,要創造。

希望你能因為自己生產了好東西而感到驕傲,而不是洋洋自得於消費了什麼好東西。畢竟,好品味不值得驕傲。

以上,共勉。

E N D

文/蟲小姐

關注微信公眾號“蟲鳴夏璃囈語站”,蟲小姐精心為你推送好文章~

訂閱一下又不會懷孕(~ ̄▽ ̄)~

我很喜歡一位博主說過的話:

當你停止創造,你的才能就不再重要,剩下的只有品味,品味會排斥其他人,讓你變得更狹隘,所以,要創造。

希望你能因為自己生產了好東西而感到驕傲,而不是洋洋自得於消費了什麼好東西。畢竟,好品味不值得驕傲。

以上,共勉。

E N D

文/蟲小姐

關注微信公眾號“蟲鳴夏璃囈語站”,蟲小姐精心為你推送好文章~

訂閱一下又不會懷孕(~ ̄▽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