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食藥輿情你,這裡有一份清明養生指南的包裹,請查收!

清明時節,天清地明,天氣漸暖,是春季裡最受人們重視的節氣之一。

清明,不僅與掃墓習俗有關,還是一個重要的養生節氣。

那麼,在清明前後這段時間裡,大家該如何養生,才能達到強身健體、防病長壽的效果呢?

“兩多一少”很重要

1

多吃“柔肝的食物”

中醫學認為“春與肝相應”,清明時節應多吃“柔肝”的食物,飲食宜溫,以清補為主。如薺菜、山藥、菠菜、韭菜、銀耳、大棗等。

2

多吃“祛濕”的食物

由於清明雨多濕氣較重,在飲食上要注意選擇一些溫胃祛濕的食物,如白菜、蘿蔔、芋頭等。

3

慎吃“生髮”的食物

中醫認為,清明正值肝陽上升時節,故不宜進食竹筍、鹹菜、雞、海魚等“發物”。

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

兩種養生茶可以常喝

1

黃芩茶

做法:黃芩6克,綠茶3克,將黃芩用200毫升水煮沸,然後用它來沖泡綠茶,5~10分鐘後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清熱燥濕、瀉肺火、解毒、利尿、降壓、鎮靜等功效。

2

桂圓紅棗茶

做法:桂圓紅棗各5顆,用沸水沖泡。最好將紅棗劃開。

功效:具有補心脾、益氣血、安神、潤肺等功效,主治倦怠無力、失眠健忘。

夜臥早起,7—9點好吉利

春天重在生髮,不能總睡覺來阻礙身體氣機的生髮,

應從起臥時間上做起,儘量做到夜臥早起。

當然,這裡說的晚睡,並不是讓人熬夜,早起也非“起得比雞早”,而是相對於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適當地晚睡早起能讓人神清氣爽。

早晨7點—9點是辰時,胃經最旺,可以在此時起床並進食。

多動少靜,春練別趕早

清明自然界陽氣升發,養生重點在養陽,關鍵是要多“動”,切忌“靜”,不可閉門不出,更不可坐臥太久。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應在太陽升起後。

另外,外出踏青,“動”宜適度。心臟病、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等病人,不要逞強登山。

文/綜合人民日報、搜狐健康

圖/來源於網路

文/綜合人民日報、搜狐健康

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