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觸摸川劇藝術魅力,感受傳統文化大美

川劇流行於四川省、重慶市及雲南、貴州、湖北省的部分地區,是中國西南部影響最大的地方劇種。它主要有高腔、胡琴、彈戲、昆曲、燈調五種聲腔,是明末清初以來中國戲曲聲腔劇種演變歷史的一個縮影。

明末清初,昆曲、弋陽腔、青陽腔、陝西梆子、湖北漢調、徽調等聲腔流入四川,乾隆、嘉慶年間與當地的薅秧調、川江號子、地方小調、宗教音樂等逐漸融合,基本完成了外來聲腔“四川化”的演變過程。辛亥革命前後,高腔、昆曲、胡琴、彈戲及四川本土的燈戲在同台演出過程中融為一體,形成“五腔共和”的川劇,一直延續至今。

近日,成都市文翁實驗中學銜接班的80余名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康河小學,參加學習了康河小學的特色課程——川劇。

川劇特色

康河小學的校領導們熱情接待了銜接班的同學,

對同學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學校領導歡迎文翁師生

康河小學老師為同學們介紹了川劇的歷史、特色,體會了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同時,還帶領大家欣賞並製作了川劇臉譜,親身感受川劇獨特的藝術魅力。

康河小學老師為同學們介紹了川劇的歷史

製作臉譜

隨後同學們欣賞了康河小學表演的川劇節目,並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學習了川劇操。同學們對川劇文化非常好奇,

聽一聽、學一學、興趣盎然。參加學習的銜接班同學紛紛表示,川劇文化是我們四川的一種特色文化,一定要瞭解,參與,將這種文化傳播並傳承,讓川劇文化發揚光大。

川劇操

川劇文化作為康河小學的傳統文化課程,夯實了學生的德育,營造了別具一格的校園特色文化,本次共用課程活動的開展也是文翁實驗中學“互聯共贏、繼往開來”,在創建“四維一體”學區教育新生態思路下的一次活動。

展示作品

文翁實驗中學跨學段銜接教育立足于新人文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為學生提供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和空間,讓每一位孩子在學習中有更多的可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多的平臺。

優秀川劇操學習者

展示作品

文翁實驗中學跨學段銜接教育立足于新人文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為學生提供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和空間,讓每一位孩子在學習中有更多的可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多的平臺。

優秀川劇操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