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生」這五年,包頭公交竟然發生這麼大變化!你感受到了嗎?

如果說五年前,我市的公共交通還讓市民感到有所缺憾,那麼五年後的今天,談到家門口的公共交通、談到每天出行離不開的公車、談到每輛車每個人都要途經的道路,那不是一個贊所能表達的。

這五年,我市公共交通真實的變化讓每一個市民看在眼裡,喜在心上。

這五年,公共交通讓我市多了一張引以為豪的“名片”。

變化

1

變快了

這五年,我市擁有了公交專用道,一條保障公車快速運行的道路,不會堵車不會搶道。5條公交專用道貫通東西,佈局合理,整體提升了我市公車運行速度。

2

舒適了

這五年,共計更新公車數量944台,其中新能源車輛465台,不僅車內空間更大,座位更多,密封性更好。就連駕駛員的操作也更省勁兒,更便捷,更安全。

3

安全了

這五年,公車上多了374名安保員,協助公交駕駛員保證乘客乘車安全,

確保易燃易爆等違禁品不能登上公車,確保乘客乘客乘車的安全,同時有效合理安排乘客車廂內乘車秩序,對於突發事件的處理更是有力保障。

4

文明了

這五年,我市公交乘車環境處處飄著文明,乘客文明乘車,駕駛員文明出行,車廂內隨處可見的文明書籍、話語、電視畫面,車廂外文明引導員定點定時不間斷地做著文明宣傳引導,為文明乘車創造出了良好的環境。

5

暖心了

這五年,公車比往年更暖心了,車上有了防寒墊,車廂內有著暖心事。幾乎每天都有公交駕駛員拾到乘客丟在公車上的錢包、手機等貴重物品,並在第一時間聯繫到乘客主動歸還。這五年,我們聽過太多公交司機車上救助乘客的暖心事件。

6

智慧了

這五年,公交IC卡及手機刷卡代替了曾經的月票,不僅減少了市民的出行成本,也讓市民們的乘車方式變的便捷。

老年證換成了敬老愛心卡,公交集團有了自己的“愛出行”微信平臺,手機上一鍵操作便可隨時隨地查詢所乘車輛的行車情況,到站時間,足不出戶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計畫,不用再在寒風中焦心地等待不知何時才能到來的車輛。公車上有了免費WiFi,一路暢享,更加智慧。

7

便捷了

這五年,我市公交集團逐步收回了私營公司的幾條公交線路,基本實現城鄉公交線路全覆蓋,

新建社區、學校等曾經公交不便的地方,現如今幾乎都有了公交線路,讓城鄉所有百姓乘車更加便捷。

故事

智慧公交改變市民生活

7點起床,吃了早點,7點半準時出門,不到3分鐘便來到了東河區政府的5路公交站,打開手機“愛出行”微信公眾平臺,輸入5路公車,很快,整條線路的運行情況一目了然,最近一班車還有一站地到達,它的後面同時還有3輛車相繼開來。剛剛關掉手機螢幕,最近一班的5路公車已經進站,小王拿出IC卡隨後刷卡上車,一元錢便可從東河到達昆區。而即便是早高峰,車上仍有座位。剛落座,車外下起雨來,而車內的溫度卻讓人感覺到舒適與溫暖,透過車窗小王望著窗外淅淅瀝瀝地小雨,想起了五年前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卻有著不一樣的等車經歷。

2012年,同樣家在東河,同樣要到昆區上班,那一年小王剛剛找到工作,不敢遲到。“6點起床,刷牙洗臉,顧不上吃早點便趕忙到最近的4路站牌等車,先坐4路到了環西或者到了鐵西,我再倒5路,才能到公司所在的電視臺附近,每天早晨睡不醒,可又不能不起,連早點都吃不上,因為擔心總有擠不上去的車,因為擔心錯過一輛車就會擾亂整個乘車節奏,就會遲到。”那一年,如果遇到雨雪天,小王的上班之路註定會變的漫長,遲到也是時常發生的事情,那一年,小王每天上班前都要在工作服外再套一件不太好的衣服,因為公車要擠著上,下車時要擠著下,經常做了一趟公車自己身上的西服便全成了褶。可即便這樣,擠在一起的乘客們還是能感覺到從窗戶處吹進來的冷風。

還沒回憶完,不到40分的時間,小王已經到達電視臺站,一看表,剛剛8點15,下車走向不到5分鐘車程的單位,這種愜意的心情讓小王不自覺的哼起了小曲,切實的感受到了公交變化帶給他生活翻天覆地的改變。而這一感受同時也是每天乘坐公車上下班的所有市民共同的感受。

駕駛員的大變化

一鍵啟動,單腳操作,不再需要雙腳長時間在離合器、油門與刹車之間踩踏,駕駛公車已有二十年的崔師傅感受到了我市公交的大變化。

崔師傅告訴記者,從事公交駕駛已有二十多年,一直都在5路公交線上跑,他能感覺到這一個五年,是他從事公交事業中變化最大發展最快的五年。駕駛的車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行駛的道路更是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以前,尤其是冬天的清晨,我都要比上班時間早來至少半個小時。”崔師傅的講述中,記者仿佛看到了5年前他的工作場景。天未亮便已提早到達單位,隨後去燒一壺開水,因為那年的公車是燒油車,一到了冬天車輛發動機就會被凍住,他需要用開水來預熱車,保證車輛正常啟動。可即便這樣,當乘客們上車時,車廂裡的溫度依然很冷,只能不停用手搓著臉頰,等待慢慢乘客多了再來互相取暖,雖然也有空調,可升溫時間太長,雖然車內也有溫度,但抵不過窗戶縫裡透進來的寒風。

而崔師傅的駕駛途中,更是需要長時間高度緊張的變換雙腳踩踏操作板,經常一天下來都會腿麻,有時遇到乘客擁擠上車,自己一方面要顧著駕駛操作,一方面要督促乘客們向後車廂移動,一方面還要看著上下兩個車門處不能有乘客站在危險地段,途經車多人多的地方經常一堵就是十幾二十分鐘,站牌處要麼不來一輛車,要麼就是三四輛紮堆駛來的情況更是時有發生。

“現在的公車真的是讓我覺得溫暖又自豪,新能源電動車,一鍵啟動,單腳操作,再不用離合器來回變換,車速提升,操作省勁兒,一進車內打開空調,幾分鐘後車廂內的溫度便起來了,從始發站乘車的乘客都不會感覺寒冷,公交專用道貫穿東西南北,再不會擁堵也不會出現車輛紮堆的情況。”談到現如今駕駛公交的感受,崔師傅有著說不完的話。他告訴記者,這是他們這代公交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真實寫照。

投訴少了讚揚多了

打開電腦,隨時都能監測線路運營情況。“車輛到了哪裡?是否有紮堆的現象?”一目了然,這是我市公交運輸集團運營部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您好,我想表揚一下公交一公司5路車駕駛員劉師傅。”“您好,我覺得現在的公車真的很好,希望能夠一直這樣持續保持。”“您好,今天新開的線路通到我家這兒了,但我希望能夠再往西延長一公里,這樣二期業主也能更方便的乘車了。”這是我市公交運輸集團各分公司、調度站、服務台每天都會接到的電話。市民們的讚揚聲不斷傳來,市民們對於公交更好更優化的建議同樣隨時傳遞。

“真的變化很大,這五年,公交優先已經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切實從方方面面體現了出來。我們公交集團近年來全年服務投訴較往年相比同期下降70%多,乘客總體滿意度大幅提升10多個點,達到90%以上。”我市公交運輸集團宣傳部副部長薛全切實感受到了五年公交變化帶來的整體影響。

而對於未來的發展,薛全告訴記者,未來幾年,我市公交集團還會加大車輛投入,增加線路繼續填補各新建路段的公交空白。“預計從2017年到2020年年底,我市計畫將新增公車輛1000台,新開線路25條。填補沙河西街、兵工路西段、富林路、輕工路東段等公交空白區。在目前東西橫線已經貫通的前提下,打通南北縱線。打通林蔭路、阿爾丁大街、民族東路、富強路、幸福路、萬青路等南北縱向線網,以此更加方便乘客的出行。”

短評

1600多台公車,新能源電動車逐步更迭;61條線路城鄉全覆蓋,幾乎每300米便有一個網站;再偏僻的社區,剛新建的區域都能找的到公車的身影。如果說公共交通最能體現一個城市對於民生發展的重視程度,那麼對於我市而言,這5年,公交優先的發展理念則充分體現了民生發展作為是這座城市發展中的重中之重。

當公交優先成為每個市民生活中最直觀的感受;當家門口一條又一條公交線路的增加;當從家去往我市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將乘坐公交作為第一選擇;當城市的郵局、藥店、商鋪、繳費站都能隨時隨地充值公交卡,不再需要每月排隊去換月票,合理化乘坐公交的次數與費用;當市民乘坐公交次數增多成本卻降低;當我市道路上有了明顯的專屬於公交線路的軌跡;當增加新線,更新車輛變的不再可望而不可求;當每一個市民提出的建議總能第一時間被傳達,總能在最短時間被回應;當我市公交全年運送人次逐年增加;當公車上有了免費WiFi,有了LED電視,有了藥箱,有了儲物袋,公車已經不再單單是一種交通工具,更多了一種出行的享受感。無數溫暖故事在這裡上演,多少文明景象在這裡呈現。東西貫通,南北覆蓋,城鄉公交一體化,這五年,公共交通讓我市多了一張引以為豪的名片。

剛剛關掉手機螢幕,最近一班的5路公車已經進站,小王拿出IC卡隨後刷卡上車,一元錢便可從東河到達昆區。而即便是早高峰,車上仍有座位。剛落座,車外下起雨來,而車內的溫度卻讓人感覺到舒適與溫暖,透過車窗小王望著窗外淅淅瀝瀝地小雨,想起了五年前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卻有著不一樣的等車經歷。

2012年,同樣家在東河,同樣要到昆區上班,那一年小王剛剛找到工作,不敢遲到。“6點起床,刷牙洗臉,顧不上吃早點便趕忙到最近的4路站牌等車,先坐4路到了環西或者到了鐵西,我再倒5路,才能到公司所在的電視臺附近,每天早晨睡不醒,可又不能不起,連早點都吃不上,因為擔心總有擠不上去的車,因為擔心錯過一輛車就會擾亂整個乘車節奏,就會遲到。”那一年,如果遇到雨雪天,小王的上班之路註定會變的漫長,遲到也是時常發生的事情,那一年,小王每天上班前都要在工作服外再套一件不太好的衣服,因為公車要擠著上,下車時要擠著下,經常做了一趟公車自己身上的西服便全成了褶。可即便這樣,擠在一起的乘客們還是能感覺到從窗戶處吹進來的冷風。

還沒回憶完,不到40分的時間,小王已經到達電視臺站,一看表,剛剛8點15,下車走向不到5分鐘車程的單位,這種愜意的心情讓小王不自覺的哼起了小曲,切實的感受到了公交變化帶給他生活翻天覆地的改變。而這一感受同時也是每天乘坐公車上下班的所有市民共同的感受。

駕駛員的大變化

一鍵啟動,單腳操作,不再需要雙腳長時間在離合器、油門與刹車之間踩踏,駕駛公車已有二十年的崔師傅感受到了我市公交的大變化。

崔師傅告訴記者,從事公交駕駛已有二十多年,一直都在5路公交線上跑,他能感覺到這一個五年,是他從事公交事業中變化最大發展最快的五年。駕駛的車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行駛的道路更是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以前,尤其是冬天的清晨,我都要比上班時間早來至少半個小時。”崔師傅的講述中,記者仿佛看到了5年前他的工作場景。天未亮便已提早到達單位,隨後去燒一壺開水,因為那年的公車是燒油車,一到了冬天車輛發動機就會被凍住,他需要用開水來預熱車,保證車輛正常啟動。可即便這樣,當乘客們上車時,車廂裡的溫度依然很冷,只能不停用手搓著臉頰,等待慢慢乘客多了再來互相取暖,雖然也有空調,可升溫時間太長,雖然車內也有溫度,但抵不過窗戶縫裡透進來的寒風。

而崔師傅的駕駛途中,更是需要長時間高度緊張的變換雙腳踩踏操作板,經常一天下來都會腿麻,有時遇到乘客擁擠上車,自己一方面要顧著駕駛操作,一方面要督促乘客們向後車廂移動,一方面還要看著上下兩個車門處不能有乘客站在危險地段,途經車多人多的地方經常一堵就是十幾二十分鐘,站牌處要麼不來一輛車,要麼就是三四輛紮堆駛來的情況更是時有發生。

“現在的公車真的是讓我覺得溫暖又自豪,新能源電動車,一鍵啟動,單腳操作,再不用離合器來回變換,車速提升,操作省勁兒,一進車內打開空調,幾分鐘後車廂內的溫度便起來了,從始發站乘車的乘客都不會感覺寒冷,公交專用道貫穿東西南北,再不會擁堵也不會出現車輛紮堆的情況。”談到現如今駕駛公交的感受,崔師傅有著說不完的話。他告訴記者,這是他們這代公交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真實寫照。

投訴少了讚揚多了

打開電腦,隨時都能監測線路運營情況。“車輛到了哪裡?是否有紮堆的現象?”一目了然,這是我市公交運輸集團運營部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您好,我想表揚一下公交一公司5路車駕駛員劉師傅。”“您好,我覺得現在的公車真的很好,希望能夠一直這樣持續保持。”“您好,今天新開的線路通到我家這兒了,但我希望能夠再往西延長一公里,這樣二期業主也能更方便的乘車了。”這是我市公交運輸集團各分公司、調度站、服務台每天都會接到的電話。市民們的讚揚聲不斷傳來,市民們對於公交更好更優化的建議同樣隨時傳遞。

“真的變化很大,這五年,公交優先已經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切實從方方面面體現了出來。我們公交集團近年來全年服務投訴較往年相比同期下降70%多,乘客總體滿意度大幅提升10多個點,達到90%以上。”我市公交運輸集團宣傳部副部長薛全切實感受到了五年公交變化帶來的整體影響。

而對於未來的發展,薛全告訴記者,未來幾年,我市公交集團還會加大車輛投入,增加線路繼續填補各新建路段的公交空白。“預計從2017年到2020年年底,我市計畫將新增公車輛1000台,新開線路25條。填補沙河西街、兵工路西段、富林路、輕工路東段等公交空白區。在目前東西橫線已經貫通的前提下,打通南北縱線。打通林蔭路、阿爾丁大街、民族東路、富強路、幸福路、萬青路等南北縱向線網,以此更加方便乘客的出行。”

短評

1600多台公車,新能源電動車逐步更迭;61條線路城鄉全覆蓋,幾乎每300米便有一個網站;再偏僻的社區,剛新建的區域都能找的到公車的身影。如果說公共交通最能體現一個城市對於民生發展的重視程度,那麼對於我市而言,這5年,公交優先的發展理念則充分體現了民生發展作為是這座城市發展中的重中之重。

當公交優先成為每個市民生活中最直觀的感受;當家門口一條又一條公交線路的增加;當從家去往我市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將乘坐公交作為第一選擇;當城市的郵局、藥店、商鋪、繳費站都能隨時隨地充值公交卡,不再需要每月排隊去換月票,合理化乘坐公交的次數與費用;當市民乘坐公交次數增多成本卻降低;當我市道路上有了明顯的專屬於公交線路的軌跡;當增加新線,更新車輛變的不再可望而不可求;當每一個市民提出的建議總能第一時間被傳達,總能在最短時間被回應;當我市公交全年運送人次逐年增加;當公車上有了免費WiFi,有了LED電視,有了藥箱,有了儲物袋,公車已經不再單單是一種交通工具,更多了一種出行的享受感。無數溫暖故事在這裡上演,多少文明景象在這裡呈現。東西貫通,南北覆蓋,城鄉公交一體化,這五年,公共交通讓我市多了一張引以為豪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