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金主”:美國政府背後的真正統治者

美國一直宣稱自己是自由、平等、民主的國度,其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

最終屬於人民。事實上,在美國,“金主政治”大行其道,富裕階層和企業對政府決策的影響力已遠遠超過普通民眾,讓人不得不對美國政治的民主性提出質疑。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馬丁·季倫思(Martin Gilens)和西北大學教授本傑明·佩奇(Benjamin I. Page)曾考察美國30年間的1779項政策,就富人、利益團體、普通民眾對政府決策的影響程度進行評估。結果發現,富人對政府決策的影響力最大,利益集團也有相當強的政治影響力,

普通民眾對決策的影響力微乎其微。美國學者福山也在題為《衰敗中的美利堅》的文章中稱,利益集團僅通過政治捐款就可以合法地影響國會議員,從而期待獲得非特定的回報。自稱“百億美元身家”的特朗普,仍冀望得到共和黨長期的大“金主”阿德爾森的垂青,足以說明美國政治離不開金錢支撐,美國總統大選已成為有錢人的權力遊戲。

特朗普上臺後,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金主”或競選顧問相繼進入政府,並為爭奪政府主導權而紛爭不斷。從特朗普政府的組成成員來看,既有“以色列優先”集團,如財政部長姆努欽和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又有秉持民族主義的經濟精英,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剛剛辭職的白宮首席戰略顧問班農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也有以國防部長馬蒂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白宮辦公廳主任凱利為代表的軍事精英;還有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能源部長佩里為代表的企業精英。

這些人圍繞著權力、財富和政府的控制權展開“廝殺”,致使特朗普政府非但沒有成為一個合作平臺,反而演變成一個狼煙四起的戰場。這種不同利益集團代理人之間的暗戰與廝殺,也是當前特朗普政府極度缺乏凝聚力、屢生變數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奧巴馬執政期間,華爾街、五角大樓、矽谷富豪和傳媒精英和諧共存,共同分享權力。隨著特朗普上臺,這群權力精英遇到了挑戰,因為特朗普政府試圖在美國的經濟和軍事領域都作出巨大改變。特朗普前智囊班農曾希望利用自己的經濟民族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盟友替代全球化經濟和軍事精英,但是遭到以“以色列優先”集團為首的強勁對手,最後不得不黯然離開白宮。

隨著班農的出局,經濟民族主義者與新自由主義者長達八個月的內鬥告一段落,如今“以色列優先”集團和全球化主義者聯手軍事精英掌控了美國大權。

(參見:《美國專家分析:特朗普身後,是誰在統治美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