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經常開車,和不怎麼開車甚至不開車的人,思維有什麼不同?

總結如下:

當然,開車的也有極品,開著車腦袋裡是漿糊。

不開車的,也有極其守規矩的。

一:經常開車的人,大部分對信號燈非常敏感,轉換角色後,過路口都會有意無意去找斑馬線信號燈,來確認自己是否處在相對安全的環境裡。

因為開車久了多了,很明白守規矩雖然不一定能絕對避免事故,但絕對能在事故裡面最大化維護自己的權益,

很少人去賭車子不敢撞所以倒行逆施,而是想著如何把自己放在相對安全的交通環境裡。同時也很不敢相信身邊來來往往的車的技術和水準,視野盲區是很不確定的,油門當刹車也就是一瞬間。

二:經常開車的人,比不怎麼開車,不開車的人,對路線和路況很敏感,空間立體感也要強。

目的地一出,就已經大致規劃好了行車路線,或者是在什麼地方可能會啟用備用路線。

對城市結構認知不一樣

沒有車的時候,對城市結果的認知,可能就是軌道交通線,凡是軌道交通線到不了的地方,我就不去了。

三:經常開車的人才明白什麼叫視線不好,視野不開闊,尤其是雨天和夜晚。

人看的越遠,對各種情況的預判和準備就越多。感覺在這種情況下犯智障的人,要麼就是以為自己有刹車有大燈,怕個毛,或者就是以為開車的有刹車有燈,他看得到刹得住。所以我自己在夜間騎車走路,我要麼離車遠遠的,儘量靠邊,實在不行,一定要讓自己暴露在開車的司機的視野裡面。

經常開車的人肯定懂有準備的刹車,和沒準備的刹車,完全兩回事。也懂晚上的司機真特麼看不清前後左右不帶光源的任何物件,包括行人!夜晚犯二的行人祝願你下輩子是螢火蟲,自帶發光。

四:經常開車的人,打車的時候,都會順利一些。

所以基本上你看滴滴上評分很低的那一類人,要麼不怎麼開車,要麼壓根不開車。經常開車的人打車,就知道怎麼跟司機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或者配合司機,讓自己上下車更方便更安全,坐車後也喜歡跟司機聊一些車子的周邊話題。比如我就碰到過在轉彎的彎道裡等著要上車?前後直路哪裡等不得。。開車門不看後面安全的乘客不少吧?所以我把車子左門鎖了。。也聽過堵車的時候在馬路對面等車,非要司機調頭再上車的?

五:經常開車,還各種不同的車,尤其知道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

因為車子上面就是這樣,絕對的原廠配件就是好,換著就是省心,價格就是貴。所以從不說30萬的自主車就比30萬的寶馬好。品牌力量,車子上面體現的很明顯了。

好啦,就想到這些了。來侃侃唄。其實各種吧,還是跟工作技能一樣,看各人瞭解的度的深和廣度,交通事故,有人是無意無奈,但我覺得大部分還是無知。

。也聽過堵車的時候在馬路對面等車,非要司機調頭再上車的?

五:經常開車,還各種不同的車,尤其知道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

因為車子上面就是這樣,絕對的原廠配件就是好,換著就是省心,價格就是貴。所以從不說30萬的自主車就比30萬的寶馬好。品牌力量,車子上面體現的很明顯了。

好啦,就想到這些了。來侃侃唄。其實各種吧,還是跟工作技能一樣,看各人瞭解的度的深和廣度,交通事故,有人是無意無奈,但我覺得大部分還是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