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知道嗎,番茄"枯萎病"與"青枯病"的區別

番茄枯萎病在各地棚室番茄生產中均有不同程度發生。由於該病多在番茄開花結果期始發,而且症狀發展緩慢,其危害性常不被菜農重視,造成病菌在重茬地塊不斷累積,

對番茄生產構成潛在威脅。

症狀識別

番茄枯萎病病程長,定植開始侵染,多從根尖開始,到開花前後才開始表現出症狀,表現出症狀後仍可存活很長時間,

一般15-30天才枯死。發病初期,先是下部葉片枯黃,並大量脫落,與地表接觸的莖基部皮層呈水浸狀腐爛,地上部莖葉迅速凋萎;有時病部只在莖的一側發展,形成縱向條狀壞死區,致一側葉片發黃,變褐後枯死;有的半個葉序或半邊葉變黃。剖檢病株地下部根系也呈水浸狀軟腐,皮層極易剝落,木質部變成暗褐色至煤煙色。在濕度大的條件下,病部產生粉紅色黴層,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番茄掛果後,植株長勢變弱,營養消耗大,植株透支嚴重,枯萎病症狀開始顯現出來。

病原及發病條件

番茄枯萎病的致病菌為番茄尖鐮孢菌番茄專化型,屬真菌界半知菌類。病莖100%帶菌,病菌通過導管從病莖經過果梗到達果實,後隨果實腐爛再擴展到種子上,造成種子帶菌,也可以菌絲體或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

病菌一般從幼根或傷口侵入寄主,進入維管束,堵塞導管,並產出鐮刀菌素導致病株葉片黃枯而死。病菌可通過水流或灌溉水傳播蔓延。土溫28℃、土壤潮濕、連作地、移栽時傷根多、植株長勢弱的發病重。

枯萎病病菌屬土傳病害,重茬地塊易導致連年發病。已經發生枯萎病的棚室,如不處理土壤,下茬蔬菜必將受害。枯萎病發生嚴重的棚室,建議蔬菜拔園後,立即將棚內病株清理乾淨並做好土壤處理。

建議菜農利用夏季歇棚期進行高溫悶棚,可將土壤尤其是淺層土壤中的病菌殺死。冬季換茬時,無法進行高溫悶棚,只能用低溫薰蒸劑,如液體的石灰氮,也可在清園後全棚撒施敵克松或高錳酸鉀,翻入地中防治土傳病害,但是效果不如土壤處理劑好。藥劑處理土壤後,土壤中的有益菌和有害菌都被殺死了,因此處理土壤後要及時補充生物菌,
讓有益生物菌儘快佔據生存空間,防止其再度侵染。

種植戶辨別誤區

“我的番茄正是大量掛果的時候,可下部葉片開始變黃,嚴重的整株一半葉片全部發黃枯死。如果剖開病莖或葉柄,可以看到維管束內有一條明顯的褐筋,所有病株無一例外出現該特徵。去農資店裡拿藥,開了一大堆防治死棵的藥讓我灌根,已經灌了三遍,花了上千元,但基本沒啥效果,發病範圍現在越來越大了。很多人認為是細菌性引起的死棵,你們快看看這是怎麼回事吧!”近日菜農張師傅訴苦。

當我們第一時間來到該棚室,仔細觀察受害番茄的根系,發現毛細根已經變褐腐爛,主根剝開表皮後,木質部也已變褐,給出結論,這是番茄的枯萎病。

“枯萎病?我們這裡很多人說這是青枯病,這兩種病害應該怎麼辨別?”

如何辨別青枯病與枯萎病?

1.相似點:

青枯病的發病症狀與枯萎病有些相似,都是白天萎蔫,早晨傍晚恢復,維管束都有變褐症狀。

2.不同點:

首先,青枯病不爛根,而枯萎病爛根。青枯病為害的部位主要是植株內部,由於菌膿阻塞導管,致使水分無法向上運輸,從而表現萎蔫症狀;枯萎病是根系腐爛變壞,維管束變褐,導致根系無法吸收和運輸水分,造成萎蔫。

其次,青枯病發病後,植株是青枯症狀,這一過程比較迅猛;而枯萎病發病後,植株是枯黃萎蔫症狀,一般10天至半個月後才出現死亡,進程相對緩慢。

最後,區別青枯和枯萎最直觀的一種方法,橫切莖稈後在清水裡浸泡或用手擠壓切口,有乳白色粘液溢出的就是青枯病,而枯萎病則不會。

枯萎病防治方法

主要防治方法:

①實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適當增施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選用耐病品種。③採用新土育苗或床土消毒。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10g/平方米拌土4-5kg,先將1/3藥土撒在畦面上,然後播種,再把其餘藥土覆在種子上。④種子消毒,用0.1%硫酸銅浸種5分鐘催芽,播種。⑤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用10%雙效靈水劑200倍液灌根,每棵灌藥液0.5L,隔10天1次,連續3次。

優秀藥劑推薦

70%惡黴靈可濕性粉劑、2.5%咯菌腈懸浮劑(適樂時)、77%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多寧)、25%氰烯菌酯懸浮劑

藥劑配方推薦:

25%氰烯菌酯懸浮劑750倍液+甲殼素、氨基酸類生根劑300倍液

77%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多寧)500倍液+2.5%咯菌腈懸浮劑(適樂時)+甲殼素、氨基酸類生根劑300倍液

對於發生枯萎病的棚室,建議菜農在使用惡黴靈、咯菌腈等藥劑配合生根劑灌根的同時,葉面噴灑藍色晶典加農喜十樂素,葉面補充營養,增強植株長勢。

去農資店裡拿藥,開了一大堆防治死棵的藥讓我灌根,已經灌了三遍,花了上千元,但基本沒啥效果,發病範圍現在越來越大了。很多人認為是細菌性引起的死棵,你們快看看這是怎麼回事吧!”近日菜農張師傅訴苦。

當我們第一時間來到該棚室,仔細觀察受害番茄的根系,發現毛細根已經變褐腐爛,主根剝開表皮後,木質部也已變褐,給出結論,這是番茄的枯萎病。

“枯萎病?我們這裡很多人說這是青枯病,這兩種病害應該怎麼辨別?”

如何辨別青枯病與枯萎病?

1.相似點:

青枯病的發病症狀與枯萎病有些相似,都是白天萎蔫,早晨傍晚恢復,維管束都有變褐症狀。

2.不同點:

首先,青枯病不爛根,而枯萎病爛根。青枯病為害的部位主要是植株內部,由於菌膿阻塞導管,致使水分無法向上運輸,從而表現萎蔫症狀;枯萎病是根系腐爛變壞,維管束變褐,導致根系無法吸收和運輸水分,造成萎蔫。

其次,青枯病發病後,植株是青枯症狀,這一過程比較迅猛;而枯萎病發病後,植株是枯黃萎蔫症狀,一般10天至半個月後才出現死亡,進程相對緩慢。

最後,區別青枯和枯萎最直觀的一種方法,橫切莖稈後在清水裡浸泡或用手擠壓切口,有乳白色粘液溢出的就是青枯病,而枯萎病則不會。

枯萎病防治方法

主要防治方法:

①實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適當增施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選用耐病品種。③採用新土育苗或床土消毒。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10g/平方米拌土4-5kg,先將1/3藥土撒在畦面上,然後播種,再把其餘藥土覆在種子上。④種子消毒,用0.1%硫酸銅浸種5分鐘催芽,播種。⑤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用10%雙效靈水劑200倍液灌根,每棵灌藥液0.5L,隔10天1次,連續3次。

優秀藥劑推薦

70%惡黴靈可濕性粉劑、2.5%咯菌腈懸浮劑(適樂時)、77%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多寧)、25%氰烯菌酯懸浮劑

藥劑配方推薦:

25%氰烯菌酯懸浮劑750倍液+甲殼素、氨基酸類生根劑300倍液

77%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多寧)500倍液+2.5%咯菌腈懸浮劑(適樂時)+甲殼素、氨基酸類生根劑300倍液

對於發生枯萎病的棚室,建議菜農在使用惡黴靈、咯菌腈等藥劑配合生根劑灌根的同時,葉面噴灑藍色晶典加農喜十樂素,葉面補充營養,增強植株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