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績優私募現在已滿上,四季度這些大佬們怎麼操作?

上漲的A股行情,已經引燃了私募基金的做多熱情。中國證券報私募機構在所有接受調查的私募中的占比接近90%,達到了今年以來的最高水準。換言之,在過去一個月的時間內,

私募的整體倉位仍在繼續增加。具體來看,倉位在八成以上的私募機構甚至已經高達55.96%,而其中滿倉的私募機構佔據了這一資料的近一半;倉位在五成到八成的私募機構占比32.11%;而倉位在五成以下的私募機構占比總和不足12%,並且沒有私募機構空倉。

上面兩家機構的統計顯示,高倉位元已然成為私募機構的主流。這也難怪,有私募基金負責人坦言:“除了預留一點必要的現金,

其餘的都已經買進去了,我們幾近滿倉”。

對此,某百億級私募大佬表示,縱觀全年行情,上半年大盤、消費漲了,後期中證500、中小創也都漲了,大都實現了正收益,因此信心不斷增強。在賺錢效應影響下,中長期看多,倉位自然會加上去。同時預計未來回檔幅度不會非常大,總體處於窄幅震盪,所以有好股票就拿一拿。一位以逆向投資著稱的私募基金經理則表示:“當私募普遍高倉位的時候,

就該謹慎了。”

私募在大力佈局成長股?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著做多熱情持續,近期私募機構的調研積極性也大大提升。下圖為格上理財統計的《2016年以來私募機構調研上市公司家數及調研次數》,便可說明。

在這其中,私募機構對中小板的關注度最高,

對主機板的關注度有所回升,而對創業板的關注度略有下降。從行業看,電子行業成為私募機構的關注熱點,關注度達13.92%,其次是化工和醫藥生物,機械設備、電腦、電氣設備緊隨其後。

進入10月份,投資機構延續了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關注熱度。據東方財富Choice資料,十月以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共進行了98次調研,涉及19家公司。從調研資料看,對主機板公司的調研為18次,占比18.36%,

對中小板公司的調研次數最多,達到了80次,占比81.63%,而對創業板公司的調研僅有1次。

與之相對應的是,近期成長股走出一波較好的行情。例如,國慶日後的第一個交易周,成長股引領市場的態勢十分明顯。較9月29日的收盤價,創業板指上漲3.16%,中小板指上漲2.94%,深證成指上漲2.81%,而上證綜指漲幅卻只有1.24%。

對此,前述百億級私募大佬認為,上半年成長股不漲反跌,從風險收益比的角度看,一些優質成長股迎來合適的配置機會,

特別是低估值、高增速的股票產生了更大吸引力。從更長期的角度看,偏成長風格的股票更能帶來超額收益,如果想進行長期佈局,現在可以關注成長股。

四季度私募大佬關注啥?

但這並非意味著成長股將迎來系統性機會。事實上,前述百億級私募大佬就坦言:“四季度,位置合適的成長股有機會,但也是局部性機會。”多位績優私募基金經理進一步表示,下半年以來,私募機構加大對成長股的調研,一方面是看好成長股長期的投資機會,畢竟成長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另一方面,銀行、保險、券商、週期、大消費等股票相對比較同質化,研究花費的精力不太多。真正需要調研的還是成長股票,必須深入公司調研瞭解。

中國證券報

下半年以來,私募機構加大對成長股的調研,一方面是看好成長股長期的投資機會,畢竟成長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另一方面,銀行、保險、券商、週期、大消費等股票相對比較同質化,研究花費的精力不太多。真正需要調研的還是成長股票,必須深入公司調研瞭解。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