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愛玩的數學家: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最後差點沒把自己作死

對方不想跟你說話,並向你掄了一拳

關於科學家,

超模君已經介紹了不少,而我們對科學家的印象都是溫文爾雅的大師,頂多就拿著實驗資料,跟其他科學家進行一場唇槍舌戰。

不過,今天超模君要講的這位科學家,就不滿足於口舌之爭了,人家可是要動手打人的。

就是這位仁兄啦!

20世紀世界上為數極少的幾個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安德列·柯爾莫哥洛夫(Andrey Kolmogorov)。

1903年,安德列·柯爾莫哥洛夫出生於俄羅斯的一個小鎮,母親在他出生10天后就因病去世了,而父親作為一個常年在外奔波的革命者,後來也因戰鬥犧牲。

慶倖的是,出身貴族的外祖父還是有點能力的,立馬將小柯接回自己家,用心呵護起來。再加上兩位姨媽的悉心照顧及指導,小柯慢慢顯現了驚人的天賦。

5歲時,小柯就獨立發現了奇數與平方數的關係,

即:1=1²,1+3=2²,1+3+5+7=4²……得出了前 n 個奇數相加等於 n² 的結論!

甚至小小年紀就承包了自家開辦的家庭雜誌的數學欄目,時不時就在上面發表一下自己的發現。

6歲時,小柯跟著姨媽去到莫斯科,進入了一所當時最先進的預科學校就讀。

求學期間,小柯如饑似渴地學習了他從未接觸過的物理和生物。

初中的時候,小柯表示這些知識內容已經無法滿足自己了,便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同時,他也開始研究象棋、社會問題,還對歷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20年,高中畢業後,柯爾莫哥洛夫一時腦抽,

跑去當了一段時間的列車售票員。

在這裡,他終於第一次體驗到“平民”的痛苦,每每看到俄羅斯民兵欺壓老百姓,看到這些不公之事,他都忍不住沖上前去,跟欺壓者大打出手。

工(da)作(jia)之余,柯爾莫哥洛夫寫了一篇關於牛頓力學定律的論文,只不過論文的原稿沒有保存下來。

同年,柯爾莫哥洛夫進入莫斯科大學學習,剛開始那段時間,他沉迷於研究歷史,調查了15~16世紀的諾布哥羅德的財產登記,

還將此寫成了一篇出色的歷史學論文。

莫斯科大學

當他屁顛屁顛拿著自己的成果給老師、著名歷史學家巴赫羅欣看時,迎來的卻不是表揚,而是:

“在歷史學裡,想要證實自己的觀點,需要幾個甚至幾十個正確的證明才行。而你的這篇論文只有一個證明。”

一般人聽到老師這樣講,都會非常不好意思地回去了,可是,柯爾莫哥洛夫不是一般人,不僅沒走,還厚著臉皮追問老師:“那請問什麼地方是只需要一種證明的呢?”

老師巴赫羅欣回答:“數學。”

於是,柯爾莫哥洛夫就這麼愉快地決定學只需要一種證明的數學了。。。

進入數學王國的柯爾莫哥洛夫,就這樣開始了他開掛的一生。

他參加了斯捷班諾夫的傅裡葉級數討論班,於1922年2月發表了關於傅裡葉級數,解析集合的著名論文,定義了集合論中的基本運算,震驚學術界。

同年6月,他又發表了一個幾乎處處發散的傅裡葉級數,到1926年,他進而構造出了處處發散的傅裡葉級數。

據說,這個級數是他在當列車這個級數是他當列車售票員時在火車上想出的。

1925年,大學畢業後,柯爾莫哥洛夫成為了數學分析大師尼古拉·魯津的研究生。

而他與魯津也是“不打不相識”,在大一的時候,柯爾莫哥洛夫就直接在魯津的課上,怒懟了魯津,同學們都目瞪口呆。。。

不過後來,柯爾莫哥洛夫解決了魯津提出的一個問題,成功讓魯津刮目相看,立馬決定收他為弟子。

這一年,22歲的柯爾莫哥洛夫一連發表了8篇高品質論文,其中,就包括他與辛欽合作的概率論處☆禁☆女作,建立了關於獨立隨機變數的三級數定理。

他證明了排中律在超限歸納中成立,構造了直觀演算系統,還證明了希爾伯特變換中的一個車貝雪夫型不等式,後來成了調和分析的基礎。

1929年,柯爾莫哥洛夫研究生畢業後,直接留校當助理研究員,2年後升為教授,開始指導研究生。

1933年,柯爾莫哥洛夫成為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研究所所長,創建了概率論、數理統計、數理邏輯、概率統計方法等教研室。

1935年獲得蘇聯首批博士學位,1937年成為蘇聯科學院院士。

而1930年代,也是柯爾莫哥洛夫的創造巔峰。在這一時期,他發表論文高達80多篇,內容涵蓋概率論、射影幾何、數理統計、實變函數論、拓撲學、逼近論、微分方程、數理邏輯、生物數學、哲學、數學史與數學方法論等。

其中,1933年出版的概率論巨著《概率論的基本概念》,首次將概率論建立在嚴格的公理基礎上,解決了希爾伯特第6問題的概率部分,一經問世便得到世界公認,為現代概率論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柯爾莫哥洛夫發現了湍流理論的重要定律——“三分之二律”;在生物遺傳學方面證明了孟德爾遺傳定律;在動力系統理論中引入了熵的重要概念,開闢了一個廣闊的新領域,後來還導致混沌理論的誕生;開創了演算資訊理論(柯爾莫哥洛夫複雜性理論)和演算概率論這兩個數學分支。

柯爾莫哥洛夫的研究幾乎遍及數論之外的一切數學領域,他先後用新方法開創了十多個新的研究方向,同時也是眾多學術學派的奠基人。

柯爾莫哥洛夫一生發表學術論文488篇和科普文章57篇,在教育領域首創數學寄宿學校,對學生嚴格要求,指導有方,直接指導的學生有67人,他們大多數成為世界級的數學家,其中14人成為前蘇聯科學院院士。

柯爾莫哥洛夫,如此強大、高產,也終於有人懷疑他到底是不是人了。。。

1963年,在第比利斯召開的概率統計會議上,美國統計學家沃爾夫維茨(J. Wolfowitz)說:“我來蘇聯的一個特別的目的是確定柯爾莫哥洛夫到底是一個人呢,還是一個研究機構。”

而柯爾莫哥洛夫為何在漫長的半個多世紀,都如此的充滿創造力,幾乎癲狂般地出成果?

那估計是因為他極其愛玩了。。。

柯爾莫哥洛夫沉迷一切戶外運動,他最喜歡的研究方式就是去旅行。。。

他不喜歡一直呆在實驗室,面對這四堵牆工作,便經常跟好友亞曆山德羅夫相約一起出去浪。

他們一個星期只有3天是安心呆在學校裡的,其他時間不是去滑雪、划船,就是去徒步(平均路程長達30公里)。

有時穿越高加索山脈,遊覽塞萬湖,留在小島上,一邊享受著游泳、日光浴,一邊進行著數學研究。

亞曆山德羅夫就戴著墨鏡和巴拿馬草帽,在陽光下撰寫了一部拓撲學經典著作;

而柯爾莫哥洛夫則在樹蔭下研究連續狀態和連續時間的瑪律可夫過程,並於1931年發表了成果。

塞萬湖

有時相伴去世界各地遊學,訪問柏林、格丁根、慕尼克、巴黎等,結識了希爾伯特、庫朗、蘭道、外爾、卡拉泰奧多裡、弗雷歇、波雷爾、萊維、勒貝格等一流數學家,偶爾一起出去林間散步,湖中暢遊,在欣賞美景之餘,討論學術問題,很多奇妙且關鍵的思想也因此產生。

1962年,訪問印度時,柯爾莫哥洛夫還建議印度所有的大學和研究所都建在海岸線上,以便師生在開始嚴肅討論之前,可以先愉快地游泳。。。

這樣的柯爾莫哥洛夫,生性直爽自然不是蓋的,這不,一言不合就給了別人一巴掌!

在一次蘇聯學術會議上,由於與數學家Luzin(注意,這不是他當年的導師)意見不合,幾經辯論無果之後,柯爾莫哥洛夫終於忍不住跟Luzin大打出手了。。。

在學術會議上搞出如此“大陣仗”,柯爾莫哥洛夫理應是要遭到點教訓的,而神奇的是,最後這件事竟然不了了之了。。。

因為“大佬”史達林得知此事後,竟然“大聲叫好”,大贊柯爾莫哥洛夫的真性情!(求此時Luzin的心裡陰影面積……)

柯爾莫哥洛夫的“作死”事件還遠遠不止這些。

70歲大壽時,他組織了一次滑雪旅行,穿著短褲,光著膀子,在寒風中將一眾參與者甩在了後面。

經過這次,柯爾莫哥洛夫對自己的強壯體魄表示高度認可,於是,在70大壽不久之後,又跳進冰水裡游泳。。。

結果,被送到醫院搶救,沒了半條命。。。

柯爾莫哥洛夫不僅僅沉迷戶外運動、數學研究,他還研究哲學、語言學、詩歌、美術、建築、音樂,甚至對他“最初的愛”——歷史學也從來沒放棄過。

柯爾莫哥洛夫辭世一年之後,俄國著名歷史學家瓦倫丁·亞甯從柯爾莫哥洛夫的手稿中發掘出了這篇關於俄國中世紀歷史的遺世之作。

直至此時,這篇將統計方法應用於這一歷史領域的開先河之作才得到歷史學界的重視。

亞甯教授在評述中寫道:“作為其研究方法的基礎,作者提出了概率理論的應用,這一方法從未被運用到諾夫哥洛德地區財產註冊的研究上,而且直至今日也未被廣泛採納。歷史學界的這一遺憾正是源于學者們對柯爾莫哥洛夫七十年前這篇論文的忽視。”

在亞甯教授的主持下,柯老邪的這篇文章也在三年後正式發表,終成經典。

他不羈,他博學,興趣廣泛,性格謙虛,從來都不誇耀自己的成就和榮譽,儘管自己已經是二十幾個科學院的院士,以及許多名校的榮譽博士,並且已經獲獎無數。

他淡泊名利,不看重金錢,他把獎金捐給學校圖書館,並且不去領取高達10萬美元的沃爾夫獎。

他就是這樣一位具有高尚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無私奉獻精神的科學巨人。

↓↓↓本文由超級數學建模整理編輯

一般人聽到老師這樣講,都會非常不好意思地回去了,可是,柯爾莫哥洛夫不是一般人,不僅沒走,還厚著臉皮追問老師:“那請問什麼地方是只需要一種證明的呢?”

老師巴赫羅欣回答:“數學。”

於是,柯爾莫哥洛夫就這麼愉快地決定學只需要一種證明的數學了。。。

進入數學王國的柯爾莫哥洛夫,就這樣開始了他開掛的一生。

他參加了斯捷班諾夫的傅裡葉級數討論班,於1922年2月發表了關於傅裡葉級數,解析集合的著名論文,定義了集合論中的基本運算,震驚學術界。

同年6月,他又發表了一個幾乎處處發散的傅裡葉級數,到1926年,他進而構造出了處處發散的傅裡葉級數。

據說,這個級數是他在當列車這個級數是他當列車售票員時在火車上想出的。

1925年,大學畢業後,柯爾莫哥洛夫成為了數學分析大師尼古拉·魯津的研究生。

而他與魯津也是“不打不相識”,在大一的時候,柯爾莫哥洛夫就直接在魯津的課上,怒懟了魯津,同學們都目瞪口呆。。。

不過後來,柯爾莫哥洛夫解決了魯津提出的一個問題,成功讓魯津刮目相看,立馬決定收他為弟子。

這一年,22歲的柯爾莫哥洛夫一連發表了8篇高品質論文,其中,就包括他與辛欽合作的概率論處☆禁☆女作,建立了關於獨立隨機變數的三級數定理。

他證明了排中律在超限歸納中成立,構造了直觀演算系統,還證明了希爾伯特變換中的一個車貝雪夫型不等式,後來成了調和分析的基礎。

1929年,柯爾莫哥洛夫研究生畢業後,直接留校當助理研究員,2年後升為教授,開始指導研究生。

1933年,柯爾莫哥洛夫成為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研究所所長,創建了概率論、數理統計、數理邏輯、概率統計方法等教研室。

1935年獲得蘇聯首批博士學位,1937年成為蘇聯科學院院士。

而1930年代,也是柯爾莫哥洛夫的創造巔峰。在這一時期,他發表論文高達80多篇,內容涵蓋概率論、射影幾何、數理統計、實變函數論、拓撲學、逼近論、微分方程、數理邏輯、生物數學、哲學、數學史與數學方法論等。

其中,1933年出版的概率論巨著《概率論的基本概念》,首次將概率論建立在嚴格的公理基礎上,解決了希爾伯特第6問題的概率部分,一經問世便得到世界公認,為現代概率論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柯爾莫哥洛夫發現了湍流理論的重要定律——“三分之二律”;在生物遺傳學方面證明了孟德爾遺傳定律;在動力系統理論中引入了熵的重要概念,開闢了一個廣闊的新領域,後來還導致混沌理論的誕生;開創了演算資訊理論(柯爾莫哥洛夫複雜性理論)和演算概率論這兩個數學分支。

柯爾莫哥洛夫的研究幾乎遍及數論之外的一切數學領域,他先後用新方法開創了十多個新的研究方向,同時也是眾多學術學派的奠基人。

柯爾莫哥洛夫一生發表學術論文488篇和科普文章57篇,在教育領域首創數學寄宿學校,對學生嚴格要求,指導有方,直接指導的學生有67人,他們大多數成為世界級的數學家,其中14人成為前蘇聯科學院院士。

柯爾莫哥洛夫,如此強大、高產,也終於有人懷疑他到底是不是人了。。。

1963年,在第比利斯召開的概率統計會議上,美國統計學家沃爾夫維茨(J. Wolfowitz)說:“我來蘇聯的一個特別的目的是確定柯爾莫哥洛夫到底是一個人呢,還是一個研究機構。”

而柯爾莫哥洛夫為何在漫長的半個多世紀,都如此的充滿創造力,幾乎癲狂般地出成果?

那估計是因為他極其愛玩了。。。

柯爾莫哥洛夫沉迷一切戶外運動,他最喜歡的研究方式就是去旅行。。。

他不喜歡一直呆在實驗室,面對這四堵牆工作,便經常跟好友亞曆山德羅夫相約一起出去浪。

他們一個星期只有3天是安心呆在學校裡的,其他時間不是去滑雪、划船,就是去徒步(平均路程長達30公里)。

有時穿越高加索山脈,遊覽塞萬湖,留在小島上,一邊享受著游泳、日光浴,一邊進行著數學研究。

亞曆山德羅夫就戴著墨鏡和巴拿馬草帽,在陽光下撰寫了一部拓撲學經典著作;

而柯爾莫哥洛夫則在樹蔭下研究連續狀態和連續時間的瑪律可夫過程,並於1931年發表了成果。

塞萬湖

有時相伴去世界各地遊學,訪問柏林、格丁根、慕尼克、巴黎等,結識了希爾伯特、庫朗、蘭道、外爾、卡拉泰奧多裡、弗雷歇、波雷爾、萊維、勒貝格等一流數學家,偶爾一起出去林間散步,湖中暢遊,在欣賞美景之餘,討論學術問題,很多奇妙且關鍵的思想也因此產生。

1962年,訪問印度時,柯爾莫哥洛夫還建議印度所有的大學和研究所都建在海岸線上,以便師生在開始嚴肅討論之前,可以先愉快地游泳。。。

這樣的柯爾莫哥洛夫,生性直爽自然不是蓋的,這不,一言不合就給了別人一巴掌!

在一次蘇聯學術會議上,由於與數學家Luzin(注意,這不是他當年的導師)意見不合,幾經辯論無果之後,柯爾莫哥洛夫終於忍不住跟Luzin大打出手了。。。

在學術會議上搞出如此“大陣仗”,柯爾莫哥洛夫理應是要遭到點教訓的,而神奇的是,最後這件事竟然不了了之了。。。

因為“大佬”史達林得知此事後,竟然“大聲叫好”,大贊柯爾莫哥洛夫的真性情!(求此時Luzin的心裡陰影面積……)

柯爾莫哥洛夫的“作死”事件還遠遠不止這些。

70歲大壽時,他組織了一次滑雪旅行,穿著短褲,光著膀子,在寒風中將一眾參與者甩在了後面。

經過這次,柯爾莫哥洛夫對自己的強壯體魄表示高度認可,於是,在70大壽不久之後,又跳進冰水裡游泳。。。

結果,被送到醫院搶救,沒了半條命。。。

柯爾莫哥洛夫不僅僅沉迷戶外運動、數學研究,他還研究哲學、語言學、詩歌、美術、建築、音樂,甚至對他“最初的愛”——歷史學也從來沒放棄過。

柯爾莫哥洛夫辭世一年之後,俄國著名歷史學家瓦倫丁·亞甯從柯爾莫哥洛夫的手稿中發掘出了這篇關於俄國中世紀歷史的遺世之作。

直至此時,這篇將統計方法應用於這一歷史領域的開先河之作才得到歷史學界的重視。

亞甯教授在評述中寫道:“作為其研究方法的基礎,作者提出了概率理論的應用,這一方法從未被運用到諾夫哥洛德地區財產註冊的研究上,而且直至今日也未被廣泛採納。歷史學界的這一遺憾正是源于學者們對柯爾莫哥洛夫七十年前這篇論文的忽視。”

在亞甯教授的主持下,柯老邪的這篇文章也在三年後正式發表,終成經典。

他不羈,他博學,興趣廣泛,性格謙虛,從來都不誇耀自己的成就和榮譽,儘管自己已經是二十幾個科學院的院士,以及許多名校的榮譽博士,並且已經獲獎無數。

他淡泊名利,不看重金錢,他把獎金捐給學校圖書館,並且不去領取高達10萬美元的沃爾夫獎。

他就是這樣一位具有高尚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無私奉獻精神的科學巨人。

↓↓↓本文由超級數學建模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