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析古代“三教九流”究竟是什麼?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是一個等級非常森嚴的社會,上至皇帝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有一定的劃分,而且還會根據你所在的等級來確定你的穿著要求、出行要求、喪葬要求等等,

這就是“禮”。除了咱們所知道的“士農工商”的簡單劃分外,還有一種劃分,就是從古代流傳下來“三教九流”一說。那麼什麼是“三教九流”呢?“三教九流”又是怎麼劃分的呢?

三教九流,舊時指宗教或者學術上的各種流派,也泛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本事古代中國對人的地位和職業名稱劃分的等級。

第一種說法源於宗教:“三教”指中國三大宗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不過這與身份等級無關,重要的還是在後面。

第二種說法就開始有區分身份了,根據西漢劉向的說法,

“三教”依舊還是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則被分為“儒教、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不過這也只是粗略的區分身份。

第三種說法依舊是三教不變“儒教、道家、佛教”。但將“九流”根據身份地位將人劃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每一流有九種人,上九流分為: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這也就是中國所謂“上流社會”的來歷。那麼中九流和下九流呢?

中九流分為:舉子、醫生、相命、丹青、書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分為:師爺、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時躍、盜、竊、娼。 由於“下九流”的職業不為人所敬,於是“下流”也成為了貶低人的詞語了。

各位看官, 您屬於那種職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