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愛播·追夢新五年」《發展之變》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我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乘勢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指明了前進方向。這是國家戰略,

也是內蒙古今後發展的指引。

邁進新時代,結合實際,內蒙古將如何實現在新起點上的奔跑?內蒙古台從今天起推出特別報導《追夢新五年》,請看第一篇《發展之變》。

“我是記者貴陽,所在的位置是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鋼管公司159作業區。我眼前是複合管生產線,現在站在我身邊的是包鋼工程師米永峰。

記者:“米工,複合管和普通鋼管有哪些不同?”

記者採訪米永峰

米永峰:“複合管使用壽命要比目前市場上普遍採用的的耐磨管耐磨性大大的提高,通過熱軋的、無縫的生產工藝,生產效率更高,生產成本要比其他的一些複合方式的生產成本要低的很。”

過去五年,包鋼完成了290項科研實驗,每年的科技投入達到15億元,持續創新變成企業發展的新常態。

倪鑫:保證產品品質,把更優秀的產品投放到市場,把我們產品的效益發揮到最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增強經濟品質優勢。對於內蒙古而言,提高經濟優勢的辦法有哪些?增強經濟品質優勢何在呢?

我是記者達依那,現在是在北京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內蒙古團駐地。十九大代表魏栓師是包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他對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很有共鳴。

十九大代表魏栓師:按照總書記報告中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要求,

包鋼要眼睛向內,自我加壓,為企業發展提供動力和活力,在已經推進的瘦身健體改革,三項制度改革,規範法人治理結構,發展混合多所有制經濟等改革措施基礎上,滲入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改革的新要求新舉措。

正如創新讓包鋼這個老工業企業煥發活力一樣,十九大代表、自治區政協主席任亞平認為,創新也是內蒙古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十九大代表任亞平:改革的創新,理論的創新。就是要把創新體現在方方面面。使它能夠真正成為我們發展的一個強大動力。

走進新時代,我們面臨的發展中的問題和要求也有新的變化。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內蒙古向未來奔跑的步伐會更加蹄疾步穩!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記者

達依那、貴陽、劉璐

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內蒙古向未來奔跑的步伐會更加蹄疾步穩!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記者

達依那、貴陽、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