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身為“老漂族”的我們,該如何安享晚年

有這麼一個老年群體:他們本該在熟悉的故鄉安享晚年,卻漂泊異鄉、忍受孤獨;他們本該輕鬆享受退休時光,卻照顧孫輩、承擔家務……他們就是近年來常被提起的“老漂族”。

所謂“老漂族”,指為支持兒女事業、照顧第三代而背井離鄉,來到子女工作的大城市的老年人。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漂族”成了當今社會中一幅特殊的城市圖景。據國家衛計委發佈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顯示,我國流動老人將近1800萬,

其中專程來照顧晚輩的老人比例高達43%。

身處異地,他們面臨哪些現實難題?如何採取有效措施化解他們的困難?本期文章讓我們一起走進“老漂族”。

異鄉生活有多難?

表面上看,這些老人是城市中很普通的一份子,但實際上他們在異鄉很難找到歸屬感。

無論是生活方式、城鄉習俗,還是語言溝通、社交關係、養老待遇,都會讓“老漂族”感到困難:

難點1:社交圈子窄。老年人遠離家鄉,脫離了自己原有的朋友圈,大多數老人的生活比較孤單;而且子女工作忙碌,很難有跟老人聊天的時間,尤其是孫輩上學之後,更容易引發他們的孤獨感、焦慮感,嚴重的還會引起抑鬱。

難點2:兩代同住矛盾多。父母、子女兩代人住一起後,在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育兒方法等多方面存在差異,容易產生矛盾,造成家庭關係緊張。

難點3:醫保、社保問題難解決。與適應新環境相比,社會保障則是“老漂族”所面臨的更大困境。由於我國社會保障機制尚不健全,一些“老漂族”的異地生活或多或少會遭遇就醫、社保等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不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

如何安放他們的晚年?

為了讓“老漂族”得到應有的關愛,全社會應該從多方面著手,讓他們能夠把異鄉當做故鄉:

子女:及時和父母溝通,深入理解父母的需要,不僅關注他們的物質生活,更要重視他們的精神生活。如幫助父母找合適的養老機構,幫助其和他老人、鄰居相識,幫助他們建立新的社交關係。

圖片源於網站

老年人自身:自己要學會放鬆、娛樂,需要以積極的心態入鄉隨俗,培養新的興趣愛好,努力結識新朋友,讓生活充實起來。

養老機構:機構內可以創造一種關老、愛老的氛圍,整合各種服務資源,多舉辦適宜老年人參加的活動,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幫助他們儘快融入機構當中去、融入當地生活。

圖片源於網站

政策: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鄒順康認為,有關部門應給予充分重視,採取切實行動,如提升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面,將地區社保普惠到流動老人群體上,儘快打破地區之間壁壘,實現異地醫保等在全國的“聯網、聯通、聯動、聯保”等。

其它:在交通、公園門票等公共資源方面,儘量讓“老漂族”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我們要通過多種方式關愛“老漂族”群體,才能提升他們的幸福感,讓他們即便身處異鄉,也能安享幸福晚年。

-----廣州原生態養老機構-------

廣州天鹿湖甲子園養老院--最原生態山水老年大樂園

養老院詳詢: 020-38358203 138-2518-6348

圖片源於網站

政策: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鄒順康認為,有關部門應給予充分重視,採取切實行動,如提升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面,將地區社保普惠到流動老人群體上,儘快打破地區之間壁壘,實現異地醫保等在全國的“聯網、聯通、聯動、聯保”等。

其它:在交通、公園門票等公共資源方面,儘量讓“老漂族”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我們要通過多種方式關愛“老漂族”群體,才能提升他們的幸福感,讓他們即便身處異鄉,也能安享幸福晚年。

-----廣州原生態養老機構-------

廣州天鹿湖甲子園養老院--最原生態山水老年大樂園

養老院詳詢: 020-38358203 138-2518-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