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李世民殺死大哥與三弟成功登基為皇帝,竟有父親李淵的暗中挑動

李世民(劇照)

唐王李世民,無論是在小說家的口中,

還是在歷史中,都堪稱是最偉大的皇帝之一,甚至成為了我國幾百皇帝的楷模,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大好局面。但有一個污點是無論如何都抹除不掉的,那就是殺死了自己的親大哥太子李建成,奪得了太子之位,而後成為皇帝。

就是這一點,無論是小說家還是史家都對李世民這個開明皇帝都是非常詬病的。畢竟,其大哥李建成就是名正言順的太子,而他呢還一直對太子位戀戀不忘,

明顯是不對的。自古立嫡立長,無論如何,李世民都是不應該的。但實際上,李世民為什麼能去敢跟大哥爭奪,其身後在某些程度上是父親李淵的撐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李淵(劇照)

本來李淵可以好好地做自己的唐王,但隋煬暴虐,李淵也是順應天下大亂的大勢,

開始起兵造反。而這其中,李世民可謂是一直忙前忙後。

而對此,李淵就一直對李世民這個二兒子說:“如果咱們成功了,那真可以說全天下都是你打的,到時候封你為太子。”

當然了,這也可能是李淵的隨口說說,意思是想讓李世民更加賣力,也凸顯自己內心對兒子的感激與感動。但也許,李世民就聽進了心裡。

李建成(劇照)

當然了,這樣的話,如果僅僅只是說一次,事後再也不提這事,也許李世民也就算了,不好再提。甚至李淵說完時間太久,這也就算了。

但,非常要命的是,這樣的話李淵還不止說了一次,隨後又說。

唐朝建國之後,有個叫楊文幹的造了反。但這個楊文幹與太子李建成的關係很好,因此李建成就比較尷尬了。

由此,李淵就一面召見李建成,一面又派李世民討伐。

但是李世民並不願去,他覺得楊文幹不過是個小丑,並不能成大事,隨便派遣一個將軍就能平叛了。

玄武門之變(網路)

但李淵就不這麼認為,他非要李世民帶兵,他還說:這事和你大哥有關,

恐怕牽連很廣。你出兵吧,回來封你為太子。李建成畢竟是我兒子,我不能像隋文帝那樣殺自己的兒子,到時候貶他做蜀王吧。蜀地戰鬥力很弱,他如果臣服你,你就留他性命;他膽敢造反,你也很容易就能滅了他。”

實際上,要想李世民親子帶兵出征,方法還是很多的,但是李淵卻選擇以太子之位來慫恿李世民,還還幫李世民算計著未來怎麼鉗制李建成,這不得不說是唐高祖李淵出的一大昏招。

而更加奇葩的是,前邊李世民剛出兵,後邊李淵就解除了對李建成的懷疑,反而看著李世民經過不斷打仗積累了威望,感覺到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功高蓋主,又開始猜忌李世民。這在《資治通鑒》中有真實的記載。

玄武門

可能本來,李世民對太子之位並沒有非分之想,而經過李淵多次的挑動,也終於使得李世民打起了太子之位的主意,也終於爆發了玄武門之變。

也正是因為李淵的猜忌,使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之後,騎虎難下只得向父親李淵施壓,使得李淵不得不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傳位元給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

當然了,李淵儘管是個開國皇帝,但其能力與水準也非常有限。而大唐的大片江山,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率兵打下來的。因此,可以說,李世民最終得登大寶,也是應該的。

對於李淵、李世民,你對此怎麼看呢?

而更加奇葩的是,前邊李世民剛出兵,後邊李淵就解除了對李建成的懷疑,反而看著李世民經過不斷打仗積累了威望,感覺到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功高蓋主,又開始猜忌李世民。這在《資治通鑒》中有真實的記載。

玄武門

可能本來,李世民對太子之位並沒有非分之想,而經過李淵多次的挑動,也終於使得李世民打起了太子之位的主意,也終於爆發了玄武門之變。

也正是因為李淵的猜忌,使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之後,騎虎難下只得向父親李淵施壓,使得李淵不得不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傳位元給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

當然了,李淵儘管是個開國皇帝,但其能力與水準也非常有限。而大唐的大片江山,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率兵打下來的。因此,可以說,李世民最終得登大寶,也是應該的。

對於李淵、李世民,你對此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