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知道這些,手機也能拍出好照片

手機應該是目前最流行的拍照工具了,無論是外出旅遊還是朋友聚餐大家都會把手機拿出來拍照留戀。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的拍照功能越來越強大,這為廣大攝影愛好者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降低了攝影的門檻。

很多人雖然拿著手機不斷拍照,但是卻沒有拍出一張好照片;今天就給大家講講手機攝影方面的知識,教大家如何用手機拍出好照片。

一、明確的視覺中心

比如下面這張照片,當觀眾第一眼看到這張照片時,

注意力一定會被跳躍的人吸引,而不是被泛白的背景所吸引。當觀眾繼續觀察時就發現主體的動作、表情都非常好。從被吸引到主動發現這個過程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的,所以一張照片能被觀眾解讀、欣賞,一定要有明確的視覺中心吸引觀眾。

舉例:

下面這張照片應該是大家在生活中拍照的常態,如果問大家這張照片的視覺中心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說是餐盤、有人說是礦泉水、有人說是電腦等等,回答不盡相同。而從這張照片的元素構成上來說,每個元素的位置和邏輯上都沒有任何聯繫。除此之外,照片雜亂的背景也嚴重影響了畫面的主體。

來看看這張照片:

同樣一個場景,這樣拍視覺中心就非常明確了。因為在畫面中餐盤佔據的比列最大,所以餐盤成了最吸引觀眾的元素。但是作為一張手機拍的美食照片,視覺中心還是不夠明確,還需要精簡和重新構圖。

最終效果:

進行了精簡和重新構圖後,照片變成了下面這個樣子。畫面中電腦沒有了,只留下了橙汁的一部分作為輔助;這樣視覺中心更加突出了,也沒有其它元素的干擾。

除此之外,拍攝角度也有所變化。上面兩張照片都是傾斜向下呈一定角度拍攝的,而下面這張照片是垂直向下拍攝的。之所以選擇垂直拍攝有兩個原因,一是消除了傾向拍攝餐盤的畸變;二是背景更加乾淨。

二、精緻的構圖

這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前面我講了照片的視覺中心,那麼視覺中心應該怎樣呈現在畫面中呢?這就跟構圖息息相關了。

三分法構圖:

這個是最基礎的構圖方法,它的理論基礎是:每一個人在觀看一張照片時,對照片不同的位置關注度是不一樣的。通常觀眾的視線容易被照片中處於偏左或偏右三分之一處的元素所吸引。

根據上面這個原理,就有了三分法構圖。三分法構圖是指把畫面橫從分三分,每一條線的交叉點我們將它稱為”趣味中心“。把主體放在九宮格橫向和縱向相交叉的四個點上,最能吸引讀者的注意。

舉個例子:

下面這張照片是手機拍攝的,這張照片的畫面非常簡潔,主體位於畫面的偏右三分之一處。而主體面向畫面中較為空闊的左邊,給觀眾留下了想像空間。此外,照片的明亮的左邊和黑暗的右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畫面的視覺衝擊力更強。

三分法+引導線:

觀眾看照片不像在現實生活中看東西那樣立體,因為照片只有水準和垂直兩個維度,缺少了縱深維度。這也是很多人在看照片時缺少三維感的原因。

拿下面這張照片舉例,照片是三分法構圖,主體位於畫面的偏右三分之一處。同時,主體的頭略微向左傾空曠空間傾斜的狀態,在二維空間裡形成非常好的視覺延伸感。

這裡要跟大家強調的是,這張照片除了有水準和垂直兩個維度外還有縱深維度,這是由鐵軌帶來的。當觀眾在看這張照片時,視線會隨著鐵軌的方向望去,這也給這張圖片帶來了超越二維的立體感覺。

中心對稱構圖法:

當你使用手機拍人像、風光時除了要記住三分法原則外,還要學會利用畫面中的線條,它能增強照片的縱深感、立體感。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兩扇鐵門上的凹陷構成的引導線能夠非常有效地把觀者的注意力集中到鐵門背後,所以這個時候用對稱構圖是最好的。

雖然構圖技巧非常多,但大家一定要活學活用,千萬不能學死了。而對於初學者來說,三分法構圖是最實用的,並且適合大多數場景拍攝。

三、取景技巧

當我們用手機拍照時都習慣用人眼的高度來取景,這樣拍出來的照片雖然很接近人眼觀察的角度,但是卻太死板,沒有新意。在使用手機取景時可以變換拍攝角度,嘗試一下俯拍或者仰拍,拍出來的照片會大不一樣。

常規視角:

下面這張照片是以人眼的高度來拍攝的,雖然也不錯,但是太普通了,根本無法吸引別人的關注。所以大家在使用手機拍攝時,要嘗試其它的拍攝角度,嘗試打破原有的規則。

換個視角:

如果後退兩步,把手機放在地上拍攝,拍出來的照片效果會大不一樣。這張照片和上面那張照片相比有兩個主要優勢,一是出現了倒影,這讓照片變得更加生動;二是構圖,前面那張照片背景是電梯,看起來非常不好看,而下面這張照片背景是商場,而且背景的線條延伸還為畫面增加了美感。

四、清晰的焦點,準確的曝光

上面給大家講了構圖和取景等方面的問題,接下來給大家講清晰的焦點和準確曝光方面的問題。

用手機在戶外拍人像時,通常會遇到一個問題。當被拍攝的主體背對陽光,也就是逆光拍攝。如果背景是曝光正常的,那麼人像就會曝光不足;如果人像曝光正常,那麼背景就會過曝。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手機感光器對於極亮和極暗的辨識程度是遠不及我們人眼的,也就是所謂的寬容度低。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使用相機的HDR(高動態對比度)的模式就行了。首先什麼是HDR?HDR,High-Dynamic Range,也就是高動態範圍,用於物件的最明亮和最暗部分相差特別大的時候。HDR開啟後會連拍三張照片,分別對應欠曝光、正常曝光和過度曝光,然後把這三張圖片合到一塊並且突出每張照片最好的部分從而生成一張精妙絕倫的照片。

HDR功能:

剪影效果:

除了可以用上面的HDR功能來獲得曝光正常的照片外,還可以利用手機曝光的特性,拍出一些高對比的照片。比如下面這張照片,這張照片就是利用了手機寬通度的特點,配合黑白的色彩處理方式,來人為創造出的剪影效果。相信這個場景下的黑白剪影效果,比色彩的具有高動態對比度的照片的視覺衝擊力還要強。

手機對焦:

手機和相機不一樣,用手機拍照時我們一般都不去考慮它的對焦點在哪裡。因為在大多數拍攝情況下,手機拍攝鏡頭離被拍攝的物體在0.5米或者更遠的距離,被拍攝的物體和背景幾乎都是清晰的。

如果用手機拍攝想要讓背景模糊,那麼就要讓被拍攝的物體離手機拍攝鏡頭足夠近才行。比如下麵這張照片,手機的拍攝鏡頭離菊花的距離不到10公分。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去選擇對焦點了,我把對焦點對在了菊花上,這樣就能背景模糊,主體清晰了。

層次感:

像下面這張照片,手機的拍攝鏡頭離檸檬非常近,並且手動對檸檬進行對角和測光。拍攝出來的結果就是背景的檸檬同樣得以一定程度地虛化,達到了與前景檸檬形成視覺上的層次感。

五、色彩的運用

色彩方面的知識並不是一兩篇文章能介紹完的,建議大家去網上搜搜色彩方面的知識,這裡只給大家簡單講一下。紅、黃、綠、青、藍、洋是大自然中的主要色相,它們分別位於色輪上每隔60度的位置上。其次,色輪上相臨近的色彩,比如紅色和黃色,它們之間的融合關係是非常好的。

這樣的色彩如果作為照片的主色調出現在畫面上,畫面會顯示一種非常柔和的過渡效果。相反,相對立的色彩,比如藍色和黃色,就是一組互補色,它們如果同時出現在一張照片中,照片的對沖效果就會非常強。

互補色:

下面這張照片的畫面非常簡單,畫面中藍色和黃色形成了強烈的互補色,給畫面營造出了一種冷暖對比。此外,在畫面中大量藍色的冷調中出現一抹暖調的黃色,也為這張照片從情感表達上增加了分量。

下面這張照片也是以藍色和黃色為主的照片,藍色和黃色這一對互補色給畫面提供了一種非常鮮明的色調。除此之外,畫面中的人有向前走動的動感,從而讓畫面展示出一種張力。因此,主體作為畫面的視覺中心,並沒有被背景的兩種對沖強烈的顏色縮削弱。

上面介紹的手機攝影知識,知識手機攝影知識中的冰山一角。想要提高自己的手機攝影水準,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與單反相機相比手機更加方便,而且是隨身攜帶的,因此手機能夠隨時隨地拿出來拍攝。大家一定要多學、多拍,讓自己用手機也能拍出好照片。

作者簡介 :

小瓦瓦Chris

三眸視覺聯合創始人

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

培訓講師、行攝領隊、旅行風光攝影師、商業建築攝影師

攝影數字後期先驅、視訊短片師

三分法構圖:

這個是最基礎的構圖方法,它的理論基礎是:每一個人在觀看一張照片時,對照片不同的位置關注度是不一樣的。通常觀眾的視線容易被照片中處於偏左或偏右三分之一處的元素所吸引。

根據上面這個原理,就有了三分法構圖。三分法構圖是指把畫面橫從分三分,每一條線的交叉點我們將它稱為”趣味中心“。把主體放在九宮格橫向和縱向相交叉的四個點上,最能吸引讀者的注意。

舉個例子:

下面這張照片是手機拍攝的,這張照片的畫面非常簡潔,主體位於畫面的偏右三分之一處。而主體面向畫面中較為空闊的左邊,給觀眾留下了想像空間。此外,照片的明亮的左邊和黑暗的右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畫面的視覺衝擊力更強。

三分法+引導線:

觀眾看照片不像在現實生活中看東西那樣立體,因為照片只有水準和垂直兩個維度,缺少了縱深維度。這也是很多人在看照片時缺少三維感的原因。

拿下面這張照片舉例,照片是三分法構圖,主體位於畫面的偏右三分之一處。同時,主體的頭略微向左傾空曠空間傾斜的狀態,在二維空間裡形成非常好的視覺延伸感。

這裡要跟大家強調的是,這張照片除了有水準和垂直兩個維度外還有縱深維度,這是由鐵軌帶來的。當觀眾在看這張照片時,視線會隨著鐵軌的方向望去,這也給這張圖片帶來了超越二維的立體感覺。

中心對稱構圖法:

當你使用手機拍人像、風光時除了要記住三分法原則外,還要學會利用畫面中的線條,它能增強照片的縱深感、立體感。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兩扇鐵門上的凹陷構成的引導線能夠非常有效地把觀者的注意力集中到鐵門背後,所以這個時候用對稱構圖是最好的。

雖然構圖技巧非常多,但大家一定要活學活用,千萬不能學死了。而對於初學者來說,三分法構圖是最實用的,並且適合大多數場景拍攝。

三、取景技巧

當我們用手機拍照時都習慣用人眼的高度來取景,這樣拍出來的照片雖然很接近人眼觀察的角度,但是卻太死板,沒有新意。在使用手機取景時可以變換拍攝角度,嘗試一下俯拍或者仰拍,拍出來的照片會大不一樣。

常規視角:

下面這張照片是以人眼的高度來拍攝的,雖然也不錯,但是太普通了,根本無法吸引別人的關注。所以大家在使用手機拍攝時,要嘗試其它的拍攝角度,嘗試打破原有的規則。

換個視角:

如果後退兩步,把手機放在地上拍攝,拍出來的照片效果會大不一樣。這張照片和上面那張照片相比有兩個主要優勢,一是出現了倒影,這讓照片變得更加生動;二是構圖,前面那張照片背景是電梯,看起來非常不好看,而下面這張照片背景是商場,而且背景的線條延伸還為畫面增加了美感。

四、清晰的焦點,準確的曝光

上面給大家講了構圖和取景等方面的問題,接下來給大家講清晰的焦點和準確曝光方面的問題。

用手機在戶外拍人像時,通常會遇到一個問題。當被拍攝的主體背對陽光,也就是逆光拍攝。如果背景是曝光正常的,那麼人像就會曝光不足;如果人像曝光正常,那麼背景就會過曝。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手機感光器對於極亮和極暗的辨識程度是遠不及我們人眼的,也就是所謂的寬容度低。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使用相機的HDR(高動態對比度)的模式就行了。首先什麼是HDR?HDR,High-Dynamic Range,也就是高動態範圍,用於物件的最明亮和最暗部分相差特別大的時候。HDR開啟後會連拍三張照片,分別對應欠曝光、正常曝光和過度曝光,然後把這三張圖片合到一塊並且突出每張照片最好的部分從而生成一張精妙絕倫的照片。

HDR功能:

剪影效果:

除了可以用上面的HDR功能來獲得曝光正常的照片外,還可以利用手機曝光的特性,拍出一些高對比的照片。比如下面這張照片,這張照片就是利用了手機寬通度的特點,配合黑白的色彩處理方式,來人為創造出的剪影效果。相信這個場景下的黑白剪影效果,比色彩的具有高動態對比度的照片的視覺衝擊力還要強。

手機對焦:

手機和相機不一樣,用手機拍照時我們一般都不去考慮它的對焦點在哪裡。因為在大多數拍攝情況下,手機拍攝鏡頭離被拍攝的物體在0.5米或者更遠的距離,被拍攝的物體和背景幾乎都是清晰的。

如果用手機拍攝想要讓背景模糊,那麼就要讓被拍攝的物體離手機拍攝鏡頭足夠近才行。比如下麵這張照片,手機的拍攝鏡頭離菊花的距離不到10公分。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去選擇對焦點了,我把對焦點對在了菊花上,這樣就能背景模糊,主體清晰了。

層次感:

像下面這張照片,手機的拍攝鏡頭離檸檬非常近,並且手動對檸檬進行對角和測光。拍攝出來的結果就是背景的檸檬同樣得以一定程度地虛化,達到了與前景檸檬形成視覺上的層次感。

五、色彩的運用

色彩方面的知識並不是一兩篇文章能介紹完的,建議大家去網上搜搜色彩方面的知識,這裡只給大家簡單講一下。紅、黃、綠、青、藍、洋是大自然中的主要色相,它們分別位於色輪上每隔60度的位置上。其次,色輪上相臨近的色彩,比如紅色和黃色,它們之間的融合關係是非常好的。

這樣的色彩如果作為照片的主色調出現在畫面上,畫面會顯示一種非常柔和的過渡效果。相反,相對立的色彩,比如藍色和黃色,就是一組互補色,它們如果同時出現在一張照片中,照片的對沖效果就會非常強。

互補色:

下面這張照片的畫面非常簡單,畫面中藍色和黃色形成了強烈的互補色,給畫面營造出了一種冷暖對比。此外,在畫面中大量藍色的冷調中出現一抹暖調的黃色,也為這張照片從情感表達上增加了分量。

下面這張照片也是以藍色和黃色為主的照片,藍色和黃色這一對互補色給畫面提供了一種非常鮮明的色調。除此之外,畫面中的人有向前走動的動感,從而讓畫面展示出一種張力。因此,主體作為畫面的視覺中心,並沒有被背景的兩種對沖強烈的顏色縮削弱。

上面介紹的手機攝影知識,知識手機攝影知識中的冰山一角。想要提高自己的手機攝影水準,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與單反相機相比手機更加方便,而且是隨身攜帶的,因此手機能夠隨時隨地拿出來拍攝。大家一定要多學、多拍,讓自己用手機也能拍出好照片。

作者簡介 :

小瓦瓦Chris

三眸視覺聯合創始人

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

培訓講師、行攝領隊、旅行風光攝影師、商業建築攝影師

攝影數字後期先驅、視訊短片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