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穀歌最大的威脅就是自身的成功”

10月9日,低調的皮柴哥接受了英國衛報的訪問,在訪談期間,他分享了穀歌在人工智慧上發展,也表達了對穀歌近年來發展的隱憂。

2015年8月,Google經過了複雜的重組,變成了另外一家公司叫Alphabet。

原來的Google以及其他相關的互聯網服務,如Youtube、Gmail和地圖等等變成了Alphabet旗下的子公司。原來的三號人物桑達爾·皮柴接管了Google。2017年10月5日,在今年秋季的發佈會上,皮柴講述了Google如何從移動為先(Mobile First),轉變為AI 為先(AI First),並押注在機器學習上。在大舉轉型的背後,有著什麼樣的考慮呢?今天的Google已經成為了全球的科技巨頭公司,他到底埋藏著什麼樣的隱憂呢? 在這篇專訪中,穀歌的CEO桑達爾皮柴透露了自己對穀歌的思考。

雷鋒網對衛報訪問皮柴全文《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I don't know whether humans want change that fast》進行翻譯。

印度少年

Sundar Pichai(下稱皮柴),在印度的東南部城市金奈長大時,要定期去拿母親的驗血結果,路途遙遠,經常要坐一個多小時車,當他到達醫院時,卻常常被告知結果還沒準備好。

當他12歲時,出現了一個劃時代的變化,

他和他的家人花了5年努力,拿到了第一個轉盤電話。皮柴說:"我花費十分鐘的時間才能撥通醫院的電話,也許他們告訴我,明天再來領取結果。”

後來,我們需要更長的時間才拿到冰箱。我告訴我的媽媽,生活已經發生了變化,她不需要每天都做飯,她可以花更多的時間來陪伴我們,

這些側面都證明了科技是極大地改變人類生活,我也因此感受到科技帶來的能量和活力,

以及道義上的必要,因此科技需要加快進步。

現在,皮柴是一個45歲的高大男人,話語之間混合著印度和美國口音,同時他也是全球最大科技公司的CEO,一個和傳統刻板印象完全不一樣的CEO。

2015年,穀歌重整業務之時,它創建了一個母公司Alphabet,探索更多具有實驗性質的項目,比如太空探索、抗死亡率。讓盈利的消費類產品留在穀歌的業務當中。

谷歌的創始人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都去了 Alphabet, 皮柴成了熱門的CEO人選。事實上,他已經在網路流覽器 Chrome和谷歌在智慧手機上的獨特品牌安卓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相比起佩奇和布林,以及前任CEO石博盟, 皮柴 是一個低調溫和的人,他並不過多地接受採訪。但隨著採訪的深入,

發現對於 皮柴的任命可能是谷歌最精明的調度。

穀歌現在面臨著太多的爭議,以致於他有了自己的維琪百科條目,從避稅到反壟斷問題,到託管極端的內容,以及最近關於性別歧視的雇傭行為指控(目前穀歌還面臨著關於薪酬歧視的集體指控)。

可以說,谷歌處在於輿論的正中心。

AI 先行

今年早些時候,皮柴宣佈google的主要方向要進行調整,從“移動手機優先”轉變為“AI 優先”,並且押注在機器學習上,開發語音辨識產品如Google Home,小小的音箱可以滿足播放音樂、控制燈光等需求,目前google也在提高視覺識別能力。

皮柴 解釋說:“在AI 先行的世界裡,互動變得越來越自然和無縫連接。”皮柴 進一步補充說明:“通過語音,你可以和事物之間用語音連接;我們現在正在研究google鏡頭,有了這個鏡頭電腦可以以人的視角去看待事物。”

Google lens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將在智慧手機的攝像頭上添加視覺識別功能。比如把鏡頭指向一家餐廳,它會發現線上評論。 皮柴 還引援了語言翻譯作為人工智慧的例子。無論是口頭翻譯還是視覺,幾年內將會有新的突破。

但這也是穀歌銷售變得棘手的地方。

穀歌的很多發展的服務:根據個人資訊進行廣告的個性化推薦,利用用戶的位置來呈現本地資訊。這些行為都被視為侵犯個人隱私。自2013年愛德華斯諾登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英國情報機構通過科技公司獲取個人資訊以來,穀歌一直是對這一問題進行嚴格審查的目標。

隨著人工智慧的應用,這些擔憂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2013年,Google收購了 DeepMind。 DeepMind是英國一家很有潛力的AI公司,穀歌收購 DeepMind是想進一步發展其人工智慧的能力。但有關於機器的安全性問題以及道德問題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過。

對於這些爭議,皮柴回應道:“在矽谷,人們對技術變革的速度非常著迷,但是否技術就應用到正確的部分呢。桑達爾·皮柴說。“但是要把事情做對,卻很難。有時候我們不斷往前推進,但對一個普通人來說,這些進步很可能造成反效果。身為人類,我不知道我們是否真的希望如此快速的變化。我不認為是這樣。”

另一個備受外界關注的問題就是:穀歌勢不可擋的增長。一年前,穀歌公佈了一項措施“下一個十億”智慧手機用戶計畫,甚至針對於印度市場專門開發了一些工具,設計手機和低速互聯網的連接,開發低速版的Youtube。

這是不是一種技術的帝國主義?

皮柴說:“我希望穀歌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同樣重要的是這也是一家當地的本土化公司。我們不僅構建穀歌的產品和服務,我們也在構建一個基礎性的平臺,當這樣做的時候,可以讓智慧手機在一個國家得到良好的運行,因此可以建立引導創新系統。

皮柴企圖讓安卓系統能相容於低價手機,使得30美元的智慧手機都能使用該平臺。他表示,他可以看見達到五十億用戶一條清晰的道路。“我們希望讓科技民主化,一旦每個人都能接觸到電腦並且連網,無論你是諾貝爾得獎者還是小孩子,只要有一台電腦,你都能通過搜索接觸這個世界。”

(雷鋒網注:圖片來自于衛報)

皮柴的進階歷程

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皮柴的穀歌之旅都是一個引人注目的過程。他出生在金奈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皮柴的教授說,儘管皮柴很害羞,但他總是充滿自信和極端的決心,我認為他有天賦。”

在1993年皮柴在印度理工學院畢業後,他獲得了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碩士學位。他父親幫他買了一張從印度飛往三藩市的機票,機票錢相當他父親一年的薪資(約 756 英鎊)。

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後,皮柴在麥肯錫工作,並學習了MBA學位,然後在2004年加入穀歌。兩個專案鞏固了他在組織中的聲譽。Chrome是目前無處不在的網路流覽器,由他的10名工程師組成的團隊進行了一次實驗。他還記得他們拿到原型機的那一刻,並意識到那是相當不錯的。

(雷鋒網注:圖來自于衛報)

但也存在著巨大的阻力:沒有人願意挑戰微軟強大的Internet Explorer。“這裡的大多數人都不希望我們做流覽器,所以這個項目十分低調。”一旦我們把它啟動並運行,我記得把它展示給拉裡和謝爾蓋的時刻——即使那時也有很多懷疑。但皮查伊的做法是這樣的:根據NetMarketShare的資料,Chrome在2008年發佈,現在占了市場份額的近60%,而 流覽器的市場份額還不到16%。

Android,谷歌的智慧手機軟體,現在已經被20億人使用了,但是從2005年Google收購的一家小公司開始。2013年,Android的創始人安迪魯賓被皮柴取代。皮柴說,“要想做好和創新,需要一個優秀的團隊,而不是一個人的超級光環。”

儘管如此,皮柴已經成為一個超級巨星。自從成為首席執行官以來,他監管了7種產品,其中每一種都被超過10億人使用:搜索、YouTube、Gmail、Chrome、地圖、Android和Google Play商店。

爭議聲中的穀歌

現在穀歌的用戶量非常龐大,隨著用戶數量的龐大和業務的擴張,穀歌也陷入了一些備受爭議的事件中。最近是俄羅斯借由Facebook,試圖影響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的新聞,讓公眾對於科技公司所掌握的能力感到憂慮。

歐盟委員會上個月向Google徵收了22億英鎊的罰款,指責其濫用在搜索廣告方面的主導地位,旨在推動強制科技巨頭繳納更多稅款的計畫。

10 月 9 日《紐約時報》報導,Google 發現,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有來自俄羅斯的機構在 YouTube、Gmail 和搜尋引擎等平臺買廣告,發送假新聞。

另外包括科技公司課稅問題、網路平臺散播恐怖主義、因性別歧視文開除工程師、兩性薪資不平等爭議事件,Google 都無可避免地捲入新聞風暴中。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上個月在聯合國演講中質疑技術公司對於線上促進恐怖活動的作用承擔更多的責任,要求他們在兩小時內消除極端主義內容,堅持像Google這樣的巨頭公司需要承擔成果所帶來的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線上促進恐怖活動)承擔後果。

皮柴同意,特蕾莎·梅試圖解決一個重要的問題。

“我們應該做得比現在更好,但這些事情是非常困難的。我們沒有意見分歧,實際上是我們同意很多重要的事情。”皮柴說。

“這些協議導致了6月份的一個公告,谷歌增加使用演算法,標記和刪除最極端的視頻和內容。此外,Google還必須在允許所有各方自由表達意見,同時不促進恐怖主義的同時,取得平衡。”

“身為一家大企業,許多事情上我們已成為一個象徵,不論我們是否願意,”皮柴承認。“我們必須建立比別人更高的標準。一旦犯錯,就得付出慘痛的代價。”

在印度,皮柴已經變得有名,並且隨處可見。他的故事是每個家庭夢想的故事:通過艱苦的工作獲得巨大的回報。

當被問及掌管Google感覺的時候,皮柴說“回顧十年,看看最大的市值公司:當公司越大越好時,很可能處於劣勢。“他談到了創建有限資源的小團隊的重要性,即使在一個擁有66,000名員工的公司中,市值為6420億美元。 “作為一個大公司,要一直想辦法避免因為體量大而失去活力,必須要保持創業公司的彈性和活力。”

穀歌的最大威脅可能是自身的成功,當抵達巔峰之時,這就意味著有走下坡路的可能。 而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在矽谷的某個車庫裡,某個人正在研發某樣比你更好的產品。”

開發語音辨識產品如Google Home,小小的音箱可以滿足播放音樂、控制燈光等需求,目前google也在提高視覺識別能力。

皮柴 解釋說:“在AI 先行的世界裡,互動變得越來越自然和無縫連接。”皮柴 進一步補充說明:“通過語音,你可以和事物之間用語音連接;我們現在正在研究google鏡頭,有了這個鏡頭電腦可以以人的視角去看待事物。”

Google lens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將在智慧手機的攝像頭上添加視覺識別功能。比如把鏡頭指向一家餐廳,它會發現線上評論。 皮柴 還引援了語言翻譯作為人工智慧的例子。無論是口頭翻譯還是視覺,幾年內將會有新的突破。

但這也是穀歌銷售變得棘手的地方。

穀歌的很多發展的服務:根據個人資訊進行廣告的個性化推薦,利用用戶的位置來呈現本地資訊。這些行為都被視為侵犯個人隱私。自2013年愛德華斯諾登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英國情報機構通過科技公司獲取個人資訊以來,穀歌一直是對這一問題進行嚴格審查的目標。

隨著人工智慧的應用,這些擔憂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2013年,Google收購了 DeepMind。 DeepMind是英國一家很有潛力的AI公司,穀歌收購 DeepMind是想進一步發展其人工智慧的能力。但有關於機器的安全性問題以及道德問題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過。

對於這些爭議,皮柴回應道:“在矽谷,人們對技術變革的速度非常著迷,但是否技術就應用到正確的部分呢。桑達爾·皮柴說。“但是要把事情做對,卻很難。有時候我們不斷往前推進,但對一個普通人來說,這些進步很可能造成反效果。身為人類,我不知道我們是否真的希望如此快速的變化。我不認為是這樣。”

另一個備受外界關注的問題就是:穀歌勢不可擋的增長。一年前,穀歌公佈了一項措施“下一個十億”智慧手機用戶計畫,甚至針對於印度市場專門開發了一些工具,設計手機和低速互聯網的連接,開發低速版的Youtube。

這是不是一種技術的帝國主義?

皮柴說:“我希望穀歌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同樣重要的是這也是一家當地的本土化公司。我們不僅構建穀歌的產品和服務,我們也在構建一個基礎性的平臺,當這樣做的時候,可以讓智慧手機在一個國家得到良好的運行,因此可以建立引導創新系統。

皮柴企圖讓安卓系統能相容於低價手機,使得30美元的智慧手機都能使用該平臺。他表示,他可以看見達到五十億用戶一條清晰的道路。“我們希望讓科技民主化,一旦每個人都能接觸到電腦並且連網,無論你是諾貝爾得獎者還是小孩子,只要有一台電腦,你都能通過搜索接觸這個世界。”

(雷鋒網注:圖片來自于衛報)

皮柴的進階歷程

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皮柴的穀歌之旅都是一個引人注目的過程。他出生在金奈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皮柴的教授說,儘管皮柴很害羞,但他總是充滿自信和極端的決心,我認為他有天賦。”

在1993年皮柴在印度理工學院畢業後,他獲得了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碩士學位。他父親幫他買了一張從印度飛往三藩市的機票,機票錢相當他父親一年的薪資(約 756 英鎊)。

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後,皮柴在麥肯錫工作,並學習了MBA學位,然後在2004年加入穀歌。兩個專案鞏固了他在組織中的聲譽。Chrome是目前無處不在的網路流覽器,由他的10名工程師組成的團隊進行了一次實驗。他還記得他們拿到原型機的那一刻,並意識到那是相當不錯的。

(雷鋒網注:圖來自于衛報)

但也存在著巨大的阻力:沒有人願意挑戰微軟強大的Internet Explorer。“這裡的大多數人都不希望我們做流覽器,所以這個項目十分低調。”一旦我們把它啟動並運行,我記得把它展示給拉裡和謝爾蓋的時刻——即使那時也有很多懷疑。但皮查伊的做法是這樣的:根據NetMarketShare的資料,Chrome在2008年發佈,現在占了市場份額的近60%,而 流覽器的市場份額還不到16%。

Android,谷歌的智慧手機軟體,現在已經被20億人使用了,但是從2005年Google收購的一家小公司開始。2013年,Android的創始人安迪魯賓被皮柴取代。皮柴說,“要想做好和創新,需要一個優秀的團隊,而不是一個人的超級光環。”

儘管如此,皮柴已經成為一個超級巨星。自從成為首席執行官以來,他監管了7種產品,其中每一種都被超過10億人使用:搜索、YouTube、Gmail、Chrome、地圖、Android和Google Play商店。

爭議聲中的穀歌

現在穀歌的用戶量非常龐大,隨著用戶數量的龐大和業務的擴張,穀歌也陷入了一些備受爭議的事件中。最近是俄羅斯借由Facebook,試圖影響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的新聞,讓公眾對於科技公司所掌握的能力感到憂慮。

歐盟委員會上個月向Google徵收了22億英鎊的罰款,指責其濫用在搜索廣告方面的主導地位,旨在推動強制科技巨頭繳納更多稅款的計畫。

10 月 9 日《紐約時報》報導,Google 發現,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有來自俄羅斯的機構在 YouTube、Gmail 和搜尋引擎等平臺買廣告,發送假新聞。

另外包括科技公司課稅問題、網路平臺散播恐怖主義、因性別歧視文開除工程師、兩性薪資不平等爭議事件,Google 都無可避免地捲入新聞風暴中。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上個月在聯合國演講中質疑技術公司對於線上促進恐怖活動的作用承擔更多的責任,要求他們在兩小時內消除極端主義內容,堅持像Google這樣的巨頭公司需要承擔成果所帶來的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線上促進恐怖活動)承擔後果。

皮柴同意,特蕾莎·梅試圖解決一個重要的問題。

“我們應該做得比現在更好,但這些事情是非常困難的。我們沒有意見分歧,實際上是我們同意很多重要的事情。”皮柴說。

“這些協議導致了6月份的一個公告,谷歌增加使用演算法,標記和刪除最極端的視頻和內容。此外,Google還必須在允許所有各方自由表達意見,同時不促進恐怖主義的同時,取得平衡。”

“身為一家大企業,許多事情上我們已成為一個象徵,不論我們是否願意,”皮柴承認。“我們必須建立比別人更高的標準。一旦犯錯,就得付出慘痛的代價。”

在印度,皮柴已經變得有名,並且隨處可見。他的故事是每個家庭夢想的故事:通過艱苦的工作獲得巨大的回報。

當被問及掌管Google感覺的時候,皮柴說“回顧十年,看看最大的市值公司:當公司越大越好時,很可能處於劣勢。“他談到了創建有限資源的小團隊的重要性,即使在一個擁有66,000名員工的公司中,市值為6420億美元。 “作為一個大公司,要一直想辦法避免因為體量大而失去活力,必須要保持創業公司的彈性和活力。”

穀歌的最大威脅可能是自身的成功,當抵達巔峰之時,這就意味著有走下坡路的可能。 而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在矽谷的某個車庫裡,某個人正在研發某樣比你更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