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晚清疑案之“刺馬案”,兩江總督慘死街頭,藩鎮割據勢不可擋

刺馬案

同治九年七月,兩江總督馬新貽在從閱兵校場返回江甯兩江總督的路上遇刺身亡。

作為封疆大吏,光天化日遇刺街頭,舉國譁然,這就是晚晴著名懸疑事件“刺馬案”。

行刺

緝拿兇手非常順利,因為刺殺馬新貽後,兇手張汶祥當場伏法,沒有做任何抵抗,只是高聲呼喊:“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一人做事一人當。

”而馬新貽在被刺後,只說“紮著了”,便昏死過去。

朝廷得到奏報後,慈禧太后立刻派遣漕運總督張之萬前往調查,但張之萬在給朝廷的奏報中寫道:“兇手系個人仇殺,無幕後指使……證言尚屬可信。”對於這份結案報告,朝廷並不買帳,因為“尚屬可信”四字,代表張之萬對案件模棱兩可的態度。

尚屬可信

思慮再三的慈禧太后派遣刑部尚書鄭敦謹,作為欽差大臣前往調查。

初到江甯的鄭敦謹,尋訪人證物證,抽絲剝繭,逐步接近事情的真相。但是,隨著事情的明朗,鄭敦謹不敢繼續查證。原因有二:

第一,慈禧太后派遣馬新貽前往兩江,旨在頂替湘軍勢力的兩江總督曾國藩,借機控制兩江地區;最要的是,命馬新貽暗中查找打敗太平天國後,

湘軍私藏的價值1800萬兩白銀的“天國聖庫”。如果馬新貽的死遷出湘軍勢力,挑明朝廷對於湘軍的不信任,勢必引起湘軍的兵變。

第二,馬新貽死前正在著手處理長江防務,而負責長江防務的長江水師是湘軍首領曾國藩的立身之本。朝廷本想借調整防務接掌長江水師,這無形中觸及湘軍勢力的根本利益,所以會得到湘軍勢力的奮起反撲。而馬新貽的死,結束這一切事情,

所以鄭敦謹有理由相信,馬新貽的死於湘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外慚清議,內疚神明

萬般無奈下,鄭敦謹沿用了張之萬的結案陳詞,結尾後依然添加了“尚屬可信”用詞。朝廷為了不與湘軍勢力決裂,同意結案意見。鄭敦謹在“刺馬案”結束之際,

直接辭官回鄉,沒有回京覆命。至於其為何這麼做,鄭敦謹給出八個字的回答“外慚清議,內疚神明”。可見,對於同僚馬新貽的死,身為刑部尚書的鄭敦謹一樣無能無力。馬新貽死後,曾國藩重掌兩江總督,湘軍勢力打敗朝廷勢力,牢牢把控兩江之地。

自此,晚晴“重地方,輕中央”的政治格局出現,類似于晚唐的藩鎮割據,清朝的統治開始走向滅亡。

喜歡小編文章請加關注+轉發+評論+收藏+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