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預展|佳士得香港秋拍呈現丁雄泉的不羈藝術人生

丁雄泉創作開放又具爆炸性的裸女肖像,讓人聯想到1953年創刊的《花花公子》雜誌,記錄了1960、70年代美國波普文化,以及對性的審視提出革命性的定義。

丁雄泉強烈的個性反映在他具表現主義風格的創作中。

他曾入讀上海藝術學院,卻從未受限於正規藝術教育。孩童般直率的表現主義風格成為了丁雄泉無懼社會規範,表現真我的創作手段。

丁雄泉(右)與Kenneth Tyler,1964年

Image courtesy of Tamarind Institute Collection,

Center for Southwest Research,

General Library,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丁雄泉彙集了27位歐美藝術家為其詩集《一美分生活》製作版畫插圖。這本版畫詩集是1960年代初紐約藝術的重要參考,

標誌了當時主導的抽象表現主義發生了劇變,轉移到波普藝術。

《一美分生活》封套作品

© 2017 Estate of Walasse Ting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將于本季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呈獻的數幅丁雄泉作品,生動展現了藝術家跨越50年的藝術軌跡。1953年在巴黎逗留期間,

他在接觸前衛的“眼鏡蛇”(CoBrA)藝術運動後展現的原始、如小孩般直率的風格,更與比利時成員皮埃爾・阿列欽斯(Pierre Alechinsky)成為終生摯友。

1959年,丁雄泉前往紐約,吸收了抽象表現主義和波普藝術運動,並與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山姆・法蘭西斯(Sam Francis)等紐約藝術家結為好友。自1970年代起,丁雄泉開創出自己的符號,也就是那些感性的女人、燦爛的花卉和俏皮的動物。

顛覆經典的時代感

丁雄泉(美國/中國,1929-2010)

《克麗奧佩托拉(埃及豔後)與攝影師》

油彩 畫布 58.5 x 71 cm. 1963年作

估價:港元 350,000 - 450,000

《克麗奧佩托拉(埃及豔後)與攝影師》這幅古典油畫上的裸女被丁雄泉定為埃及羅馬共和國年輕的皇后克麗奧佩托拉七世(埃及豔後)。然後他在畫面以厚厚的油彩加入了鬼馬生動的攝影師,

又以鮮艷的色彩畫上轉動的蛇,形態似是男性生☆禁☆殖☆禁☆器官。

這種顛覆經典的創作同時見於1961年的《聖丹尼大道》。以巴黎的紅燈區命名的《聖丹尼大道》也見於1964年創作之版畫。《克麗奧佩托拉(埃及豔後)與攝影師》乃十分稀有的丁雄泉早期作品,是他裸女人像畫的前身。

丁雄泉《聖丹尼大道》,

“一美分生活”(1¢Life) 其中一版畫

Artwork: © 2017 Estate of Walasse Ting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自由、直率的性☆禁☆感

丁雄泉曾說:“愛,來的時候,像一隻蝴蝶;去的時候,像一朵在紙上的花。” 作於1961年的《蝴蝶》,由自由、直率的筆觸和鮮豔的色彩繪成,顯示了丁雄泉對“眼鏡蛇”畫派的好奇心,兒童繪畫和原始藝術形式成為了他的靈感。

丁雄泉(美國/中國,1929-2010)

《蝴蝶》 綜合媒材 紙本 56 x 74 cm.

1961年作 估價:港元 60,000 - 80,000

《無題(紅色的馬)》背景為鮮豔的粉紅色,紅色配黃色的馬更顯俏皮,是丁雄泉在中國宣紙上以平面色彩創作不可思議的動物的標誌作品。

丁雄泉(美國/中國,1929-2010)

《無題(紅色的馬)》

82 x 128 cm. 水粉 紙本

估價:港元 250,000 - 300,000

戰後美國《花花公子》文化

1960年代,隨著對紐約抽象表現主義與波普藝術的消化,丁雄泉追求視覺上的偶發表現進一步深化。1970年代,他開始發展以書法風格的筆觸,結合爆炸性的霓虹色繪畫的裸女人像,成為他最知名的標記。

通過《愛我,愛我》(1975年作)和《可否替我撲蝶?》(1976年作),我們可以看到不止是藝術家個人對女性的情感,還有他對湯姆・韋塞爾曼(Tom Wesselmann)的大美國裸女系列的回應,喚起消費主義文化中對性☆禁☆欲之解讀的同時,亦表揚女性的性☆禁☆欲自主。

丁雄泉(美國/中國,1929-2010)

《愛我,愛我》 壓克力 油蠟筆 紙本

69.5 x 104 cm. 1975年作

估價:港元 300,000 - 450,000

丁雄泉的女性肖像效仿戰後美國大量複製圖像,吸引大眾注意。丁雄泉以性為題材的畫作代表了戰後美國的“比基尼文化”,以及休・赫夫納(Hugh Hefner)創辦的《花花公子》雜誌把性包裝成奢侈品,記錄了1960、70年代美國波普文化,以及對性的審視提出革命性的定義。

丁雄泉(美國/中國,1929-2010)

《可否替我撲蝶?》 壓克力 畫布

101.5 x 153 cm. 1976年作

估價:港元 600,000 - 800,000

丁雄泉說:“當我看到一個美麗的女人(和)花朵的時候,那種美麗讓我感到無形的憂鬱和愛,新鮮而又與眾不同,可謂是脫胎換骨。我想在畫作中用不同的顏色來表達我內心的感受和情緒。”

今天,他的作品由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古根海姆博物館、上海美術館等重要美術館以及眾多私人藏家收藏。

香港秋季拍賣日程

11月25日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11月26日

亞洲當代藝術(日間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日間拍賣)

地點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丁雄泉(美國/中國,1929-2010)

《蝴蝶》 綜合媒材 紙本 56 x 74 cm.

1961年作 估價:港元 60,000 - 80,000

《無題(紅色的馬)》背景為鮮豔的粉紅色,紅色配黃色的馬更顯俏皮,是丁雄泉在中國宣紙上以平面色彩創作不可思議的動物的標誌作品。

丁雄泉(美國/中國,1929-2010)

《無題(紅色的馬)》

82 x 128 cm. 水粉 紙本

估價:港元 250,000 - 300,000

戰後美國《花花公子》文化

1960年代,隨著對紐約抽象表現主義與波普藝術的消化,丁雄泉追求視覺上的偶發表現進一步深化。1970年代,他開始發展以書法風格的筆觸,結合爆炸性的霓虹色繪畫的裸女人像,成為他最知名的標記。

通過《愛我,愛我》(1975年作)和《可否替我撲蝶?》(1976年作),我們可以看到不止是藝術家個人對女性的情感,還有他對湯姆・韋塞爾曼(Tom Wesselmann)的大美國裸女系列的回應,喚起消費主義文化中對性☆禁☆欲之解讀的同時,亦表揚女性的性☆禁☆欲自主。

丁雄泉(美國/中國,1929-2010)

《愛我,愛我》 壓克力 油蠟筆 紙本

69.5 x 104 cm. 1975年作

估價:港元 300,000 - 450,000

丁雄泉的女性肖像效仿戰後美國大量複製圖像,吸引大眾注意。丁雄泉以性為題材的畫作代表了戰後美國的“比基尼文化”,以及休・赫夫納(Hugh Hefner)創辦的《花花公子》雜誌把性包裝成奢侈品,記錄了1960、70年代美國波普文化,以及對性的審視提出革命性的定義。

丁雄泉(美國/中國,1929-2010)

《可否替我撲蝶?》 壓克力 畫布

101.5 x 153 cm. 1976年作

估價:港元 600,000 - 800,000

丁雄泉說:“當我看到一個美麗的女人(和)花朵的時候,那種美麗讓我感到無形的憂鬱和愛,新鮮而又與眾不同,可謂是脫胎換骨。我想在畫作中用不同的顏色來表達我內心的感受和情緒。”

今天,他的作品由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古根海姆博物館、上海美術館等重要美術館以及眾多私人藏家收藏。

香港秋季拍賣日程

11月25日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11月26日

亞洲當代藝術(日間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日間拍賣)

地點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