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Mate10開啟手機AI競爭 餘承東:非常希望做到世界第一

文/深網報導組 郭曉峰

在華為Mate 10系列發佈後,關於華為與三星、蘋果的新一輪較量也正式開始了,

誰將會勝出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

對此,華為終端CEO餘承東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表示:“按照我的個人性格是只做第一,不做第二。我們非常希望做到世界第一,但這需要一個過程。”

最新的資料顯示,華為手機在全球市場份額已超過蘋果位居第二,僅次於三星,中國市場則處於第一。眾所周知,華為手機雖然做到市場份額全球第二、中國第一,

但在利潤上仍不及蘋果和三星,後者佔據了全球智慧手機近90%的利潤。

所以,要想全面超越三星、蘋果,短時間內並不太可能。但不容忽視的是,華為是一個長跑型選手。

AI拔得頭籌 品牌溢價待提升

8月,三星旗艦機Note 8發佈,在痛失Note 7的一年中,Note 8被寄予厚望。和S8一樣,Note 8採用全視曲面屏設計,加上雙攝和全面屏,幾乎涵蓋了當下智慧手機最頂級的配置,但距離驚豔似乎還差些什麼。

9月,iPhone 8發佈,外界對於蘋果的創新匱乏似乎早已習慣。iPhone 8延續了以往的小修小補模式,加上不斷曝出的電池鼓包問題,銷量自然不盡人意。

海外媒體稱,蘋果已經主動減少iPhone 8的訂單,而代工廠和碩與緯創接單量正在緩慢降低,據說接下來的11月、12月iPhone 8系列的供貨量,將從高峰的1100-1200萬部降低至500-600萬部。

於是,萬眾更期待有著“劉海兒”全面屏、神經引擎、3D人臉識別等重大升級的iPhone X,無奈的是,工藝的複雜度讓iPhone X的良品率無法得到保障,

導致供貨出現問題。這一點從iPhone X的上市時間(11月3日)也可看出,比去年的iPhone新品晚上市晚了近兩個月。

從產品創新來看,三星比較平庸,蘋果有亮點,但良品率讓人擔憂。於是,外界開始期待具備抗衡Note8、iPhone 8的華為Mate 10系列。

毫無疑問,剛剛發佈的Mate 10系列,其最大的亮點是搭載了首個人工智慧(簡稱AI)晶片。由於有了,Mate 10系列拍照時可以在不同光線或天氣條件下分辨出人、花或其他物體之間的不同。

而相比蘋果iPhone 8的神經網路單元,華為是將手機AI硬體化落地,意義重大。餘承東對騰訊科技說:“攝像頭大戰、全面屏大戰都是很低端的提法,現在,AI將會改變智慧手機行業,智慧手機將進入智慧手機時代。”

顯然,Mate 10這一次在產品創新上要比iPhone 8、Note 8略勝一籌,同時也觸碰了手機晶片巨頭高通的神經。

近日,高通產品管理高級副總裁Keith kressin在接受騰訊科技採訪時表示,

“下一步將加大AI領域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提升CPU、GPU和DSP性能這三大方面,從而更好的支持AI。”

而對於華為的AI晶片首先硬體化,他稱,在高通看來AI發展變化很快,現階段硬體化並不是時候。把AI的單元模組內置到晶片上並不是難事,高通之前就可以做。關鍵還是在軟體發展、程式設計模組的優化。至於高通何時提出AI晶片,其沒有透露。

在騰訊科技看來,AI晶片的未來發展軟硬方面缺一不可。高通是從AI生態佈局,基於晶片上游企業的身份考慮,華為是從手機廠商出發,基於競爭和消費者體驗創新的初衷。所以,兩種路線並無優劣之分。

但是,Mate 10的發佈證明了,必須有硬體入場券才能談相對高階的移動AI。這種清晰的界限,也讓華為與蘋果、三星的對抗更具殺傷力。

若從行業趨勢來看,毋庸置疑的是,在智慧手機大記憶體、大電池、雙攝、側屏曲面、全面屏等創新之後,AI將成為明年乃至很長一段時間內各大手機廠商追逐的技術,相關AI應用也將快速發展起來。

據瞭解,華為接下來將在產品中陸續內置AI晶片,初期主要在是在旗艦機產品上,未來會成為標配。

餘承東還透露,華為手機未來整體佈局是AI生態+智慧家居生態+智慧健康生態。AI生態主要基於HiAI異構移動計算平臺,通過Android AI API/HiAI API接入合作夥伴的AI應用。

兩大關鍵市場不能放鬆

此次,華為發佈了Mate 10、Pro版和保時捷版三款新品。與上一代Mate 9相比,擁有AI的創新讓外界普遍認為Mate 10系列將會提價。出乎意料的是,Mate 10系列售價3899元起,與上一代價格相差無幾。而Mate10保時捷版本則延續了去年的8999元。

從另一方面而言,一部手機想要賣到高價,除了產品品質和創新之外,還需要品牌的積累,方能有更高溢價。從Mate 10來看,華為手機在AI硬體化可謂技術上先走一步,但在品牌沉澱上或許還無法支撐起像蘋果、三星那樣的定價,餘承東也並不否認這一,品牌溢價的能力依舊是華為手機未來需要攻克的短板。

事實上,過去幾年,華為手機在品牌上的成長用神速形容都不為過。無論是自身修煉還是對外合作上。如與徠卡在鏡頭上的創新、與保時捷的跨界打造等,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華為手機的品牌。

在全球品牌諮詢公司Interbrand發佈了“2017年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華為憑藉66.76億美元的品牌價值,排名自去年的72位上升至第70位,品牌價值增幅達14%。這也是自2014年成為首個進入榜單的中國大陸品牌之後,華為連續第三年實現品牌排名的躍進。

當然,這些還遠遠不夠,對於華為手機而言,還需要更多的積累。“我們非常希望做到世界第一,但這是需要一個過程。品牌是我們的不足之處,未來會在加強產品研發的同時不斷提升品牌能力。”餘承東這樣說。

目前,華為手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排名第一,在後面的OV、小米、金立等依舊緊追不捨。面對不斷升級的競爭,想要繼續保持領先對華為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IDC認為,新的人工智慧晶片可能會提升華為手機的銷量和品牌,這無疑會對三星和蘋果構成一定威脅。

除了加大產品研發創新之外,管道以及服務的提升是任何一個手機品牌在中國市場存活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華為也在不斷加大耕耘的力度。

對此,華為消費者業務大中華區總裁朱平對騰訊科技表示,華為在管道方面是速度和品質兩手抓,並堅持“多管道協同”。

據悉,華為手機目前地級市的體驗店,現在已經將近500個,在縣裡的店,現在已經增長到920家,這920家分佈在中國的800多個縣。預計2017年華為將完成超過一千個縣的覆蓋。“中國有將近2000多個縣,華為接下來都將會覆蓋到。”朱平說。

同時,華為有3000多家跟合作夥伴一起經營的服務受理點。朱平稱,華為和合作夥伴合作的專區、專櫃,今年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2500個。未來的華為手機零售將是為用戶提供一個全場景的體驗服務。

目前,華為全球零售店面已達4.23萬個,同比增長19%。

眼下,不僅僅是華為一家在重視線下管道,OV、金立、小米等也在不停的加固。在OPPO、vivo的出貨量增速下降後,華為的另一個挑戰者小米今年二季度開始出現復興跡象,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可以預見的是,手機線下管道將是手機廠商未來爭奪的一個重點。這裡面,數量覆蓋是一方面,體驗品質更是各家吸引用戶能力的關鍵,所以也意味著手機管道的服務模式隨著未來競爭也將迎來新的變革。

儘管中國市場份額第一,歐洲、中東等市場增幅同比增長也達到了兩位數,但在全球手機利潤最豐厚的美國市場,華為手機一直進展不順,這個阻力來自技術和政府的雙重阻力。

目前,美國市場主要銷售的都是定位中高端的產品,主要是蘋果與三星之間的競爭。2017年第二季度,蘋果將其iPhone設備在美國智慧手機市場的份額擴大至了44.9%,而三星獲得了29.1%的市場份額。

華為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卻還不到1%,如果真的能夠進軍美國市場,無疑將對華為的規模利潤、以及整個智慧手機市場格局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所以開拓美國市場一直是華為手機的目標之一。

今年8月,有消息稱華為正接近美國運營商AT&T,洽談明年通過運營商銷售自己的旗艦手機,但該消息並未得到華為官方確認。不過,華為旗下榮耀品牌已通過美國電商平臺在美開售,量並不大。

無論如何,通過AI拔得頭籌的華為手機已開啟了智慧手機的新創新,把握好中國、美國兩大市場將會是華為超過三星蘋果的關鍵。再過幾天,Mate 10最強有力的競爭產品iPhone X將上市,一切都交給市場去驗證吧。

高通是從AI生態佈局,基於晶片上游企業的身份考慮,華為是從手機廠商出發,基於競爭和消費者體驗創新的初衷。所以,兩種路線並無優劣之分。

但是,Mate 10的發佈證明了,必須有硬體入場券才能談相對高階的移動AI。這種清晰的界限,也讓華為與蘋果、三星的對抗更具殺傷力。

若從行業趨勢來看,毋庸置疑的是,在智慧手機大記憶體、大電池、雙攝、側屏曲面、全面屏等創新之後,AI將成為明年乃至很長一段時間內各大手機廠商追逐的技術,相關AI應用也將快速發展起來。

據瞭解,華為接下來將在產品中陸續內置AI晶片,初期主要在是在旗艦機產品上,未來會成為標配。

餘承東還透露,華為手機未來整體佈局是AI生態+智慧家居生態+智慧健康生態。AI生態主要基於HiAI異構移動計算平臺,通過Android AI API/HiAI API接入合作夥伴的AI應用。

兩大關鍵市場不能放鬆

此次,華為發佈了Mate 10、Pro版和保時捷版三款新品。與上一代Mate 9相比,擁有AI的創新讓外界普遍認為Mate 10系列將會提價。出乎意料的是,Mate 10系列售價3899元起,與上一代價格相差無幾。而Mate10保時捷版本則延續了去年的8999元。

從另一方面而言,一部手機想要賣到高價,除了產品品質和創新之外,還需要品牌的積累,方能有更高溢價。從Mate 10來看,華為手機在AI硬體化可謂技術上先走一步,但在品牌沉澱上或許還無法支撐起像蘋果、三星那樣的定價,餘承東也並不否認這一,品牌溢價的能力依舊是華為手機未來需要攻克的短板。

事實上,過去幾年,華為手機在品牌上的成長用神速形容都不為過。無論是自身修煉還是對外合作上。如與徠卡在鏡頭上的創新、與保時捷的跨界打造等,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華為手機的品牌。

在全球品牌諮詢公司Interbrand發佈了“2017年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華為憑藉66.76億美元的品牌價值,排名自去年的72位上升至第70位,品牌價值增幅達14%。這也是自2014年成為首個進入榜單的中國大陸品牌之後,華為連續第三年實現品牌排名的躍進。

當然,這些還遠遠不夠,對於華為手機而言,還需要更多的積累。“我們非常希望做到世界第一,但這是需要一個過程。品牌是我們的不足之處,未來會在加強產品研發的同時不斷提升品牌能力。”餘承東這樣說。

目前,華為手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排名第一,在後面的OV、小米、金立等依舊緊追不捨。面對不斷升級的競爭,想要繼續保持領先對華為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IDC認為,新的人工智慧晶片可能會提升華為手機的銷量和品牌,這無疑會對三星和蘋果構成一定威脅。

除了加大產品研發創新之外,管道以及服務的提升是任何一個手機品牌在中國市場存活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華為也在不斷加大耕耘的力度。

對此,華為消費者業務大中華區總裁朱平對騰訊科技表示,華為在管道方面是速度和品質兩手抓,並堅持“多管道協同”。

據悉,華為手機目前地級市的體驗店,現在已經將近500個,在縣裡的店,現在已經增長到920家,這920家分佈在中國的800多個縣。預計2017年華為將完成超過一千個縣的覆蓋。“中國有將近2000多個縣,華為接下來都將會覆蓋到。”朱平說。

同時,華為有3000多家跟合作夥伴一起經營的服務受理點。朱平稱,華為和合作夥伴合作的專區、專櫃,今年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2500個。未來的華為手機零售將是為用戶提供一個全場景的體驗服務。

目前,華為全球零售店面已達4.23萬個,同比增長19%。

眼下,不僅僅是華為一家在重視線下管道,OV、金立、小米等也在不停的加固。在OPPO、vivo的出貨量增速下降後,華為的另一個挑戰者小米今年二季度開始出現復興跡象,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可以預見的是,手機線下管道將是手機廠商未來爭奪的一個重點。這裡面,數量覆蓋是一方面,體驗品質更是各家吸引用戶能力的關鍵,所以也意味著手機管道的服務模式隨著未來競爭也將迎來新的變革。

儘管中國市場份額第一,歐洲、中東等市場增幅同比增長也達到了兩位數,但在全球手機利潤最豐厚的美國市場,華為手機一直進展不順,這個阻力來自技術和政府的雙重阻力。

目前,美國市場主要銷售的都是定位中高端的產品,主要是蘋果與三星之間的競爭。2017年第二季度,蘋果將其iPhone設備在美國智慧手機市場的份額擴大至了44.9%,而三星獲得了29.1%的市場份額。

華為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卻還不到1%,如果真的能夠進軍美國市場,無疑將對華為的規模利潤、以及整個智慧手機市場格局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所以開拓美國市場一直是華為手機的目標之一。

今年8月,有消息稱華為正接近美國運營商AT&T,洽談明年通過運營商銷售自己的旗艦手機,但該消息並未得到華為官方確認。不過,華為旗下榮耀品牌已通過美國電商平臺在美開售,量並不大。

無論如何,通過AI拔得頭籌的華為手機已開啟了智慧手機的新創新,把握好中國、美國兩大市場將會是華為超過三星蘋果的關鍵。再過幾天,Mate 10最強有力的競爭產品iPhone X將上市,一切都交給市場去驗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