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永城文化:聽永城的古樹講故事,感受那些刻寫在年輪裡的光陰~

見證一座城市世事變遷、滄海桑田的事物,除了留在史冊上的文字,還有那些頑強存活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樹。這些歷經風霜洗禮的古樹,穿越時空,折射歷史,凝聚情感,

集古、奇、靈、神、美於一體,給人以恬靜、清涼、悠遠、古樸、豁達之感,融入了深刻的文化內涵,令人敬畏。

近日,記者探尋了永城部分古樹,近距離感受那些刻寫在年輪裡的光陰故事。

千年銀杏樹:張飛戰馬一口咬出三國

在芒碭山主峰東側有一棵高大的千年銀杏樹,

樹幹直徑近5米,樹高20余米,樹冠面積達400餘平方米。奇妙的是,這棵銀杏樹又粗又矮的樹幹上發了三股杈,一股朝北、一股朝東南、一股朝西南,每股直徑都1米有餘,大有“三分天下”之勢。這種奇特現象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傳說與三國猛將張飛率兵在芒碭山安營紮寨有關。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在徐州交戰。劉備失利,隻身逃走投奔袁紹;關羽被曹操所俘,身在曹營心在漢;張飛殺出一條血路,

帶領部將來到芒碭山。張飛聽說芒碭山上有高祖廟,遂騎馬上山祭拜漢高祖劉邦,乞求保佑劉備。進廟後,張飛把他的戰馬拴在院內一棵不到碗口粗的銀杏樹上。誰知戰馬長途奔跑又渴又餓,看到青枝綠葉的銀杏樹,便津津有味地啃起樹頭來。張飛祭拜一番後走出大殿,見戰馬把銀杏樹樹頭吃下去大半,非常著急,就往戰馬身上打了三鞭,人們稱這三鞭為“三鞭伐魏”(罰喂)。
戰馬疼得大叫,前蹄“蹬蹬蹬”亂扒,刨出一堆土來。看到樹頭受損嚴重的銀杏樹,張飛急中生智,想到了救護的辦法。隨後,他到不遠處的井內打了一桶水倒入土中和成泥巴,用手抓了幾把泥巴把樹頭糊了個嚴嚴實實。

這幾把泥巴不僅保住了銀杏樹,不幾日還發出三枝新芽。後來,這三枝新芽越長越旺,形成了三根枝杈,一個朝北,一個朝東南、另一個朝西南。人們都說,

張飛的戰馬一口咬出了魏、蜀、吳三國,預示著三國鼎立。

與千年銀杏樹相鄰的芒碭山主峰,就是風光秀麗的“赤帝峰”。因漢高祖劉邦在芒碭山斬蛇起義後隱匿於此,又名“紫氣岩”,為永城古八景之首,名曰“芒山王氣”。如今,這裡已建成大漢雄風景區,山頂立劉邦銅像一尊,高39.9米,為亞洲最高歷史人物鑄銅雕塑。來這裡遊玩的群眾,不僅能一睹“王者風範”,更能感受到“三國”文化歷史。

古文冠果樹: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降龍木”

太丘鎮石莊村孟廟莊泰山廟院內有一棵全國罕見的古文冠果樹。孟祥榮老人是泰山廟的看護人,他從小就在廟旁居住,照料廟裡的文冠果樹許多年,也熟知村裡一代又一代守廟人傳下來的無數關於這棵樹的故事。

但凡聽說過楊家將的,都知道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故事。穆桂英之所以能夠大破天門陣,除了她自小習讀兵書之外,更有賴於一件神奇的法寶,那就是“降龍木”。據孟祥榮介紹,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時所用的“降龍木”,就是文冠果樹的樹幹。

文冠果樹大多生長在我國北方的陝西、寧夏、內蒙古,其木呈深紅色,紋理清晰,質地堅硬,故稱“降龍木”,有九年一結果之說。泰山廟內的這棵文冠果樹,每年春天銀花怒放,芳香撲鼻,沁人肺腑。孟祥榮說,文冠果樹1958年結了果實,該村小學少先隊員把果實寄給毛主席品嘗,深得毛主席喜愛,並覆信答謝,被當地百姓傳為佳話。

如今,太丘鎮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立足本地優勢,進一步豐富文化內涵,著力發展全域鄉村旅遊,而這棵古文冠果樹就在發展計畫之中。相信不久的將來,古文冠果樹獨特的文化韻味會吸引更多人前來參觀、旅遊。

古皂角樹:興衰更迭八百年

在陳集鎮孟寨村周玉皇廟莊,聳立著一棵古老的皂角樹,已有800餘年樹齡。這棵樹高20余米,直徑約1.5米,樹冠範圍達200餘平方米。古皂角樹經歷了無數災難和風雨洗禮,依然枝繁葉茂。

古皂角樹粗大的樹幹內,有一個大洞,深達兩米,可容兩三個成年人在裡面站立。樹幹完全朽空,整株大樹全靠粗厚的樹皮支撐生長,是極為罕見的自然奇觀,不禁令人讚歎這棵古皂角樹的生命力是何等頑強。

這棵古皂角樹在周玉皇廟莊人看來是福瑞的象徵。傳說淮海戰役後期,從徐州敗退下來的國民黨殘兵計畫在陳集梁油坊構築陣地,負隅頑抗。當國民黨探馬尋找梁油坊路過周玉皇廟莊時,正巧古皂角樹下站著一位老者,就問他梁油坊在哪。老者誤導他們,指著陳官莊楊油坊方向說還有幾十裡。結果淮海戰役最後的殲滅戰就在陳官莊打響了,使得陳集免受戰火摧殘。

古皂角樹旁有座玉皇廟,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玉皇廟歷史上屢遭劫難,曾多次修繕重建。2010年,周玉皇廟莊周興山等6人發動全莊人集資重建玉皇廟,昔日一片瓦礫的玉皇廟重新煥發了青春,四方香客絡繹不絕,成為當地一大景觀。重建的玉皇廟有五間正殿、三間廂房及一座山門,占地頗廣,建築錯落有致,整座廟鮮豔的大紅色與殿頂上的構件花紋相互增輝。

周興山夫婦二人自幼在周玉皇廟莊長大,對玉皇廟感情甚篤。現在,他們都是玉皇廟的道士,負責打掃道場,接待香客。

玉皇廟作為歷史遺存,真實記錄了當時的風風雨雨,為我們瞭解歷史打開了一扇視窗,成為今天人們憑弔千古、參觀遊覽的景點,也成為永城歷史文化的一部分而被載入史冊。

但凡聽說過楊家將的,都知道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故事。穆桂英之所以能夠大破天門陣,除了她自小習讀兵書之外,更有賴於一件神奇的法寶,那就是“降龍木”。據孟祥榮介紹,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時所用的“降龍木”,就是文冠果樹的樹幹。

文冠果樹大多生長在我國北方的陝西、寧夏、內蒙古,其木呈深紅色,紋理清晰,質地堅硬,故稱“降龍木”,有九年一結果之說。泰山廟內的這棵文冠果樹,每年春天銀花怒放,芳香撲鼻,沁人肺腑。孟祥榮說,文冠果樹1958年結了果實,該村小學少先隊員把果實寄給毛主席品嘗,深得毛主席喜愛,並覆信答謝,被當地百姓傳為佳話。

如今,太丘鎮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立足本地優勢,進一步豐富文化內涵,著力發展全域鄉村旅遊,而這棵古文冠果樹就在發展計畫之中。相信不久的將來,古文冠果樹獨特的文化韻味會吸引更多人前來參觀、旅遊。

古皂角樹:興衰更迭八百年

在陳集鎮孟寨村周玉皇廟莊,聳立著一棵古老的皂角樹,已有800餘年樹齡。這棵樹高20余米,直徑約1.5米,樹冠範圍達200餘平方米。古皂角樹經歷了無數災難和風雨洗禮,依然枝繁葉茂。

古皂角樹粗大的樹幹內,有一個大洞,深達兩米,可容兩三個成年人在裡面站立。樹幹完全朽空,整株大樹全靠粗厚的樹皮支撐生長,是極為罕見的自然奇觀,不禁令人讚歎這棵古皂角樹的生命力是何等頑強。

這棵古皂角樹在周玉皇廟莊人看來是福瑞的象徵。傳說淮海戰役後期,從徐州敗退下來的國民黨殘兵計畫在陳集梁油坊構築陣地,負隅頑抗。當國民黨探馬尋找梁油坊路過周玉皇廟莊時,正巧古皂角樹下站著一位老者,就問他梁油坊在哪。老者誤導他們,指著陳官莊楊油坊方向說還有幾十裡。結果淮海戰役最後的殲滅戰就在陳官莊打響了,使得陳集免受戰火摧殘。

古皂角樹旁有座玉皇廟,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玉皇廟歷史上屢遭劫難,曾多次修繕重建。2010年,周玉皇廟莊周興山等6人發動全莊人集資重建玉皇廟,昔日一片瓦礫的玉皇廟重新煥發了青春,四方香客絡繹不絕,成為當地一大景觀。重建的玉皇廟有五間正殿、三間廂房及一座山門,占地頗廣,建築錯落有致,整座廟鮮豔的大紅色與殿頂上的構件花紋相互增輝。

周興山夫婦二人自幼在周玉皇廟莊長大,對玉皇廟感情甚篤。現在,他們都是玉皇廟的道士,負責打掃道場,接待香客。

玉皇廟作為歷史遺存,真實記錄了當時的風風雨雨,為我們瞭解歷史打開了一扇視窗,成為今天人們憑弔千古、參觀遊覽的景點,也成為永城歷史文化的一部分而被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