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復旦教授的“朋友無用論”,這碗雞湯你喝嗎?

復旦大學、女教授、朋友是無用的,這幾個關鍵字就足以讓一條視頻爆紅網路。

經過仔細辨認,大家發現,這條視頻是幾年前復旦大學女教授陳果的一段講課節選,最近又被重新發佈在網路上,迅速躥紅。由於“朋友無用論”這樣的主題引發網路熱議。陳老師在視頻中所指的“無用”是“無功利之用”,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

許多網友贊同陳老師的觀點,尤其是陳老師說,真心的朋友“並不經常聯繫,但是卻無處不在。”

@王奮逗:說的太好!朋友不是用來利用的!現在好多人在乎人脈帶著功利心交朋友,

應該轉給他們看看這段視頻。

@Svnly:說到心理去了,自己獨立也就是不想爸爸媽媽,朋友一直為我操心,不想麻煩太多太多,所以學會越來越獨立,只要有人陪伴就夠了。

@想飛的喵喵:所以一直認為交朋走最重要是真心相映,“用”在最後面。以“用”為交友準則的朋友關係不能長久,甚至單純為了“用”而交朋友的人真的是讓人噁心。

@而而二二君_腐即萌:所以某種層面上,真正的朋友太難遇到。畢竟身邊動不動就,唉你幫我一下,唉麻煩你一下。這樣索取的人太多。而我來幫你,有事你就來找我,這樣奉獻的人太少。

但也有不少朋友指出,“用”是相對的,奉賢和愛對接受的朋友來說,也是有“用”的。

@臨寒竹:大學看過復旦陳果老師的視頻,說的挺好:君子淡如水。現在我覺得不夠對,至少不適合我,在我看來,

真正的好朋友就應該經常聯繫,交流最近所得的想法,相互學習、否定到認知,使彼此思想與時俱進,而這個過程是不該停止,好的朋友不是無用的,好的朋友都是亦師亦友的。?

@理查不接稿不接廣告:雖然我覺得找一個奉獻的物件也依然是屬於用,或者說是變相在滿足自己的一個需求。但需要劃分的是用的分類和其本質。

@浪呢個兒浪:情感和功利上的都是會隨著時間變化的,

伴著成長或上學或工作,有新朋友進也有老知己慢慢淡出。當然,就算是情感上的也是因為有著共同興趣或者某些聯繫,功利也罷,情感也罷,沒有一方完全付出而另一方只索取的朋友,所以不管什麼原因成為朋友,多為對方想想。

@奔騰的陽小一:我最好的朋友都是可以坦然麻煩他們的,任性鬧騰而不用擔心被嫌棄,經常聯繫因為怕越走越遠,雖說君子之交淡如水,

但是高處不勝寒,比不上人間煙火熱鬧多情,偶爾吵鬧,相依取暖。

但凡網上爆紅的作品,總有一番爭論。正反兩方看著,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關於朋友這個話題,與愛情一樣,幾乎成為永恆的討論對象。《莊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亞里斯多德說,友情最重要的不是接收愛,而是奉獻愛。馬克思說,人生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才是不容易;友誼總需要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古往今來,對於怎樣結交朋友的討論也從未停止。

每個在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也有自己交朋友的獨特方法。其實,只要能夠交到真心的朋友,何必在乎他“有沒有用”呢?

(中華網)

用熱情去灌溉,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古往今來,對於怎樣結交朋友的討論也從未停止。

每個在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也有自己交朋友的獨特方法。其實,只要能夠交到真心的朋友,何必在乎他“有沒有用”呢?

(中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