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畫家最偏愛的秋色叢林,遇見“中國楓葉之都”!我竟樂不思蜀了

北方人對於“本溪”這個名字大概是不陌生了,既是中國的“楓葉之都”又是“地質博物館”,初學地理時就會在課本中遇見這座著名的鋼鐵城市了。而今日一見,竟是樂不思蜀了…

趁著秋日的假期,從大連出發,沿著鶴大高速公路,奔往本溪的大石湖、老邊溝、羊湖溝,感受一番無邊的秋色!

六個小時抵達了丹東市賽馬鎮,迎著正午的日光,匆匆奔往本溪大石湖國家森林公園。這裡是中華楓葉之路、遼東走廊、本溪旅遊大環線上的一個重點旅遊點,

有著五龍湖、冰淩峽、木蘭穀三個遊覽區。

五龍湖是大石湖景區入口至木蘭穀入口的一段河谷風光區。顯而易見的是這裡的湖、灘、瀑次第相連!尤以“五湖四瀑”最為壯觀。我想,五龍湖應該是大石湖景區的魂,天生麗質,遐邇聞名。

“五湖四瀑”階梯式排列在陡峭的山澗之中,

湖水湛藍清澈,瀑聲如雷貫耳,驚心動魄。

嶺嶺開杜鵑,山山有紅葉,溪水潺潺,巨石壘壘,不僅是春季觀花、秋天賞葉的好去處,更是消夏的好地方。

平日裡這裡幽靜恬然,正值國慶黃金周,遊人如織,行進緩慢,只好儘量找一些人少的縫隙拍照,

但那鮮豔而豐富的湖光山影,也“謀殺”了我幾百次快門。

日暮而歸,現在只好戀戀不捨地去往住地。

都說入鄉隨俗,匆匆的幾日旅行中最能入鄉的方法就是住在農家院中。我們的住地選擇在大石湖景區和老邊溝景區之間的一個岔路口,

房間是農家的火炕。

早晨伴著陽光起床,發現屋後有一條小河,河水在陽光下水汽蒸騰,趕緊拿出相機拍幾張。看來不論何時何地,風景總在那裡,只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啊!

清晨,看遠山已經升起騰騰雲霧,駕車奔往不遠處的老邊溝國家地質公園,這裡有擁硌河、石陣坡和萬象穀三大流覽區。

你若親眼與它相見,才會感慨,這是一個美麗而富饒、古老而時尚、神奇而多彩的人間仙境!她因綿綿的群山而美,因潺潺的流水而秀,更因“層林盡染,五彩花山”的楓葉而名揚天下。

金秋十月,這裡更是以那漫山遍野的紅葉而成為攝影愛好者的聖地,藝術家的天堂。

曾有人發出這樣的讚歎:“一進老邊溝,環遊山水間;留連風景畫,眷戀忘歸返;奇美疑仙境,何思界外天?融身康樂地,增壽延華年!”

進去一看,紅楓、綠石、秀水、青山,不美得樂不思蜀才怪!

吃過頗有特色的當地農家午飯,我們一群不辭辛苦的“色友”,又奔向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洋湖溝”。

這裡最早被稱為“養胡溝”,聽說是養“鬍子”的地方。解放前,這裡的深山老林中是土匪藏身的地方。1999年以前本桓線沒修通時,已有大批畫家追尋美景,爬山涉水來到此地寫生,故又被稱為“畫家村”。

畫家喜歡的地方,景色一定錯不了,和攝影家發現的地方一樣,也許過幾年很快就會變成知名景點,然後開發收費了。

洋湖溝在本溪與桓仁兩縣交匯處,洋湖溝至今還保存著原始次生林!茂密的森林植被,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置身其中真的會把自己交還給自然,返樸歸真!

沿著村裡的柏油路一走,紅、黃、綠色的各式樹葉或掛在枝頭或飄落在溝底溪畔,顏色極為豐富。

遠看漫山遍野,顏色各異的紅葉高低錯落很是好看,尤其在靠近水邊有倒影的地方,好像是畫中畫一般,就像在本已作好的油畫裡又憑空增加了想像的空間。

一旦置身這段畫廊般的山路,樹影山色帶給你的感覺可以說極為震撼,讓你的心也隨之沸騰。同行的一位大姐說:這裡不收門票,景色卻絲毫不遜色前兩個景點,不花錢的風景一定要看個仔細……

回大連的路上,並不覺得疲勞,翻看著鏡頭裡記錄下的秋日,忍不住吟詩一首《本溪秋色》:

漫天的彩霞向大地一潑,

就成了本溪那裡的秋天。

大石湖老邊溝洋湖溝,

溝溝坎坎裝滿秋的斑斕。

赤橙黃綠青藍紫,

每一種色彩都有依據。

紅黃藍綠的純色,

混合色彩的層次,

最高明的畫家也難以摹仿。

天空藍得令人感傷,

瀑布被紅黃的葉子掩藏,

玉米和五味子收穫後的田野,

依然金光閃閃。

晨霧冉冉升起,

小河依偎著村莊緩緩流淌。

如果不在本溪,

關於秋的萬種風情,

根本無法想像。

掬一捧秋月擷一枚紅葉,

山水和季節一起陶醉,

晴空一鶴排雲上。

清晨,看遠山已經升起騰騰雲霧,駕車奔往不遠處的老邊溝國家地質公園,這裡有擁硌河、石陣坡和萬象穀三大流覽區。

你若親眼與它相見,才會感慨,這是一個美麗而富饒、古老而時尚、神奇而多彩的人間仙境!她因綿綿的群山而美,因潺潺的流水而秀,更因“層林盡染,五彩花山”的楓葉而名揚天下。

金秋十月,這裡更是以那漫山遍野的紅葉而成為攝影愛好者的聖地,藝術家的天堂。

曾有人發出這樣的讚歎:“一進老邊溝,環遊山水間;留連風景畫,眷戀忘歸返;奇美疑仙境,何思界外天?融身康樂地,增壽延華年!”

進去一看,紅楓、綠石、秀水、青山,不美得樂不思蜀才怪!

吃過頗有特色的當地農家午飯,我們一群不辭辛苦的“色友”,又奔向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洋湖溝”。

這裡最早被稱為“養胡溝”,聽說是養“鬍子”的地方。解放前,這裡的深山老林中是土匪藏身的地方。1999年以前本桓線沒修通時,已有大批畫家追尋美景,爬山涉水來到此地寫生,故又被稱為“畫家村”。

畫家喜歡的地方,景色一定錯不了,和攝影家發現的地方一樣,也許過幾年很快就會變成知名景點,然後開發收費了。

洋湖溝在本溪與桓仁兩縣交匯處,洋湖溝至今還保存著原始次生林!茂密的森林植被,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置身其中真的會把自己交還給自然,返樸歸真!

沿著村裡的柏油路一走,紅、黃、綠色的各式樹葉或掛在枝頭或飄落在溝底溪畔,顏色極為豐富。

遠看漫山遍野,顏色各異的紅葉高低錯落很是好看,尤其在靠近水邊有倒影的地方,好像是畫中畫一般,就像在本已作好的油畫裡又憑空增加了想像的空間。

一旦置身這段畫廊般的山路,樹影山色帶給你的感覺可以說極為震撼,讓你的心也隨之沸騰。同行的一位大姐說:這裡不收門票,景色卻絲毫不遜色前兩個景點,不花錢的風景一定要看個仔細……

回大連的路上,並不覺得疲勞,翻看著鏡頭裡記錄下的秋日,忍不住吟詩一首《本溪秋色》:

漫天的彩霞向大地一潑,

就成了本溪那裡的秋天。

大石湖老邊溝洋湖溝,

溝溝坎坎裝滿秋的斑斕。

赤橙黃綠青藍紫,

每一種色彩都有依據。

紅黃藍綠的純色,

混合色彩的層次,

最高明的畫家也難以摹仿。

天空藍得令人感傷,

瀑布被紅黃的葉子掩藏,

玉米和五味子收穫後的田野,

依然金光閃閃。

晨霧冉冉升起,

小河依偎著村莊緩緩流淌。

如果不在本溪,

關於秋的萬種風情,

根本無法想像。

掬一捧秋月擷一枚紅葉,

山水和季節一起陶醉,

晴空一鶴排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