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朝歷代皇帝對待貪官是什麼態度?

朱元璋早年由於家庭和本人曾受盡貪官欺壓,所以本能地對官員貪污賄賂就極為痛恨。

明朝建立之後,他發誓要把自己的政權建成一個徹底沒有貪賄的王朝。他從“寬民嚴官”的執政理念出發,

一開始就對各級官員採取了高壓態勢,極盡整飭之能事,其手段幾乎到了殘酷的程度。這種高壓態勢一直延續了兩任皇帝,再之後的皇帝們對貪賄懲治就有點兒忽松忽緊,貪官的數量也就與政策風向標相同步而忽多忽少。

這期間,

有位叫劉觀的明政府高官(相當於現監察部部長),屢次因貪賄坐罪,三起三落。幾任皇帝對他的處理過程,基本上體現了明朝初年反貪污賄賂的軌跡。

在歷史上與其他朝代相比,明朝早期的官員有三個“最”:一是工資最低,二是權力最小,三是被殺最多。這是因為朱元璋從骨子裡就十分輕視他們,認為他們只不過是朱家王朝的打工者而已。既然是打工者,老闆就與他們沒有任何感情,

對待他們就異常冷酷無情。

比如,朱元璋給府縣一把手的工資,僅僅勉強能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而府縣其他開支,包括機關雇員工資、辦公、辦案、接待、車馬、人情來往等一切日常開支,國家一概不管。逼得官員們只有靠貪污受賄來維持。

那時的官員,凡是能維持機關正常運轉,或者官做得比較風光的,幾乎沒有不是靠貪污受賄來維持資金來源的。

即使這樣被人歧視,

這樣沒有油水,甚至還有生命之憂,當時人們對當官仍然趨之若騖,男兒們仍然認為這是人生價值的最大體現, 削尖腦袋也要往官員隊伍中擠。

就在朱元璋大殺貪官的1385年,保定府的雄縣就有一個叫劉觀的人,頭懸樑錐刺股歷經無數春夏寒暑,靠自己的本事考中了進士。雖然他就要走進血雨腥風充滿險惡的官場,迎接他的必是吉凶難測,生死未蔔。

但消息傳來劉觀仍然喜不自勝,

因為他盤算著,只要脫穎而出走進官場,自己就是人上人、佼佼者,其風光巳經代替了風險。

皇榜題名之後,吏部將劉觀派到山西太谷縣做了個縣丞(相當於副縣長)。但劉觀目標很高,不想在基層長幹,便開始鑽營活動,不到一年就跑關係活動到了中央機關,任了個監察禦史,從此開始了他在監察部門工作的生涯。在這崗位上一干就是10年,這期間他對自己要求嚴格,

一心上進,直到1397年。

朱元璋便破格提拔他為左僉都禦史(相當於現監察部副部長)。

史書上說,就在他當了左僉都禦史以後,曾經因為出了事而被捕入獄,但並沒有說是什麼事。在反貪賄為朱元璋工作重心的時期,想必一個掌握官員生殺大權的高官,出事恐怕也與貪污受賄有關,不會是別的事。這是劉觀政治生涯中第一次坐罪。

還是他的活動能量大,入獄時間不長,經他運作就被釋放。釋放後朱元璋任命他出任嘉興知府。他是無論如何不願當明朝的地方官,正不想去時,恰值他父親去世,便以守喪為由辭官回了雄縣考家。

他在雄縣家鄉閒置6年,明朝皇帝已經換了兩茬,現在是成祖朱棣當政。

成祖朱棣有太祖朱元璋遺風,行事嚴苛,對腐敗也毫不留情。書上說他常常“指忠臣為奸党,甚者加族誅、掘塚,妻女發浣衣局、教坊司,親黨謫戍,違抗者即盡殺戮”。看來朱棣對貪官的處理不在朱元璋之下,也是夠狠的。

已經在家閑得不耐煩的劉觀,這時開始要求出來工作。經他的一番努力,于永樂元年(西元1403年),朱棣提拔他為雲南按察使,還是他的老本行監察工作。但還未赴任出發,中央的任命又變了,改為戶部右侍郎(相當於現財政部副部長)。工作了只一年,永樂二年(西元1404年),又調任左副都禦史,回到了他的原單位。

劉觀複職後,一切得心應手,工作幹得不錯。

永樂六年(西元 1408年),禮部尚書鄭賜病逝,於是升劉觀為禮部尚書,成了正部級。

同年十二月,又與刑部尚書呂震互換官職。頻繁換官,而且都是要職,可見他在朱棣皇帝心目中的分量。

但這時劉觀有些飄飄然,對自己要求開始不夠嚴格。受賄行私,搞特殊,講排場,坐轎超標,各種問題開始暴露。監國的皇太子發現了他這些問題,對其進行批評。事情反映到朱棣那兒,朱棣按照“大臣有小的過失,不應當就給予折振”的原則,特地賜書詔諭皇太子,讓他不要太認真,朱棣就這樣把事情壓下了。

也是為了保護他,朱棣有意先調他出中央機關一段時間。適逢永樂八年(1410年)涼州羌族叛亂,朱棣便任命費獻為都督、劉觀為參贊軍事,前去率師征討。結果仗打得一塌糊塗,劉觀驕傲自滿,把征討視同兒戲,嚴重失職。朱棣一氣之下,將劉觀一捋到底,調回朝廷當了個一般吏員。

這次挫折不小。劉觀在這個小吏員的崗位上一過就是5年,一直熬到永樂十三年(西元1415年),朱棣才重新啟用他,並提拔讓他重新做了左副都禦史。

劉觀看來做監察工作是個行家裡手,一回到任上就嶄露頭角。很快朱棣又提他為左都禦史,成了這個監察部門的一把手。這期間他除去做好中央監察業務工作外,還多次奉命督辦通浚河漕,巡撫各地考察官吏,任務都完成得不錯。

通過對劉觀的態度,可見朱棣在反貪賄以及管理保護使用官員上,除去有峻刑厲法的一面之外,與朱元璋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已有所區別。不過也正是這一區別,為劉觀以後的更嚴重的坐罪埋下了伏筆。

朱棣去世前後,明初緊繃的反腐敗之弦已經開始松了下來。

繼任朱棣皇位的是仁宗朱高熾。過去由於朱棣對劉觀的重視,朱高熾即位後(西元1425年),也對劉觀高看一眼,除去讓他繼續主管監察部門之外,還讓他兼任太子的老師(太子少保),並破天荒地同時給他開了兩份俸祿,這在明朝時絕無僅有,可見仁宗對其之厚。

如此風光地被重用,這時的劉觀開始忘乎所以,並有了撥弄是非、隨便整人的毛病。

最突出的一件事是,當時的大理寺少卿(相當於現最高法院副院長)戈謙多次上書說事,仁宗嫌他說話囉唆不得要領感到厭煩,經常批評他。

這本是一件小事,戈謙作為一個部門副職,一見皇帝就緊張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作為監察部長和太子老師的劉觀,竟然落井下石,趁機偷偷發動他的下屬十四道監察禦史上書說戈謙的壞話。

從這以後人們徹底看清了劉觀的人品,機關幹部們開始鄙視他,認為他做人有點兒不地道,大家心照不宣地有意躲避他。

朱高熾這個皇帝與父親朱棣以及爺爺朱元璋大不一樣,“性甚仁恕謙卑”。這還不算,本來自己本事不大,他還有意要對父親和爺爺所實行的反貪腐的政策進行改革修正,想自己另搞一套。

剛即位,就對劉觀說了一些謙虛的話:我當皇帝經驗不足,你們都是咱國的大臣,如我處事有不正確的地方,你們就及時告訴我,我會及時改過的。

接著又召大學士楊士奇、楊榮、金幼孜過來,對他們亮出了自己的執政態度:這幾年國家法制開始亂了起來,官場紀律也有些鬆弛,這我是知道的。但現在有關部門報的所謂大案,都是舞文弄法妄加之罪。所以我考慮,今後凡是死刑,一定要再三斟酌,執法部門不能對此疏忽,也不能甯當酷吏還不感到慚愧。從今以後凡審重要犯人,你們三人必須一塊兒審理定案,如發現冤情,不管多複雜都要認真複查。

接下來,朱高熾又召劉觀、大理寺卿虞謙,對他們說,“過去,你們執法部門都把誣陷人當做功勞,抓住政府工作人員們的一句話、一個字,就以誹鎊論處,甚至弄得人家家破人亡,還不讓人家申怨解辯。最近,這種風氣又開始出現。你們想想,治理國家需要聽取大家的意見,大家都害怕誰還敢說話?不能再動輒就說是誹謗了。”政策進一步放寬。

楊士奇按照仁宗朱高熾的指示,立即擬好了一份文件。檔中說,今後凡是對官員貶滴、抄家、死刑,執法部門必須上報,如果多次上報都不能獲准,你們就不能執行,這要成為定制。以後各執法機關一律不能再用鞭打的刑法,更不能用宮刑而讓人絕後。除去謀反者之外,一律不能再牽連家人,另外凡是舉報誹謗者一律不再立案。

仁宗徹底拋棄了朱元璋、朱棣所開創的反貪賄的格局。他對先輩們形成的對貪賄的高壓態勢開了減壓的口子,官員隊伍原有的緊張一下子鬆弛下來。

一些高級官員開始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本人和家屬子女也迅速蹇意欲動。整個官員隊伍,尤其在政權高層官員心中,開始紅塵萬丈,言必以實惠說事,官商勾結,權錢共謀,奢靡消費之風迅速刮動。

正當官場風氣按照仁宗的思路迅速惡化之時,只不到一年時間仁宗就去世了。

接下來即位的是宣宗朱瞻基。這個朱瞻基的性格比較複雜。

—方面他繼承仁宗的路子,提倡以人為本,多有惠政。甚至,他經常批評監察部劉觀,嫌他們上報案件過多、過濫。說對人要寬厚,能不立案的就不要立案。為此,監察部門每次上報案件都是一壓再壓,一減再減,一拖再拖。

就這樣,每次報案,劉觀還特別緊張。報案時只要見宣宗不高興,劉觀就不敢把上報材料拿出來,扭頭偷偷給他的隨從說,趕緊告訴刑庭的人,這事先放放,下來再說吧。這案子很可能就不了了之。

另一方面,宣宗對貪官污吏,即使是公卿大臣,也敢於下手。也曾經處理過不少腐敗官員,比如禦史沈瑞接受賄賂案,宣宗說:“禦史本是朝廷耳目,今受重賂,是耳目蔽矣。”把他謫戍遼東。

工部尚書吳中私自把公家的木料、磚瓦贈送給別人蓋房,也被下獄。他還責成各級官紳民等,大力推薦廉潔官員,然後給予重用,出任府、州職務。明史上許多有名的循吏清官就出在他這個階段。

也就是在這期間,宣宗高調處理了劉觀。

從仁宗開始的風行全國的公款吃喝玩樂之風,到宣宗時已經十分嚴重。那時候從京城到府縣,各個飯店都人滿為患,飯店門前官轎、 官車雲集。官員們天天大吃大喝,宴會聚樂,互相請客。大家都以奢侈相尚,飯局比規格、比檔次,還讓小姐作陪。不僅如此,監察部門也帶頭參與其中。

作為監察部門之長的劉觀更是有請必到,還在飯局中多次接受賄賂。行賄之人送了禮下來就到處嚷嚷,別人聽說後也就向劉觀行賄辦私事。這還不算,劉觀的兒子劉輻,利用父親的地位和影響,公開索要賄賂,甚至包攬訴訟,大肆聚斂錢財。劉觀對此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憑兒子胡作非為。

劉觀的副手們以及其他官員,見頭頭都這樣,索性也都貪污受賄放縱無所顧忌起來,高官子弟們也紛紛仿效劉觀兒子的做法,胡作非為無所不用其極。導致監察部門的風氣嚴重惡化,給全國帶了個很壞的頭。

宣宗發現了這個問題。宣德三年(西元1428年)六月,一天罷朝後,宣宗便將大學士楊士奇、楊榮召到文華門,私下問他們,太祖那時候,朝臣們都謹慎清廉,克己自守,可現在的官員們卻貪濁成風,這是什麼原因呢?

楊士奇回答道,太祖時是不錯,成祖中期以前也不錯,到成祖末期這種情況就開始出現了,如今更為嚴重。楊榮補充說道,成祖後期雖然有了貪濁之風,但也就是出了個貪官方賓(時任兵部尚書,恃寵貪恣),其他人的嚴重程度還沒有超過方賓的,現在可就不一樣嘍。

宣宗問道,今天誰是最嚴重的?楊榮回答說,劉觀。

宣宗聞之牙齒咬得咯咯響,立即問,誰可以代替劉觀的職務?楊士奇、楊榮當即推薦了通政使顧佐。

宣宗於是將劉觀外派去巡視河道,任用顧佐為監察部門首長。禦史們見劉觀被貶,不再怕他報復,便趁機紛紛上奏章彈劾劉觀,並且涉及劉觀之子劉輻許多貪贓枉法之事。宣宗閱後大怒,於是下令立即逮捕劉觀父子!

逮捕後,宣宗拿出彈劾他們父子的奏章給他們看。劉觀當即就上疏為自己辯解,不承認這些上告材料上說的事。宣宗更加惱怒,又把廷臣們先後送上的密奏全部搬出來,甩給他看。這些材料中有的枉法受賄金額達千金。劉觀一看傻了眼,這才認罪。於是宣宗將他們父子下到錦衣衛獄中,決定次年再處以極刑。

楊士奇、楊榮請求免其一死。宣宗念其舊情,就將劉觀的兒子劉輻發配遼東,命劉觀隨同前往,算是免了他的死罪。劉觀後來病死在了遼東。

此事之後,宣德七年(西元1432年),宣宗又命令掌政風的官員們考察奏免官吏中有貪污行為的人,該朝風氣開始有些好轉。宣宗感慨地說,幸虧那時罷免了劉觀,要不這國家的風紀和法度不知要壞到什麼程度呢。

但是到英宗之後,明朝貪賄之風又逐年抬頭。到明朝中後期貪賄如潮湧而來,已經遍佈明政權整個肌體的每一個細胞,直到無法收拾。

先前造物主眷顧大明初期政權,好不容易苦海掙扎登上了一葉沒有貪賄的方舟,從朱高熾開始又糊糊塗塗跳回了大海,等到明末幾位皇帝嗆水再喊救命時,那方舟已經無影無蹤了。

釋放後朱元璋任命他出任嘉興知府。他是無論如何不願當明朝的地方官,正不想去時,恰值他父親去世,便以守喪為由辭官回了雄縣考家。

他在雄縣家鄉閒置6年,明朝皇帝已經換了兩茬,現在是成祖朱棣當政。

成祖朱棣有太祖朱元璋遺風,行事嚴苛,對腐敗也毫不留情。書上說他常常“指忠臣為奸党,甚者加族誅、掘塚,妻女發浣衣局、教坊司,親黨謫戍,違抗者即盡殺戮”。看來朱棣對貪官的處理不在朱元璋之下,也是夠狠的。

已經在家閑得不耐煩的劉觀,這時開始要求出來工作。經他的一番努力,于永樂元年(西元1403年),朱棣提拔他為雲南按察使,還是他的老本行監察工作。但還未赴任出發,中央的任命又變了,改為戶部右侍郎(相當於現財政部副部長)。工作了只一年,永樂二年(西元1404年),又調任左副都禦史,回到了他的原單位。

劉觀複職後,一切得心應手,工作幹得不錯。

永樂六年(西元 1408年),禮部尚書鄭賜病逝,於是升劉觀為禮部尚書,成了正部級。

同年十二月,又與刑部尚書呂震互換官職。頻繁換官,而且都是要職,可見他在朱棣皇帝心目中的分量。

但這時劉觀有些飄飄然,對自己要求開始不夠嚴格。受賄行私,搞特殊,講排場,坐轎超標,各種問題開始暴露。監國的皇太子發現了他這些問題,對其進行批評。事情反映到朱棣那兒,朱棣按照“大臣有小的過失,不應當就給予折振”的原則,特地賜書詔諭皇太子,讓他不要太認真,朱棣就這樣把事情壓下了。

也是為了保護他,朱棣有意先調他出中央機關一段時間。適逢永樂八年(1410年)涼州羌族叛亂,朱棣便任命費獻為都督、劉觀為參贊軍事,前去率師征討。結果仗打得一塌糊塗,劉觀驕傲自滿,把征討視同兒戲,嚴重失職。朱棣一氣之下,將劉觀一捋到底,調回朝廷當了個一般吏員。

這次挫折不小。劉觀在這個小吏員的崗位上一過就是5年,一直熬到永樂十三年(西元1415年),朱棣才重新啟用他,並提拔讓他重新做了左副都禦史。

劉觀看來做監察工作是個行家裡手,一回到任上就嶄露頭角。很快朱棣又提他為左都禦史,成了這個監察部門的一把手。這期間他除去做好中央監察業務工作外,還多次奉命督辦通浚河漕,巡撫各地考察官吏,任務都完成得不錯。

通過對劉觀的態度,可見朱棣在反貪賄以及管理保護使用官員上,除去有峻刑厲法的一面之外,與朱元璋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已有所區別。不過也正是這一區別,為劉觀以後的更嚴重的坐罪埋下了伏筆。

朱棣去世前後,明初緊繃的反腐敗之弦已經開始松了下來。

繼任朱棣皇位的是仁宗朱高熾。過去由於朱棣對劉觀的重視,朱高熾即位後(西元1425年),也對劉觀高看一眼,除去讓他繼續主管監察部門之外,還讓他兼任太子的老師(太子少保),並破天荒地同時給他開了兩份俸祿,這在明朝時絕無僅有,可見仁宗對其之厚。

如此風光地被重用,這時的劉觀開始忘乎所以,並有了撥弄是非、隨便整人的毛病。

最突出的一件事是,當時的大理寺少卿(相當於現最高法院副院長)戈謙多次上書說事,仁宗嫌他說話囉唆不得要領感到厭煩,經常批評他。

這本是一件小事,戈謙作為一個部門副職,一見皇帝就緊張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作為監察部長和太子老師的劉觀,竟然落井下石,趁機偷偷發動他的下屬十四道監察禦史上書說戈謙的壞話。

從這以後人們徹底看清了劉觀的人品,機關幹部們開始鄙視他,認為他做人有點兒不地道,大家心照不宣地有意躲避他。

朱高熾這個皇帝與父親朱棣以及爺爺朱元璋大不一樣,“性甚仁恕謙卑”。這還不算,本來自己本事不大,他還有意要對父親和爺爺所實行的反貪腐的政策進行改革修正,想自己另搞一套。

剛即位,就對劉觀說了一些謙虛的話:我當皇帝經驗不足,你們都是咱國的大臣,如我處事有不正確的地方,你們就及時告訴我,我會及時改過的。

接著又召大學士楊士奇、楊榮、金幼孜過來,對他們亮出了自己的執政態度:這幾年國家法制開始亂了起來,官場紀律也有些鬆弛,這我是知道的。但現在有關部門報的所謂大案,都是舞文弄法妄加之罪。所以我考慮,今後凡是死刑,一定要再三斟酌,執法部門不能對此疏忽,也不能甯當酷吏還不感到慚愧。從今以後凡審重要犯人,你們三人必須一塊兒審理定案,如發現冤情,不管多複雜都要認真複查。

接下來,朱高熾又召劉觀、大理寺卿虞謙,對他們說,“過去,你們執法部門都把誣陷人當做功勞,抓住政府工作人員們的一句話、一個字,就以誹鎊論處,甚至弄得人家家破人亡,還不讓人家申怨解辯。最近,這種風氣又開始出現。你們想想,治理國家需要聽取大家的意見,大家都害怕誰還敢說話?不能再動輒就說是誹謗了。”政策進一步放寬。

楊士奇按照仁宗朱高熾的指示,立即擬好了一份文件。檔中說,今後凡是對官員貶滴、抄家、死刑,執法部門必須上報,如果多次上報都不能獲准,你們就不能執行,這要成為定制。以後各執法機關一律不能再用鞭打的刑法,更不能用宮刑而讓人絕後。除去謀反者之外,一律不能再牽連家人,另外凡是舉報誹謗者一律不再立案。

仁宗徹底拋棄了朱元璋、朱棣所開創的反貪賄的格局。他對先輩們形成的對貪賄的高壓態勢開了減壓的口子,官員隊伍原有的緊張一下子鬆弛下來。

一些高級官員開始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本人和家屬子女也迅速蹇意欲動。整個官員隊伍,尤其在政權高層官員心中,開始紅塵萬丈,言必以實惠說事,官商勾結,權錢共謀,奢靡消費之風迅速刮動。

正當官場風氣按照仁宗的思路迅速惡化之時,只不到一年時間仁宗就去世了。

接下來即位的是宣宗朱瞻基。這個朱瞻基的性格比較複雜。

—方面他繼承仁宗的路子,提倡以人為本,多有惠政。甚至,他經常批評監察部劉觀,嫌他們上報案件過多、過濫。說對人要寬厚,能不立案的就不要立案。為此,監察部門每次上報案件都是一壓再壓,一減再減,一拖再拖。

就這樣,每次報案,劉觀還特別緊張。報案時只要見宣宗不高興,劉觀就不敢把上報材料拿出來,扭頭偷偷給他的隨從說,趕緊告訴刑庭的人,這事先放放,下來再說吧。這案子很可能就不了了之。

另一方面,宣宗對貪官污吏,即使是公卿大臣,也敢於下手。也曾經處理過不少腐敗官員,比如禦史沈瑞接受賄賂案,宣宗說:“禦史本是朝廷耳目,今受重賂,是耳目蔽矣。”把他謫戍遼東。

工部尚書吳中私自把公家的木料、磚瓦贈送給別人蓋房,也被下獄。他還責成各級官紳民等,大力推薦廉潔官員,然後給予重用,出任府、州職務。明史上許多有名的循吏清官就出在他這個階段。

也就是在這期間,宣宗高調處理了劉觀。

從仁宗開始的風行全國的公款吃喝玩樂之風,到宣宗時已經十分嚴重。那時候從京城到府縣,各個飯店都人滿為患,飯店門前官轎、 官車雲集。官員們天天大吃大喝,宴會聚樂,互相請客。大家都以奢侈相尚,飯局比規格、比檔次,還讓小姐作陪。不僅如此,監察部門也帶頭參與其中。

作為監察部門之長的劉觀更是有請必到,還在飯局中多次接受賄賂。行賄之人送了禮下來就到處嚷嚷,別人聽說後也就向劉觀行賄辦私事。這還不算,劉觀的兒子劉輻,利用父親的地位和影響,公開索要賄賂,甚至包攬訴訟,大肆聚斂錢財。劉觀對此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憑兒子胡作非為。

劉觀的副手們以及其他官員,見頭頭都這樣,索性也都貪污受賄放縱無所顧忌起來,高官子弟們也紛紛仿效劉觀兒子的做法,胡作非為無所不用其極。導致監察部門的風氣嚴重惡化,給全國帶了個很壞的頭。

宣宗發現了這個問題。宣德三年(西元1428年)六月,一天罷朝後,宣宗便將大學士楊士奇、楊榮召到文華門,私下問他們,太祖那時候,朝臣們都謹慎清廉,克己自守,可現在的官員們卻貪濁成風,這是什麼原因呢?

楊士奇回答道,太祖時是不錯,成祖中期以前也不錯,到成祖末期這種情況就開始出現了,如今更為嚴重。楊榮補充說道,成祖後期雖然有了貪濁之風,但也就是出了個貪官方賓(時任兵部尚書,恃寵貪恣),其他人的嚴重程度還沒有超過方賓的,現在可就不一樣嘍。

宣宗問道,今天誰是最嚴重的?楊榮回答說,劉觀。

宣宗聞之牙齒咬得咯咯響,立即問,誰可以代替劉觀的職務?楊士奇、楊榮當即推薦了通政使顧佐。

宣宗於是將劉觀外派去巡視河道,任用顧佐為監察部門首長。禦史們見劉觀被貶,不再怕他報復,便趁機紛紛上奏章彈劾劉觀,並且涉及劉觀之子劉輻許多貪贓枉法之事。宣宗閱後大怒,於是下令立即逮捕劉觀父子!

逮捕後,宣宗拿出彈劾他們父子的奏章給他們看。劉觀當即就上疏為自己辯解,不承認這些上告材料上說的事。宣宗更加惱怒,又把廷臣們先後送上的密奏全部搬出來,甩給他看。這些材料中有的枉法受賄金額達千金。劉觀一看傻了眼,這才認罪。於是宣宗將他們父子下到錦衣衛獄中,決定次年再處以極刑。

楊士奇、楊榮請求免其一死。宣宗念其舊情,就將劉觀的兒子劉輻發配遼東,命劉觀隨同前往,算是免了他的死罪。劉觀後來病死在了遼東。

此事之後,宣德七年(西元1432年),宣宗又命令掌政風的官員們考察奏免官吏中有貪污行為的人,該朝風氣開始有些好轉。宣宗感慨地說,幸虧那時罷免了劉觀,要不這國家的風紀和法度不知要壞到什麼程度呢。

但是到英宗之後,明朝貪賄之風又逐年抬頭。到明朝中後期貪賄如潮湧而來,已經遍佈明政權整個肌體的每一個細胞,直到無法收拾。

先前造物主眷顧大明初期政權,好不容易苦海掙扎登上了一葉沒有貪賄的方舟,從朱高熾開始又糊糊塗塗跳回了大海,等到明末幾位皇帝嗆水再喊救命時,那方舟已經無影無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