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訪愛野公園“老楊”:藍天白雲下才是最好的健身場所

雖是85後,楊琪斌卻更願意別人叫他“老楊”,他說:“10年前在caster跳街舞時, 很多前輩年齡比我小,被叫了一次之後,就莫名其妙的延續到了現在,自己也就習慣了” 。

初識老楊,陽光大男孩的形象,

讓人不免覺得與這個稱呼頗有幾分格格不入。但一身街頭範十足的裝扮,倒與愛野公園潮酷的定位不謀而合。

趁著天氣放晴,易體網來到位於愚園路的第一家愛野公園樣板樓頂,探訪滬上首家屋頂健身場所的同時, 聽創始人老楊分享了他的健身之道和創業邏輯。

始於健身愛好 源於戶外市場潛力

“周圍風景一覽無餘,抬頭便是藍天白雲,耳旁是徐徐吹過的清風”,對整日坐在辦公室裡的小編來說,這樣的採訪場合倒是頭一次,也註定是難忘的一次。許是開放環境的輕鬆自在,又或是老楊的熱情,採訪不像往日那般嚴肅,更像是老朋友之間輕鬆自在的暢聊。

首先談及的健身話題,老楊便滔滔不絕,已經堅持健身十餘年的他,

確實也有這個話語權,“健身讓我變得更有力量,收穫了許多朋友,同時也改變著身邊的人”。

受影響最大的人便是自己的父親,老楊坦言,以前是“沙發土豆”一族的父親,在自己的影響下走進了健身房,每天堅持打卡健身,不但身體愈發健康,整個家庭也變得更加有活力。

也因此,老楊雖有過在金融行業、世界500強、複星集團就職的豐富經歷,但同時還開設著兩家健身工作室,

這也使得他對整個行業的瞭解比別人更加敏銳和超前。在全民健身大浪潮和戶外運動優勢凸顯的雙重背景下,“愛野公園”便應運而生。

而對於選擇樓頂,老楊顯然也是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首先他認為,樓頂常年處在荒廢狀態,以眼前的第一家樣板樓頂為例,沒開發之前被樓下的大爺大媽用來種蔬菜,開發完之後價值無限擴大。其次,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樓頂算是經濟型的選擇。

中國的健身場館遠遠不夠,但健身本應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選擇樓頂也更加貼近大眾生活。

從最初的想法到落地實施僅花費3個月時間,今年8月份愛野公園正式對外運營。這樣的高效率也得益于四位合夥人的默契配合,地產洽談、教練資源尋找、市場推廣各司其職,分工明確。

不做健身房 專注于整合運動資源的大平臺

除了看重戶外運動的市場潛力,

創業的初衷也蘊含著老楊一直以來的心願,打破不同健身組織之間故步自封、互相排斥的行業病態,這樣的出發點也決定了愛野公園的基因,不是健身房,而是一個彙聚運動資源的大平臺。

通過篩選、整合好的運動資源,以日常課程、市集、賽事、party等線下體驗為主的形式呈現出來。為符合樓頂炫酷的定位,彙聚的運動資源也不同于普通健身房,目前已經入駐了跑酷、瑜伽、馬伽術、街頭健身等內容。

在具體的盈利模式上,針對B端與C端各有不同,老楊也有著他的一套思路,針對B端的空間租賃佔據最大份額,此外,還會配合企業做團建活動。隨著樓頂裝修的不斷完善,還延伸出了像商業接拍之類的輔助業務,歌手黃玲就曾光顧,另外也吸引了網紅群體來此商拍。

C端收入以門票和課程為主,目前門票定價為50元一天,課程統一價格88元。

十一國慶期間上線了“能量超市”的活動。截止目前,對外正式開放2個月時間,接待人次近千人,與30多家時尚、運動類品牌達成了合作,下一次能量超市的活動也將于明年春季上線,屆時將會有更多運動元素加入其中。

開發特色主題樓層 快速複製成重點

另闢蹊徑的樓頂雖是引流點,但也承受著比室內更多的變數,老楊表示,一開始自己也很忐忑,但兩個月時間下來,完全打消了這方面的疑慮,不同氣溫應對著不同受眾群體,課程設置也隨之變動,高溫嚴寒的極端天氣往往成了外國友人的主場。

提及不可避免的下雨天,老楊則做了雙重考慮。首先,設置移動棚,其次,根據樓頂原有的結構改造室內棚,為確保萬無一失,愚園路的首家樣板樓層,還有專門的室內場地作為備選,主要以瑜伽運動為主。

團隊計畫在今年年底前再開發5至10個樓頂,因為較輕的模式,最大的投資集中在裝修和設計上,運營至今已基本達到收支平衡,現階段正在考慮資本的介入,以便達到快速複製的效果。

關於今後的發展,老楊已有初步規劃,往更高層開發,並且每個樓頂都會有固定的主題設置,如泰式、囚徒式、極限運動等。老楊未來的願景是希望能將愛野公園打造成一個IP,只要大家看到樓頂就能想到愛野公園。(易體網/ 張婷婷)

在具體的盈利模式上,針對B端與C端各有不同,老楊也有著他的一套思路,針對B端的空間租賃佔據最大份額,此外,還會配合企業做團建活動。隨著樓頂裝修的不斷完善,還延伸出了像商業接拍之類的輔助業務,歌手黃玲就曾光顧,另外也吸引了網紅群體來此商拍。

C端收入以門票和課程為主,目前門票定價為50元一天,課程統一價格88元。

十一國慶期間上線了“能量超市”的活動。截止目前,對外正式開放2個月時間,接待人次近千人,與30多家時尚、運動類品牌達成了合作,下一次能量超市的活動也將于明年春季上線,屆時將會有更多運動元素加入其中。

開發特色主題樓層 快速複製成重點

另闢蹊徑的樓頂雖是引流點,但也承受著比室內更多的變數,老楊表示,一開始自己也很忐忑,但兩個月時間下來,完全打消了這方面的疑慮,不同氣溫應對著不同受眾群體,課程設置也隨之變動,高溫嚴寒的極端天氣往往成了外國友人的主場。

提及不可避免的下雨天,老楊則做了雙重考慮。首先,設置移動棚,其次,根據樓頂原有的結構改造室內棚,為確保萬無一失,愚園路的首家樣板樓層,還有專門的室內場地作為備選,主要以瑜伽運動為主。

團隊計畫在今年年底前再開發5至10個樓頂,因為較輕的模式,最大的投資集中在裝修和設計上,運營至今已基本達到收支平衡,現階段正在考慮資本的介入,以便達到快速複製的效果。

關於今後的發展,老楊已有初步規劃,往更高層開發,並且每個樓頂都會有固定的主題設置,如泰式、囚徒式、極限運動等。老楊未來的願景是希望能將愛野公園打造成一個IP,只要大家看到樓頂就能想到愛野公園。(易體網/ 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