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晚清名士張之洞警世恒言,做人要有三不爭!

張之洞有名言:“平生有三不爭:一不與俗人爭利,二不與文人爭名,

三不與無謂人爭氣。天下艱巨之事,成效則俟之于天,立志則操之在已民。志定力堅,自有成效可觀。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振興教育,必先廣儲師範,師資不敷,學校何以興盛。”

清朝道光年間,河北省南皮縣舉行秀才考試,

不少書生都去趕考,才夠十歲的張之洞也去了。

張之洞來到考場後,主考大人見他是個十幾歲的毛孩子,有點看不起,指著他說:“你這個孩子幾歲啦?來這裡幹什麼呢?”張之洞很不高興,抬臉挺胸說:“我是來應考的儒童,不是與別人比年歲的孩子!”

考試大人見張之洞眼裡有神,說話乾脆,話裡有話,又說:“既是來應考的,我先給你出個上聯,你要能對上,就准許你應考,要對不上早點走開!”主考大人想了想說:“南皮縣童子十歲.。

”張之洞聽了不加思索地說:“北京城皇上萬歲。”

主考大人又說:“小頑童內藏春色。”張之洞答道:“老大人明察秋毫。”張之洞對答如流,主考大人再也不敢小看這個孩子了,經過考試張之洞中了秀才。

他就任山西巡撫時,

清查幾十年的庫賬,整治官場的腐敗,清除罌粟,但他離開山西的時候發現罌粟依然種在三晉大地種植。就任兩廣總督時,打敗法國軍隊保護了緬甸。擔任湖廣總督時,一心創辦洋務,培養西式人才,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張之洞的一生,始終保持著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對國家利益的維護,是當之無愧的晚清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