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邂逅山水,參禪悟道,中國著名作家采風團走進東莞觀音山

10月23日,“2017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廣東行”采風活動走進東莞觀音山。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文藝座談會的發言者之一)葉辛,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毛澤東文學院創院院長譚談等10余位文學大咖來到觀音山,

邂逅美麗山水風景,共同參禪悟道。

東莞觀音山作為嶺南地區知名的佛教景區,也是這次“品鑒嶺南”采風活動中最具代表的景點,全國著名作家采風團曾多次走進觀音山。當今中國文壇重量級人物蔣子龍、龍一、朱秀海、張陵等就曾走進觀音山,

共同論禪悟道、登高祈福,並對觀音山生態環境評價非常高。

作家采風團一行在觀音山主要負責人的陪同下,先後參觀了觀音廣場、耀佛叢林、感恩湖、古樹博物館、民俗錢幣博物館等主要景點。

感受佛教文化

在觀音廣場,東莞觀音山主要負責人為作家采風團講解了觀音山的歷史和觀音文化。

與世界最大花崗岩觀音聖像的邂逅,作家們聽完這段歷史後,都表示震撼人心。

細品自然風景

隨後,采風團一行深入耀佛叢林探尋大自然鬼斧神功。眾作家行走在其中,紛紛感受到一種擁抱綠色、回歸自然的感覺,

讚歎東莞觀音山優美的原生態環境。走出耀佛叢林,映入眼簾的是感恩湖,四周樹木環繞,水映山色,作家們被眼前水中景所迷住,紛紛駐足賞景。

尋覓千年歷史

而後,在觀音山主要負責人的陪同下,采風團最後來到的了觀音山充滿歷史氣息的古樹博物館,

觀音山主要負責人為作家們講解了這些古樹的歷史,觀看了觀音山歲月流淌的痕跡,作家們紛紛感歎大千世界造物古樸與神奇。

在民俗錢幣博物館裡,一枚枚罕見精美的古錢幣,更是吸引了眾作家,特別是對館內一些蘊含著民俗故事的古錢幣,

作家們頗有興趣,仔細傾聽館內工作人員講解。

作家們在山頂遇見世界最大花崗岩觀音聖像,在耀佛叢林、感恩湖中欣賞水光一色的美景,在古樹博物館中遇見歷史,在民俗錢幣博物館中感受花泉魅力,作家們紛紛感歎收穫頗豐。遊覽完民俗錢幣博物館後,至此“2017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廣東行”活動東莞觀音山站圓滿結束。

采風團團長:

1、葉 辛: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文藝座談會的發言者之一),電視劇《蹉跎歲月》《孽債》的作者、海峽兩岸散文詩歌徵文一等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徵文一等獎、全國省委宣傳期刊聯展優秀文章獎(最高獎級)、上海首屆“新都市小說”大賽二等獎等,入圍第三屆全國報告文學大獎。多次參加“中國詩歌萬里行”活動,詩歌入選多個選本;報告文學入選《國企傳奇》《自強之歌》等(《國企傳奇》系“向黨的十八大獻禮書”,《自強之歌》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好圖書獎等,兼任首屆“三毛散文獎”審讀委主任、文匯出版社名家大家“金散文”叢書主編。

9、邱振剛:中國藝術報理論副刊部主任。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著有小說多種。散文獲冰心文學獎。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在《鐘山》《中國作家》《小說月報原創版》《上海文學》《北京文學》《作品》《飛天》《青年作家》《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等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等多篇,在《文藝報》《光明日報》《藝術廣角》《創作與評論》《長江文藝評論》《文學自由談》發表文學評論多篇,作品曾轉載於《小說選刊》《紅旗文摘》《長江文藝好小說》《散文海外版》,多篇作品入選各類年度文選,並曾獲第六屆冰心散文獎、第一屆人金——段和段杯《上海文學》小說獎、2015年人人文學年度短篇小說獎、全國報紙副刊年賽銀獎銅獎等。

采風團顧問:

10、陳世旭:第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原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江西省文聯主席兼作協主席。上世紀80年代以《小鎮上的將軍》一舉成名,繼有小說《驚濤》、《馬車》、《鎮長之死》獲全國文學大獎及魯迅文學獎;其多部長篇小說對“當代知識份子的生存狀態、靈魂漂泊、精神成長進行了精當描述”,“表達了消費時代中國知識份子人性割裂與精神沙化的深切憂慮”。近年所作《八大山人傳》是史上唯一一部書寫清初畫聖八大山人的長篇傳記作品,為讀者還原了藝術家有血有肉的傳奇人生,深刻展現了傳主卓爾不群的精神品格,在傳記文學作品中具有獨特的文學品位。

作家們紛紛感歎收穫頗豐。遊覽完民俗錢幣博物館後,至此“2017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廣東行”活動東莞觀音山站圓滿結束。

采風團團長:

1、葉 辛: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文藝座談會的發言者之一),電視劇《蹉跎歲月》《孽債》的作者、海峽兩岸散文詩歌徵文一等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徵文一等獎、全國省委宣傳期刊聯展優秀文章獎(最高獎級)、上海首屆“新都市小說”大賽二等獎等,入圍第三屆全國報告文學大獎。多次參加“中國詩歌萬里行”活動,詩歌入選多個選本;報告文學入選《國企傳奇》《自強之歌》等(《國企傳奇》系“向黨的十八大獻禮書”,《自強之歌》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好圖書獎等,兼任首屆“三毛散文獎”審讀委主任、文匯出版社名家大家“金散文”叢書主編。

9、邱振剛:中國藝術報理論副刊部主任。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著有小說多種。散文獲冰心文學獎。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在《鐘山》《中國作家》《小說月報原創版》《上海文學》《北京文學》《作品》《飛天》《青年作家》《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等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等多篇,在《文藝報》《光明日報》《藝術廣角》《創作與評論》《長江文藝評論》《文學自由談》發表文學評論多篇,作品曾轉載於《小說選刊》《紅旗文摘》《長江文藝好小說》《散文海外版》,多篇作品入選各類年度文選,並曾獲第六屆冰心散文獎、第一屆人金——段和段杯《上海文學》小說獎、2015年人人文學年度短篇小說獎、全國報紙副刊年賽銀獎銅獎等。

采風團顧問:

10、陳世旭:第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原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江西省文聯主席兼作協主席。上世紀80年代以《小鎮上的將軍》一舉成名,繼有小說《驚濤》、《馬車》、《鎮長之死》獲全國文學大獎及魯迅文學獎;其多部長篇小說對“當代知識份子的生存狀態、靈魂漂泊、精神成長進行了精當描述”,“表達了消費時代中國知識份子人性割裂與精神沙化的深切憂慮”。近年所作《八大山人傳》是史上唯一一部書寫清初畫聖八大山人的長篇傳記作品,為讀者還原了藝術家有血有肉的傳奇人生,深刻展現了傳主卓爾不群的精神品格,在傳記文學作品中具有獨特的文學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