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管理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

2017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管理國際論壇10月22日在北京和睦家醫院舉行。

圖為參加論壇的專家學者合影。和睦家醫院供圖 千龍網發

千龍網10月24日訊“2017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管理國際論壇”10月22日在北京和睦家醫院舉行。本次論壇旨在提高早產兒的高品質生存,來自國內外的九位兒科專家和近150位新生兒重症監護領域醫學界人士就“早產兒”治療和管理的最新理念以及臨床技術進行了探討。

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小於7周的新生兒,

其中出生體重小於1000克為超低出生體重兒; 孕周小於28周者為超早產兒。WHO發佈的《早產兒全球報告》顯示,每年有1500 萬名嬰兒出生過早,每10名新生兒就有超過1例早產,中國早產兒數量居世界第二。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因為先天的不足,很容易導致發育缺陷,其臨床問題複雜、病死率高,是早產兒管理公認的難題。2015年資料顯示,中國每年有 200多萬早產兒,大約有100萬例嬰兒死于早產併發症。

2017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管理國際論壇10月22日在北京和睦家醫院舉行。圖為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專家Eric C.Erichenwald。和睦家醫院供圖 千龍網發

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楊明說,高水準的醫療救治和護理可實現早產兒高品質的生存。

從2014年到2016年底,該院共收治了超早產兒 15例,最低孕周23周+4天,最低出生體重僅600克。

據悉,這名超早產兒叫Alex,出生時只有成人手掌般大小,皮膚像膠凍一樣半透明,腹壁血管、臟器位置、腸蠕動的形狀都清晰可見,大腿僅有成人的小手指般粗細,甚至因為極度早產,眼裂和部分手指都還沒分開。經過多次高難度的手術和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Alex出生200多天后成功出院時,體重已達到5公斤。

目前Alex矯正年齡已經十一個月,生長發育良好,臨床無明顯後遺症表現,實現了高品質的存活。這不僅創造了國內非公醫療機構的同類記錄,而且在國際上也毫不遜色。Alex的案例,即使是在整體醫療水準相對發達的歐洲,存活率也僅有9%左右。

當被問及超早產兒的原因時,楊明主任說,所有引起早產的因素都可能引起超早產。隨著全面二胎的實施,高齡產婦數量在增多,而高齡產婦的自身激素水準、受孕條件、產前保健以及心理和情緒因素都可能引發早產、超早產。

就如何提高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的存活率和高品質生存,楊明主任認為,這需要兩個條件。首先是醫療設備的投入和醫護人員的培訓。這是基本的條件。更重要的是要加強醫療機構間的交流,以便找到統一的、可循證的方式。“努力減少早產兒的併發症和後遺症、提高其生存品質、讓他們活的更好,是我們的努力方向,也是我們舉辦論壇的初衷”,楊明主任說。

2017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管理國際論壇10月22日在北京和睦家醫院舉行。圖為出生幾天的小Alex。和睦家醫院供圖 千龍網發

是我們的努力方向,也是我們舉辦論壇的初衷”,楊明主任說。

2017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管理國際論壇10月22日在北京和睦家醫院舉行。圖為出生幾天的小Alex。和睦家醫院供圖 千龍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