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無限流量與5G要來 WiFi何時能被淘汰?

【觀察者網 綜合】“有沒有WiFi?”“密碼是多少?”估計這成了你進每家門店的口頭禪。

但情況或許很快就能扭轉。

彭博社3月10日發表文章稱,當前美國主要移動運營商均提供無限資料流程量服務,

這一重大變化可能將致WiFi於淘汰境地。

而此前,對於無限流量,國內的運營商也多有嘗試。但事實上,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這種無限量套餐還是存在著諸多限制,對消費者來說有些雞肋。

那麼隨著5G建設被提上日程,越來越快的流量速度是否會使WiFi逐漸被淘汰呢?

彭博社網頁截圖

美國四大主要電信運營商均提供無限資料流程量服務

今年2月,美國第一大移動運營商Verizon最終“失守”,重新推出無限資料套餐,成為四大電信運營商中的最後一家參與者。“客戶可以享受不限時的語音通話時間、流量和短信”,他們承諾。

而另外三家美國主要運營商憑藉此前推出的無線資料套餐均已嘗到甜頭。

美國四大運營商無限流量套餐售價,Sprint 最低

據此,電信媒體財務協會公司創始人Tim Farrar預計,在不遠的將來,公共場所如體育場和機場,使用 WiFi 所占整體移動資料流程量的比例,將從當前的二分之一降至三分之一。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Barry Gilbert稱,這意味著企業不會再頻繁升級公共WiFi,消費者打開WiFi連接的次數或會減少不少。

但所謂無限流量還是“有限”的。早前原本運營商為吸引用戶,並未限制流量,最終造成網路擁堵無法承受,用戶體驗糟糕。

吸取教訓的運營商們,重新出發後設定限額流量,超過一定數額,網路速度會變慢。

比如Verizon設定月流量為22GB,共用給夥伴的流量也設定了10GB 界限,超出後移動熱點將降級到3G網路。另外,想看高清視頻也不容易,如T-Mobile、Sprint都限制了網路視頻的品質,清晰度類似于DVD水準。

還有境外上網這類流量限制。

語音業務增長疲軟,國內運營商早已試水無限流量

在國內,在網路提速降費以及取消漫遊費的壓力下,運營商也紛紛採取措施,進行“互聯網+”轉型的措施,其中就有“無限流量”套餐,國內三大運營商在去年紛紛都推出了“無限流量”套餐。

比如上海聯通、河南聯通和廣東聯通此前也相繼推出了無限流量、通話的“冰淇淋套餐”,月費5折,199元起。但業內吐槽國內的無限流量普遍存在貓膩或者說體驗打折的情況。

基本情況是這樣的。比如說使用流量超出套餐內的流量後,手機網速將降到最高只有128Kbps的2G模式,儘管可以無限使用,不再額外收費,但其實在超出套餐的部分已經被嚴格限速,上網體驗奇差。

據說電信公司推出的磅礴卡,每月固定資費46塊錢,能夠享受2GB的本地4G網速流量,超出2GB後,本地流量可以繼續免費使用,但是將會限速,最高速度為3.1MB,下行速度約為384K。

早前聯通推出了398元/月的冰淇淋套餐,聯通官方曾表示如果流量當天超過2GB或當月超過40GB,網速將被限制為下行最高384K,上行128K。

而除流量限速之外,國內運營商推出的“無限流量”業務基本都限制在本地,異地使用將另外產生費用。甚至有部分運營商提出,“無限流量”套餐業務只支持新用戶使用,老用戶無法辦理。

因此,從這裡看出,運營商推出這項無限流量服務事實上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無限流量,而更多類似於一種閹割版本,基本上是在超出規定的套餐流量數之後,就被轉化為低速網路,這會造成使用者體驗差的後果。

所以,所謂的無限流量,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無限,而是在流量上限、速度與地域等方面存在諸多限制,這使得這種類似閹割版的無限流量充滿了雞肋感。比如此前基於聯通的冰淇淋套餐,有網友吐槽說,不如直接說成398元包40G流量3000分鐘通話,還不累計不結餘得了。

5G時代淘汰WiFi?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使用手機流量的確有不少好處,比如,5G建成後飛一般的手機傳送速率對消費者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而使用手機流量也可以避免因使用不安全的公共WiFi而造成的損失。

但這對於運營商來說,卻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有分析認為,無限流量目前在我國還難以實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有限的無線頻率資源和人們日益增大的高速網路需求之間的矛盾。

無線頻率資源和固網不同,無線資料的傳輸都要依靠頻寬,三大運營商每家的頻率資源更是珍貴資源,而當前一個基站能夠承受的流量是幾百兆,每個基站的接入用戶數量也是有上限的,用戶優惠接入多,就會影響所有使用者的上網速度。

在當前娛樂消費需求暴漲的今天,4G網路的上網速率越來越快,頻率資源矛盾已經在日益彰顯,高清視頻與直播、VR遊戲、短視頻時代,無限流量使用者規模上漲會導致頻率資源被少數人佔據,流量會瞬間達到幾十兆幾百兆,如果過度放開無限制的使用,基站無法承受。

因此,從這點看來,完全不限制流量的很難做到。所以,技術上的限制,註定了真正意義上的無限流量套餐還需要打破頻率資源有限性的限制,在技術上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此外,一下子放開無限流量,還會使電信運營商的業績遭遇嚴峻挑戰。

無限流量推出很可能導致運營商成本投入增長,包括計費體系增加模組的成本,以及為保證高品質服務必須不斷增加基站建設,而基站建設之後還需要支出不斷增長的占地費用、後期維護費用等。

加之運營商無限流量如果過度放開,流量營收收入是否會增長還很難說,因此業績將受到影響。而業績受到影響將導致運營商要承受股東、投資者以及國資委的壓力。

也有人說,5G來了會讓流量比WiFi更有吸引力,只要5G時代到來,技術一更新換代,消費者群體向移動運營商的流量業務靠攏,無限流量一定會淘汰WiFi。

但問題是,2020年5G商用當前只是一個預測,也並不是全國的5G就完全無縫覆蓋,它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建設週期去逐步緩慢替換覆蓋的過程;市場還會面臨支援5G的終端性能提升導致的額外功耗以及有限空間內如何實現多天線設計等系列問題;另外,5G時代是否能突破無線頻率稀缺的技術瓶頸還很難說,這意味著無限流量真正成為現實在5G時代依然存疑。而這些,都需要技術的突破和時間的打磨。

所以,很多分析人士都認為,現在就高歌WiFi會被無限流量完全替代有些言之過早。

最高速度為3.1MB,下行速度約為384K。

早前聯通推出了398元/月的冰淇淋套餐,聯通官方曾表示如果流量當天超過2GB或當月超過40GB,網速將被限制為下行最高384K,上行128K。

而除流量限速之外,國內運營商推出的“無限流量”業務基本都限制在本地,異地使用將另外產生費用。甚至有部分運營商提出,“無限流量”套餐業務只支持新用戶使用,老用戶無法辦理。

因此,從這裡看出,運營商推出這項無限流量服務事實上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無限流量,而更多類似於一種閹割版本,基本上是在超出規定的套餐流量數之後,就被轉化為低速網路,這會造成使用者體驗差的後果。

所以,所謂的無限流量,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無限,而是在流量上限、速度與地域等方面存在諸多限制,這使得這種類似閹割版的無限流量充滿了雞肋感。比如此前基於聯通的冰淇淋套餐,有網友吐槽說,不如直接說成398元包40G流量3000分鐘通話,還不累計不結餘得了。

5G時代淘汰WiFi?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使用手機流量的確有不少好處,比如,5G建成後飛一般的手機傳送速率對消費者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而使用手機流量也可以避免因使用不安全的公共WiFi而造成的損失。

但這對於運營商來說,卻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有分析認為,無限流量目前在我國還難以實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有限的無線頻率資源和人們日益增大的高速網路需求之間的矛盾。

無線頻率資源和固網不同,無線資料的傳輸都要依靠頻寬,三大運營商每家的頻率資源更是珍貴資源,而當前一個基站能夠承受的流量是幾百兆,每個基站的接入用戶數量也是有上限的,用戶優惠接入多,就會影響所有使用者的上網速度。

在當前娛樂消費需求暴漲的今天,4G網路的上網速率越來越快,頻率資源矛盾已經在日益彰顯,高清視頻與直播、VR遊戲、短視頻時代,無限流量使用者規模上漲會導致頻率資源被少數人佔據,流量會瞬間達到幾十兆幾百兆,如果過度放開無限制的使用,基站無法承受。

因此,從這點看來,完全不限制流量的很難做到。所以,技術上的限制,註定了真正意義上的無限流量套餐還需要打破頻率資源有限性的限制,在技術上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此外,一下子放開無限流量,還會使電信運營商的業績遭遇嚴峻挑戰。

無限流量推出很可能導致運營商成本投入增長,包括計費體系增加模組的成本,以及為保證高品質服務必須不斷增加基站建設,而基站建設之後還需要支出不斷增長的占地費用、後期維護費用等。

加之運營商無限流量如果過度放開,流量營收收入是否會增長還很難說,因此業績將受到影響。而業績受到影響將導致運營商要承受股東、投資者以及國資委的壓力。

也有人說,5G來了會讓流量比WiFi更有吸引力,只要5G時代到來,技術一更新換代,消費者群體向移動運營商的流量業務靠攏,無限流量一定會淘汰WiFi。

但問題是,2020年5G商用當前只是一個預測,也並不是全國的5G就完全無縫覆蓋,它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建設週期去逐步緩慢替換覆蓋的過程;市場還會面臨支援5G的終端性能提升導致的額外功耗以及有限空間內如何實現多天線設計等系列問題;另外,5G時代是否能突破無線頻率稀缺的技術瓶頸還很難說,這意味著無限流量真正成為現實在5G時代依然存疑。而這些,都需要技術的突破和時間的打磨。

所以,很多分析人士都認為,現在就高歌WiFi會被無限流量完全替代有些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