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量子通信方興未艾,中國能否在此領域一直“執牛耳”值得重點關注

網路資訊安全形勢日益複雜,量子通信作為從物理機制上實現絕對安全的資訊傳輸的新型通信方式,目前已成為全球資訊通信行業的關注焦點。其中,能夠進行資訊直接傳輸的量子隱形傳態技術仍處於實驗研究的探索階,

是量子資訊領域基礎科研的前沿熱點。而以量子金鑰分發為核心的量子保密通信技術,能夠大幅度提升現有通信技術的資訊傳輸安全性,在政務、金融、外交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在技術研究、試點應用和產業推廣等方面發展迅速。

世界多國量子通信研究與應用的政策支持與項目佈局全面展開,競爭態勢日益明顯。近年來,美國通過“量子資訊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等專案,持續支援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等前沿研究和應用,每年的研究經費投入達2億美元。歐盟公佈“量子宣言”,投資10億歐元,支持量子計算、通信、模擬和傳感四大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推廣。

日本成立量子資訊和通信研究促進會,計畫十年內投資400億日元,支持量子通信和計算等領域的研發攻關。

我國面臨的資訊安全形勢日益複雜,在政務、金融和關鍵基礎設施等領域,提高資訊安全保障能力的需求更為緊迫,量子保密通信的試點應用呈現出需求牽引、政策驅動、快速發展的特點。

2016年,由發改委牽頭投資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專案全線貫通,基於32個可信中繼站點,實現距離超2000公里的全球首個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線路。2017年,量子保密通信“滬杭幹線”、“甯蘇幹線”和“武合幹線”等一批由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參與投資的項目紛紛開始建設,成為我國量子保密通信產業化應用與推廣的新動力。

2016年8月,我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並報導了多項基於“墨子號”衛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首次實現1200公里糾纏光子分發測量,驗證量子力學原理在空間大尺度環境下正確性。與同期的德、日、新、加等國的類似實驗報導相比,我國在星地量子通信領域的科學研究與工程應用水準處於領先,

體現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