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兵家重鎮合肥 “孫十萬”和“張八百”鏖戰地

合肥在長江以北,淮河之間,環抱巢湖,當中國出現南北對峙時,必為兵家重地,成為雙方爭奪要塞,在三國時合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南可威脅孫吳治下的廬江,向東南可沿巢湖淮河入江,

“孫十萬”和“張八百”曾經在此大戰,南北朝、金宋、元宋對峙莫不布重兵在附近。(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古廬州大致相當於現在合肥,源于周時的廬國,因為國君是子爵,也稱廬子國,定都合肥,合肥屬南淝水與北淝水交匯的地方, 匯合點在逍遙津,
所以稱合淝,後來省去三點水。以“三國戰城,包公故里”聞名。

合肥自秦置縣,管轄地幾經變遷,直到清朝還以廬州府稱呼,屬於府治行政機構。清康熙六年(1664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建省,合肥屬安徽省廬州府。清朝咸豐年間,安徽巡撫治于合肥。
民國1912年,廬州府被廢止,合肥直屬安徽省。之後廬州因與瀘州音近等原因,沒有再恢復。(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