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大機會!未來13年中國水產養殖量還要增加2000萬噸!又能養活多少企業?

當前國內的水產養殖依然嚴重依賴魚粉。據悉,在過去的20年裡,全球近55%的魚類資源被過度捕撈,而水產養殖量處於不斷的增長中,預計到2030年,中國水產養殖產量將會增加約2000萬噸。

未來全球捕撈產量將可能保持穩定甚至減少,用於做魚粉的魚占捕撈產量的比重將下降到20%以下。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及對水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加,水產養殖量也不斷增加,對魚粉需求也增加,而可用於做魚粉的魚將越來越少,矛盾由此產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麥康森

面臨上述矛盾,10月2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麥康森在第十一屆世界華人魚蝦營養學術研討會(簡稱“世華會”)作報告時提出,除了替代魚粉,提高飼料蛋白質的利用率也是解決矛盾的正確的策略之一。

他在報告中提出三個問題:第一,魚類飼料蛋白質的最高利用效率可以達到什麼水準?第二,飼料蛋白質的利用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第三,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飼料蛋白質的利用率?

對於上述問題,麥康森認為答案應該是:其一,魚類飼料蛋白質的潛力很大,最高利用效率超過50%,信心來自于三文魚、大西洋鮭的飼料蛋白質的利用率達到50%;其二;沒有簡單的“魔術”捷徑,必定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內外多因素影響);其三可能存在關鍵的突破領域;其四,科學的思路和方法要衝破傳統營養學的藩籬。

麥康森進一步指出,其中提高飼料蛋白質利用率的系統工程包括提高攝食量技術、提高消化吸收技術、提高蛋白質保留量的技術等;而潛在的關鍵突破領域有大幅提高魚類對脂肪的利用能力、注重蛋白質分解代謝機理的研究——體內氨基酸庫游離氨基酸迴圈高效利用的分子生物學機理等;方法學衝破傳統營養學的藩籬包括營養學特性的遺傳解析——營養與遺傳育種的學科交叉,

或許將來“吃草的石斑魚”也能培育出來。

據悉,本屆“世華會”由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專業委員會主辦,華東師範大學、湖州師範學院、寧波大學聯合承辦,以“精准、優質、生態”為主題,圍繞營養需求與原料利用、營養生理與代謝調控、營養免疫與腸道健康、水產品安全與品質控制、營養與養殖環境、飼料品質控制與加工工藝、攝食生理與投喂技術共七個議題一直持續到10月27日。

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臺灣靜宜大學教授蕭錫延等海內外學者和部分世華會參會者共1500餘人出席開幕式。

為使參會者能夠進行全方位的交流,分享彼此的科研成果,促進產學研的融合。本屆“世華會”,除設置常規報告議程外,還新增設置了“應用技術專場”和“研究生論壇”兩個議程,國內外知名學者、科研人員、飼料企業負責人與研發人員、知名研發專案管理專家以及青年學子將報告和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並將針對研究過程、企業技術創新過程遇到的難題展開充分的討論。

據瞭解,近幾十年來,中國水產養殖業發展迅猛,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這在一段程度上得益於中國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科技的進步和水產飼料工業的發展,以及本行業勞動者的辛勤工作。“世華會”是世界華人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界的最大盛會,對我國水產動物營養學科的發展以及水產飼料工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和推動作用。

對於上述話題,你也有話要說

點擊右下角“寫留言”,發表你的真知灼見吧!

點擊“大拇指”,讓我感受你對我的愛!

轉載聲明

本文版權屬於農財寶典(ID:ncbd0000),作者:農財寶典-新漁網記者 莫景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一律視為侵權。

投稿與報料微信: Ivyzeng116

目前5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還新增設置了“應用技術專場”和“研究生論壇”兩個議程,國內外知名學者、科研人員、飼料企業負責人與研發人員、知名研發專案管理專家以及青年學子將報告和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並將針對研究過程、企業技術創新過程遇到的難題展開充分的討論。

據瞭解,近幾十年來,中國水產養殖業發展迅猛,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這在一段程度上得益於中國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科技的進步和水產飼料工業的發展,以及本行業勞動者的辛勤工作。“世華會”是世界華人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界的最大盛會,對我國水產動物營養學科的發展以及水產飼料工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和推動作用。

對於上述話題,你也有話要說

點擊右下角“寫留言”,發表你的真知灼見吧!

點擊“大拇指”,讓我感受你對我的愛!

轉載聲明

本文版權屬於農財寶典(ID:ncbd0000),作者:農財寶典-新漁網記者 莫景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一律視為侵權。

投稿與報料微信: Ivyzeng116

目前5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