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裡的人出國比出省還容易,曾經有個威武霸氣的名字

憑祥市,是廣西西南部一個邊境小城市,人口只有10多萬。距離市區18公里,就是和越南的邊界線。距越南首都河內只有160公里。

憑祥當地人去越南非常容易,可以辦邊民通行證,想出國就出國。離憑祥最近省市雲南,離憑祥市直線距離有180公里,所以憑祥人出國比出省容易多了。

正因為如此,憑祥市的紅木傢俱業相當繁華,原材料從越南來,就在此地深加工,所以憑祥市的紅木傢俱在全國都是前列。

秦朝時期,秦始皇南征百越,設立象郡,

憑祥市屬之。

西元前111年,漢武帝元鼎六年,伏波將軍路博多平定南越國,漢武帝改秦桂林郡為郁林郡。設雍雞縣,憑祥市屬之。

三國時期,屬吳國,郁林郡臨塵縣。

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憑祥屬嶺南西道的邕州都督府。

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置憑祥峒,這是憑祥之名的來源。

憑祥成名史至今900餘年。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改名為憑祥鎮。那時候應該人口少,是個小鎮子。

很快的,人口越來越多,鎮不足以稱之,到了明成祖永樂二年(1404年),改為憑祥土縣,歸思明府管轄。

又過了七十多年,到了明朝中期,明憲宗將其升為憑祥土州,

直接歸廣西布政司管理。

到了清朝末年,1910年,強弩之末,改革新制,改土歸流升設憑祥廳。

沒想到兩年後,大清國亡了,民國元年廣西軍政府將憑祥撤廳設縣,降級為憑祥縣。

民國21年,降級為三等縣,民國22年,降級為五等縣,民國25年,升為四等縣。

1951年,憑祥、明江、寧明3縣合併為鎮南縣,

這個名字夠威武霸氣吧。稍後再說說鎮南關。

1955年,再次設憑祥鎮。

2002年,憑祥被批准為廣西直轄市,2003年,批准崇左市代管憑祥市。

憑祥市西南15公里有個關口,以前叫鎮南關,一聽名字就霸氣十足。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法軍侵犯鎮南關,爆發中法戰爭。愛國將領馮子材率軍擊退法軍,取得名聲遠揚的鎮南關大捷。為中國出了一口惡氣。

1907年,在此地爆發鎮南關起義,雖然失敗,也為推翻清朝統治做出了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攻佔此地,將鎮南關門樓燒毀。

1953年改名為睦南關,1965年,抗美援越,將睦南關改名為友誼關。

你們覺得哪個名字好聽呢?

愛國將領馮子材率軍擊退法軍,取得名聲遠揚的鎮南關大捷。為中國出了一口惡氣。

1907年,在此地爆發鎮南關起義,雖然失敗,也為推翻清朝統治做出了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攻佔此地,將鎮南關門樓燒毀。

1953年改名為睦南關,1965年,抗美援越,將睦南關改名為友誼關。

你們覺得哪個名字好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