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在海外建國後,一心要併入中國,臨終遺言:歸順之心決不變!

中國人有兩大特質,一是愛好和平,二是勤勞勇敢。

愛好和平的理念,讓我們永遠追求和他人、他國和睦相處,互利互助。1840年以前的幾千年間,中國曾長期處於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

但我們從沒有肆意侵略別國。甚至於,在朱元璋在位時,曾經提出一個明朝的“祖訓”,專門列出15個周邊鄰國,要求後世之君不可侵犯,這其中還包括了日本。

而勤勞勇敢,讓中國人能夠不斷開拓創新,讓我們的科技、文化、經濟、社會等個方便發展均能長期屹立於世界之巔。這種勤勞勇敢,這種開拓精神也表現在,我們能夠走出國門,向海外探險,以求更好的發展機會。

清朝乾隆年間,在東南沿海,就掀起了一股出海掘金的熱潮。當時有位年輕人叫羅芳伯,一心想讀書走向仕途,但參加科舉卻屢試不第,最後無奈之下,和鄉親們一起離鄉,到海外尋找更廣闊的發展機會。

他們從虎門駕船啟程,途徑瓊崖、西沙、菲律賓,橫過赤道,最後到達“採金”目的地——婆羅洲。

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科舉考試不中舉的羅芳伯,卻在這裡,從教書做起,帶領當地華人,短短幾年間,組建“採金公司”,開發金礦,打擊匪患,極大的提高了華人及當地民眾的生活水準,他自己在當地的聲望也越來越高,成了大家公認的領袖人物。

當地蘇丹對他都敬佩不已,想將王位讓給他,但羅芳伯卻不接受,經過商議,羅芳伯在蘇丹的授權下,組建了“蘭芳大總制”共和國,羅芳伯擔任“總長”職務。被當地人尊稱為坤甸王。

建國後的羅芳伯放不下對故鄉的思念,派人回國,面見當時的清朝皇帝乾隆,

請求將西婆羅洲這塊土地納入大清的版圖,或者變成藩屬國家。但是乾隆認為此人背棄祖國,不予理睬,斷然拒絕。此後羅芳伯這一想法就一直無法得到實現,在他臨終之際,他曾留下遺言,告誡子孫,今後無論國家交給誰,歸順大清之心決不可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