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年花15億買內容還被罵,今日頭條到底冤不冤?

話說,今天,八姐覺得,今日頭條披露的一個資料還是有些意思的。

今日頭條總編輯張輔評稱:“今日頭條每年的內容建設投入成本達到了15億,是國內對內容建設投入最大的資訊平臺。

15億,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八姐覺得,這還是蠻龐大的一個數字的。儘管今日頭條並沒有披露去年的營收狀況,但去年初時,其曾經表達過年收入60億元的預期。而各種坊間傳言顯示,今日頭條2016年的營收約為80億元。也就是說,以去年的收入計算,今日頭條大概要把收入的19%-25%的錢花在內容上。

另外,根據八姐瞭解,2016年底,今日頭條大概完成了10億美元的融資。依此計算,今日頭條每年花在買內容上的錢,

就占了這這輪融資額的23%。你說這個錢多不多?

那麼與其他的涉足內容的巨頭們比,今日頭條花的錢多不多呢?目前,八姐沒有查到具體的數位,但是如果把長視頻、網路自製劇這些刨除在外,今日頭條可能還真算是在內容方面投入蠻多的。

很簡單,與百度還有搜索收入、騰訊OMG不算太核心業務等相比,今日頭條可謂是全副身家壓在內容上,而且沒有自製,所以,他必須也更捨得在獲取廣泛而優質的資訊內容方面花血本,花比BAT更多的精力和金錢。

那麼,問題來了,為毛花了這麼多的錢,今日頭條還是經常被抱怨侵權呢?今日頭條到底冤不冤呢?比如,前兩天,今日頭條旗下的西瓜視頻就被著名媒體人王利芬質疑侵權。

估計,在今日頭條看來,自己還是挺冤的,因為從2014年以來,其確實是花了挺大力氣去買買買版權的。

比如,今日頭條已與約一萬家媒體達成版權合作,實現內容授權使用。獲得版權合作授權的媒體幾乎覆蓋國內所有中央、地方和行業媒體,如新華社、光明網、解放軍報、新京報、澎湃新聞等。再比如,今日頭條大量分成給媒體,媒體通過頭條號來實現內容的發佈,

可以分得70%的廣告收益此外,媒體也可以自己來經營頭條號廣告,廣告收益全部歸媒體。

在短視頻領域,今日頭條借鑒YouTube的Content Identification功能,建設了今日頭條的視頻版權保護系統。具體來說,版權方將視頻內容(須100%擁有其上傳內容的版權)上傳後,系統會以上傳的視頻為原本,製作唯一的 “ 內容指紋”檔。這個內容檔將與以往上傳到頭條的視頻,以及新近上傳的視頻進行對比, 一旦內容產生匹配,

版權方可以採取兩種處理方式:讓侵權視頻下架,或正常推薦,同時獲取廣告收益。

好伐,儘管今日頭條花了不少的錢,在版權和內容方面確實花了不少精力,但八姐覺得吧,大家罵頭條,頭條一點都不冤。

簡單來說,八姐覺得很正常,如果一個平臺規模小,看得人不多,還處於野蠻成長期,那你抄就抄吧,沒有版權保護機制,大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但今日頭條你可是從2014年就開始“發家”了啊,你可是傳說中估值超過200億美刀、一言不合就融資10億美刀的啊,你可是引發騰訊、百度等巨頭側目的大獨角獸了啊。你都是這麼大的平臺了,還存在版權問題,你說我不討伐你誰討伐你?

而且今日頭條現在佈局的線條也挺多的,既有傳統媒體,也有圖文自媒體,還有火山、西瓜視頻和抖音這樣的短視頻app,隨便哪一個出現了版權問題,特別是涉及王利芬這樣知名媒體人的紕漏,樹大招風的今日頭條就又會上頭條了。

嗯,平臺大了,就得擔當起更大的責任和更嚴苛,你是200億美刀的大平臺了,就得有大平臺的范兒,在版權保護上做得更到位唄。你說是不?

你可是傳說中估值超過200億美刀、一言不合就融資10億美刀的啊,你可是引發騰訊、百度等巨頭側目的大獨角獸了啊。你都是這麼大的平臺了,還存在版權問題,你說我不討伐你誰討伐你?

而且今日頭條現在佈局的線條也挺多的,既有傳統媒體,也有圖文自媒體,還有火山、西瓜視頻和抖音這樣的短視頻app,隨便哪一個出現了版權問題,特別是涉及王利芬這樣知名媒體人的紕漏,樹大招風的今日頭條就又會上頭條了。

嗯,平臺大了,就得擔當起更大的責任和更嚴苛,你是200億美刀的大平臺了,就得有大平臺的范兒,在版權保護上做得更到位唄。你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