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十四孝》裡的《陸績懷橘》,主人公改變三國,但結局悲慘!

《陸績懷橘》這個小故事,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陸績的父陸康,任廬江太守,跟袁術關係很好。陸績六歲時拜見袁術,袁術拿出很多橘子給陸績吃。陸績偷偷拿了三個,裝在袖子裡。

走的時候,向袁術拜謝,袁術笑著說:“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何為耶?”陸績跪下說:“橘子特別甜美,想帶給母親吃。”袁術說:“陸郎這麼小就很孝順,日後必成大才!”袁術十分稱奇,經常向人稱讚陸績的美德。

這個故事裡的袁術,是個仁厚長者、慈祥老人的形象。

當時的袁術,出身名門大族,祖上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但年紀並不大,袁術稱帝敗亡時,才四十四歲。

陸康當廬江太守時,跟袁術、孫堅的關係都不錯。孫堅死後,袁術跟陸康鬧矛盾,命孫策進攻陸康。孫策曾經向陸康借糧食,陸康不給,也結了梁子。袁術答應孫策,城破之後讓他當廬江太守,然而事後袁術食言了。這件事成為他們決裂的導火索。

陸康的陸氏家族,是江東大族。東吳政權的四大家族,時稱“張文、朱武、陸忠、顧厚”,陸氏以忠著稱。孫策死後,孫權嗣位,對待大家族不再像孫策那樣殺戮,而是力求和解,陸績加入了東吳政權。

陸績容貌雄壯,能文能武,博學多才,跟當時很多大學者是好友,這在當時是不多見的。他曾為《易經》作注,

又作渾天圖,還是著名預言家,預言六十年後“車同軌、書同文”,意為晉將統一天下。可惜,這麼一位奇才,三十二歲英年早逝。

陸遜,是陸績的侄子,但比陸績還大幾歲。陸康早死,陸遜主持陸績家政,將陸氏家族的事業推向頂峰,成為第一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