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游觀劇|舞劇《聊齋·竹青》:西方現代舞與中國古典傳說的嫁接實驗

上游觀劇第13期

現代舞劇《聊齋-竹青》

荷蘭Groundbreakers舞團等出品

重慶國泰藝術中心10月22日

第三屆重慶荷蘭日活動開幕演出

古典文學大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竹青》,關於家庭倫理,男主角邂逅髮妻之外的戀人,

卻留下一段唯美的愛情,令人唏噓。荷蘭籍華裔舞劇編導許村松因此被打動,於是這個寫於17世紀的中國古典傳說與成型於20世紀的西方現代舞得以巧妙嫁接,有了現代舞劇《聊齋·竹青》。

“我一回國就有很多人說,你在國內做舞劇,

一定要敘事,一定要讓大家看得懂,我當時就有點懵,我更想用中西融合的方式來表達舞劇。”許村松告訴上游新聞記者,他很看好《聊齋志異》裡雋永優美的小故事,當初也考慮過《畫皮》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最後選了《竹青》,雖然不是聊齋中最有名的,卻是一段最唯美的愛情故事”。

整部作品由中國與荷蘭的六位舞者呈現。與所有現代舞相似,舞臺極簡,沒有任何冗餘佈置。舞者的肢體動作與表情成為敘事線索,

幾束燈光跟隨他們的牽引不斷遊移,忽明忽暗,濃烈或慘澹,虛實之間,舞者們忽進忽出,把蒲松齡筆下那個充滿想像志怪世界表達得更加不可捉摸,恰到好處的背景樂則呼應著舞臺情緒的變化,十分抓人。

“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場舞蹈實驗。

”許村松說,現代舞劇詮釋中國傳奇在業內並不多見,高度抽象的表達融入了許多現場即興創作,“靈感、音樂、動作等你們體驗到的東西很多都有即興成分,這也是國外舞劇的普遍狀態,我們希望提供觀眾一種思考,但又不會給出答案,因為沒有答案,這是一種審美,一種開放式的舞臺體驗。”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趙欣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