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國二戰中讓日本吃盡苦頭,戰後還要處死天皇,遭反對後處死戰犯

二戰時期的日本可謂說在亞洲大地上掀起了腥風血雨,先是進攻中國,在取得一些成果之後侵略進度逐漸放慢,便把目光轉向東南亞地區,而後更是不死心的吧美國也捲入到了戰爭當中。

日本於1941—1942年制定侵略東南亞計畫時,認為奪取太平洋防線戰略要點、物產豐富的英屬馬來亞具有重大意義。日軍統帥部的企圖是:派重兵登陸,奪取制空權,殲滅英國艦隊,陸軍沿海岸快速發展進攻,攻佔馬來半島和英國在東南亞的主要海軍基地——新加坡。

島上的英軍雖然頑強抵抗,但終究是挽回不了失敗的結局,最終被迫向日本人投降,當時的英國軍隊裡面有一萬五千人是澳大利亞無償讓英國人驅使的,但是這一萬八千名士兵,有一半多的人在成為日軍的俘虜,遭遇酷刑和虐待慘死,

這個仇被澳大利亞人記下了。

1942年2月19日,達爾文港陽光燦爛。但遠在幾百公里之外的日本四艘航空母艦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242架轟炸機和戰鬥機將對達爾文港進行閃電式攻擊。早晨8點45分,188架飛機準時起飛,開始執行第一波攻擊任務。隨後,

日軍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開始對已經毫無還手之力的達爾文基地設施和港口內密佈的商船和軍艦開始了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肆意屠殺,直到10點40分第一波攻擊才告結束。這次事件導致澳大利亞對日本的恨意更濃。

這一次澳大利亞終於瞅准了機會,

二戰的新幾內亞戰場們終於讓日本嘗到了苦頭,整個新幾內亞戰役,20萬日本士兵最後存活下來的不到2萬人,多數鬼子兵都被燒死,而這些日本鬼子兵之所以存活下來,沒被餓死,是因為吃了其同伴的屍體(可能還有烤肉)。投降的鬼子兵絕大多數都被澳軍處決。

這事情還沒完,二戰結束後,同盟國組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開始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這就是東京審判。澳大利亞是唯一一個堅持要審判天皇的國家,根據戰後日本厚生省的統計,澳大利亞共處決了140名日本乙丙級戰犯,在同盟國中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