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自民党坐收漁利,安倍連任難掩危機

經濟政策乏善可陳,修憲並未受到民眾普遍支援,腐敗醜聞陰影未散…在5年來第二次提前大選的政治豪賭中,安倍又賭贏了。他有望在首相之位上實現三連任,成為日本戰後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

10月22日舉行的日本眾議院選舉落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與公明黨執政聯盟大勝,獲得三分之二以上席位,自民黨席位單獨過半。

01

日本政治大考

截至當地時間23日淩晨3時,日本第48屆眾議院選舉的開票結果顯示,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共計獲得312個議席,

超過眾議院三分之二議席。未來幾個月,安倍將就下任日本央行行長人選做出重要決定。這意味著,現任首相安倍晉三有望連任,推進修憲目標。值得關注的是,若執政黨無法獲得2/3席位,提出修憲動議時需要與在野黨合作。

2017年第21號強颱風在10月22日這天覆蓋了幾乎整個日本。這場雨對自民党總裁安倍晉三來說並不寒冷,更像一場及時雨。

只要天氣足夠冷,這天的投票率就不會太高。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吳寄南認為,安倍陣營獲勝得益於“天氣”:投票當天日本狂風暴雨,打消了不少人外出投票的意願。這對執政黨有利,因為占選民50%的“游離的中間層”,他們不支持任何黨派,但相比執政黨會更傾向於在野黨。

“中間層”極有可能不出來投票,而這批選民往往能左右選舉結果,給執政黨勝選構成挑戰。二是在野黨四分五裂,

讓安倍坐收漁翁之利。在289個小選區中,在野黨陷入混戰、自相殘殺的占到八成。

按《朝日新聞》的統計,本次選舉的投票率是53.6%,屬於戰後眾議院選舉中第二個最低的投票率。自民黨、公明党候選人的大組織對付群雄割據,各自搶佔山頭的在野黨小集團,在形式上能占絕對優勢。

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指出,森友、加計學園醜聞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安倍涉嫌以權謀私,

但兩個醜聞的負面影響不及對安倍的有利因素。

這些有利因素包括安倍領導的自民黨擁有美國的支持。在冷戰結束前後,日本政局動盪,有十年十相之說。如今,日本又面臨多事之秋,民眾求穩希望政權穩定。安倍下調選民年齡,讓年滿18歲的人也擁有投票權,贏得了年輕選民的選票。

吳寄南認為,修憲是安倍執政的“初心”,安倍獲勝後必將乘勢加快修憲進程。

而在野的“希望之党”、日本維新會在針對和平憲法第九條問題上比自民黨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朝野修憲派勢力未來形成合力後,修憲噩夢將浮現,戰後和平體制面臨巨大威脅,日本政治或將迎來重大轉折。

02

安倍經濟學痼疾

安倍在此前的巡迴講演中,幾乎不提修憲問題,而是大談股價上漲、就業崗位增加以及未來消費稅增長給百姓帶來的實際利益。

安倍曾表示會利用上調消費稅率所得的稅收來推行2萬億日元經濟刺激計畫。安倍還稱,計畫上調消費稅的時間為2019年10月,消費稅率將從8%上調至10%。經濟再生大臣茂木敏充將負責這項方案。

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茂木敏充則預計,預計消費稅增加2%將會帶來超過5萬億日元的財政收入。從現在到2020年的三年,將是刺激方案的密集投資期,此次刺激的重點將側重教育和兒童保育支出,並鼓勵公司投資。

與此同時,安倍政府在9月再一次推遲了財政赤字政策的結束期限,宣佈將其推遲至2021年3月。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季風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公明黨執政聯盟大勝已成定局,這也意味著‘安倍經濟學’能夠得以繼續運行下去,實現了日本經濟政策的連續性。”

雖然安倍還未發表最新的執政演說,“安倍即便出臺新的經濟政策補充,大方向仍不會有顯著變化,即當前的經濟政策將得以延續,例如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將維持不變,還將推動調高消費稅。日本宏觀經濟運行平穩也給了安倍經濟學底氣,二季度經濟增長創兩年來新高,出口和消費資料均表現亮眼,股市在21000點、匯市穩定。”

安倍打著“安倍經濟學”旗號上臺,外界對於安倍始終未能兌現改革期待一直存在爭議。 “商業領域創新不再,”資本經濟學家特蒂爾說道,他認為安倍政府需要在改革中更加大膽,並預測在接下來的幾年國家經濟將疲於增長。此外,工資增長乏力,阻礙了日本人日常消費。這不利於安倍政府實現2%的通脹目標。儘管日本央行採取了非常激進的貨幣政策,但通脹率仍沒有達到2%的水準。

03

醜聞陰影未散

自2月曝出的“地價門”事件,反對黨議員和一些媒體評論員紛紛指責,日本政府(包括安倍首相的親信)可能曾向有關官員施壓,迫使他們低價向森友學園出售國有土地。安倍夫婦以“不知情”、“不得已”為理由,企圖撇清與森友學園的關係,但調查發現,安倍夫婦與森友學園的關聯遠不止一所小學那麼簡單。

森友學園理事長籠池泰典除了“理事長”這個身份外,還有一個重要身份就是“日本會議”大阪分部的代表。

盤踞中央,挾持地方的“日本會議”在日本政界擁有巨大影響力,尤其與執政黨自民黨關係密切。安倍政權現在的閣僚中,有3/4是“日本會議國會議員懇談會成員”。以安倍為首,包括內閣官房長官、首相輔佐官等十餘人均是“日本會議國會議員懇談會”的骨幹。可以說,懇談會覆蓋了日本政權中樞。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長胡繼平當時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森友學園與首相安倍,或者說其背後的在野黨與執政黨之間存在著一種膠著的狀態。一方面,森友學園一方沒有更有力的證據證明安倍夫婦確實參與了‘地價門’和‘捐款門’;另一方面,安倍政府也應為無法徹底撇清與森友學園的關係而處於被動的狀態”。

這次選舉,儘管安倍在經濟上並無可圈可點的靚麗內容,議會通過的戰爭法、保密法等讓民眾生活受到相當多的限制,安倍治下的政府盡可能為其老朋友輸送各種利益,出現了森友、加計學園醜聞,但安倍面臨的政治危機並未化解。

在外交層面,安倍的對華政策、中日關係走向也引人關注。選前,安倍曾對中國大搖橄欖枝:在9月28日解散眾議院宣佈提前大選的當天,安倍意外現身在東京舉行的中國國慶招待會,這是日本首相15年來首次參加這一活動;在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紀念日上,安倍與中國總理李克強互致賀電,這也是10年來第一次。

“對安倍仍然要聽其言、觀其行。接下來,安倍將出席APEC會議和東亞系列峰會,屆時,安倍如何表現,是否繼續拿東海、南海問題說事,這是對他是否真心改善中日關係的檢驗。”吳寄南說。今年年底前,中日之間還有數次外交互動,外相河野太郎預計11月將首次訪華;中日韓首腦會也有望於年內在日本舉行,這些都將是觀察中日關係走向的重要視窗。

精彩回顧

幾乎不提修憲問題,而是大談股價上漲、就業崗位增加以及未來消費稅增長給百姓帶來的實際利益。

安倍曾表示會利用上調消費稅率所得的稅收來推行2萬億日元經濟刺激計畫。安倍還稱,計畫上調消費稅的時間為2019年10月,消費稅率將從8%上調至10%。經濟再生大臣茂木敏充將負責這項方案。

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茂木敏充則預計,預計消費稅增加2%將會帶來超過5萬億日元的財政收入。從現在到2020年的三年,將是刺激方案的密集投資期,此次刺激的重點將側重教育和兒童保育支出,並鼓勵公司投資。

與此同時,安倍政府在9月再一次推遲了財政赤字政策的結束期限,宣佈將其推遲至2021年3月。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季風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公明黨執政聯盟大勝已成定局,這也意味著‘安倍經濟學’能夠得以繼續運行下去,實現了日本經濟政策的連續性。”

雖然安倍還未發表最新的執政演說,“安倍即便出臺新的經濟政策補充,大方向仍不會有顯著變化,即當前的經濟政策將得以延續,例如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將維持不變,還將推動調高消費稅。日本宏觀經濟運行平穩也給了安倍經濟學底氣,二季度經濟增長創兩年來新高,出口和消費資料均表現亮眼,股市在21000點、匯市穩定。”

安倍打著“安倍經濟學”旗號上臺,外界對於安倍始終未能兌現改革期待一直存在爭議。 “商業領域創新不再,”資本經濟學家特蒂爾說道,他認為安倍政府需要在改革中更加大膽,並預測在接下來的幾年國家經濟將疲於增長。此外,工資增長乏力,阻礙了日本人日常消費。這不利於安倍政府實現2%的通脹目標。儘管日本央行採取了非常激進的貨幣政策,但通脹率仍沒有達到2%的水準。

03

醜聞陰影未散

自2月曝出的“地價門”事件,反對黨議員和一些媒體評論員紛紛指責,日本政府(包括安倍首相的親信)可能曾向有關官員施壓,迫使他們低價向森友學園出售國有土地。安倍夫婦以“不知情”、“不得已”為理由,企圖撇清與森友學園的關係,但調查發現,安倍夫婦與森友學園的關聯遠不止一所小學那麼簡單。

森友學園理事長籠池泰典除了“理事長”這個身份外,還有一個重要身份就是“日本會議”大阪分部的代表。

盤踞中央,挾持地方的“日本會議”在日本政界擁有巨大影響力,尤其與執政黨自民黨關係密切。安倍政權現在的閣僚中,有3/4是“日本會議國會議員懇談會成員”。以安倍為首,包括內閣官房長官、首相輔佐官等十餘人均是“日本會議國會議員懇談會”的骨幹。可以說,懇談會覆蓋了日本政權中樞。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長胡繼平當時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森友學園與首相安倍,或者說其背後的在野黨與執政黨之間存在著一種膠著的狀態。一方面,森友學園一方沒有更有力的證據證明安倍夫婦確實參與了‘地價門’和‘捐款門’;另一方面,安倍政府也應為無法徹底撇清與森友學園的關係而處於被動的狀態”。

這次選舉,儘管安倍在經濟上並無可圈可點的靚麗內容,議會通過的戰爭法、保密法等讓民眾生活受到相當多的限制,安倍治下的政府盡可能為其老朋友輸送各種利益,出現了森友、加計學園醜聞,但安倍面臨的政治危機並未化解。

在外交層面,安倍的對華政策、中日關係走向也引人關注。選前,安倍曾對中國大搖橄欖枝:在9月28日解散眾議院宣佈提前大選的當天,安倍意外現身在東京舉行的中國國慶招待會,這是日本首相15年來首次參加這一活動;在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紀念日上,安倍與中國總理李克強互致賀電,這也是10年來第一次。

“對安倍仍然要聽其言、觀其行。接下來,安倍將出席APEC會議和東亞系列峰會,屆時,安倍如何表現,是否繼續拿東海、南海問題說事,這是對他是否真心改善中日關係的檢驗。”吳寄南說。今年年底前,中日之間還有數次外交互動,外相河野太郎預計11月將首次訪華;中日韓首腦會也有望於年內在日本舉行,這些都將是觀察中日關係走向的重要視窗。

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