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德國汽車專家訪談」未來三大趨勢,汽車電氣化,車聯網,自動駕駛

今日歐元匯率 1歐元=7.3407人民幣

本週三,在德國Ludwigsburg舉行的"第5屆汽車電氣系統"國際會議落下帷幕。在本屆大會上,歐洲以及美國的一線汽車製造商:如保時捷,奧迪,斯科達,大眾一大家子,

賓士,寶馬,福特,歐寶,以及部分日本韓國汽車製造商均悉數到場,其中部分車廠對目前最新電氣系統做了介紹,當然也對未來電氣系統做出了規劃和期待。一二梯隊的幾十個供應商們(如博世集團,大陸集團,江森自控,德爾福,TE Connectivity,Vector,萊尼, Mentor Automotive,IAV)也都派了代表參加會議,部分公司也都做了行業報告。本文將把當中最核心部分給大家做一個初步的介紹,希望花的兩千多歐的門票能讓更多人受益。

一覽此次會議的報告人和報告內容

會議前的開胃菜

部分參加會議的車廠和供應商是本屆會議的贊助商,提供產品作為展示,供大家在會議之餘喝咖啡果汁時可以隨便看看。由於去的有點晚,本人就沿路粗略拍了些照片,連保時捷的電動車都忘拍了,

直奔會場聽報告了。

開胃菜主要由如下的單位提供:

言歸正傳,本次會議三大未來主題: 汽車電氣化,車聯網,自動駕駛。在這三個大的主題驅動下,汽車廠商和眾供應商們在環保要求(減排),政府立法,成本需求推動下,不斷將車體架構輕質化,

線路介面/電線橫截面小型化,功能/資料模組化,資料安全化,遮罩電磁干擾,並提高電動車行駛里程,縮短充電時間。

- 挑戰1 -

車聯網,自動駕駛

在這次會議當中,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的實現方法以及演算法沒有作為探討的主要重點,不過由這兩個大的需求推動的汽車電路的變革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資訊娛樂,多媒體以及行車安全相關資料的不斷增加讓車載資料變得更加複雜,讓資料的連接迎來了新的挑戰。

車子也越來越智慧,並提供更多舒適的功能,這給電路的功率負載,佈線,功能模組化,可擴展性等方面都造成了困難。

電流峰值需求

不斷增加的智慧化,自動化,安全,以及娛樂舒適功能,需要增加更多的感應器,用電設備。由於上述需求的推動,給本就非常複雜 (如下圖,當前一台汽車需要共3千多米的線路)

的汽車電路增加了更多的挑戰(以奧迪車功率負載為例,2025年車載用電設備的電流峰值預計將會是目前A4車上用電設備峰值的6倍多)。

- 挑戰2-

汽車電氣化

目前汽車電氣化進程中有不斷升高電壓的趨勢:

1. 在減排的大主題下,混合動力汽車需要不斷把機械負載(空調,車身穩定系統,轉向系統等等)電氣化,這樣才能給這些電氣化後的部件按需分配電能,減少發動機的持續機械負荷,並回收汽車刹車制動能量。由於這些負載/功能都是大功率的,出於對線路散熱,車載電線重量等原因的考慮,因此混合電動市場的趨勢也是

從微混(12V)->中混(48V)->高混(200V+)-> 插電式混合動力(400V+)

不斷加壓。

2. 對於純電動車,行駛里程和充電時間都不太能讓市場接受。目前充電時間受制於充電樁的基礎設施,而未來把充電時間縮短到和加油時間同一時間量級的前提是把充電電壓提高到800伏以上,當然目前電池充電接受能力也是快速充電的桎梏。

解決方案

會議中,整車廠商們以及供應商們在會議中不僅提到了各類問題/挑戰,也提供了針對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

- 線路介面小型化解決方案,更輕更小-

-車載資料連線速度解決方案,資料線更小更輕,速度更快-

-使用不同傳輸媒介,編碼讓信號傳輸更快,信噪比更高-

由於PPT檔上寫著保密,我就不截圖了。

-主動冷卻技術,讓充電樁可以容許長時間大電流充電-

-用模擬輔助-

採用實際汽車測試產生的功率需求,輔以電流模擬模擬從而解決佈線,優化大功率線路橫截面。

-結構化模組化的研發流程-

解決日益增長的功能需要和安全需求。

-電磁相容解決方案-

使用在高壓電路適用的半導體(如IGBT),考慮線路的絕緣以及濾波從而解決小到半導體,功能模組,大到汽車系統,以及充電樁的全套解決方案。

內容就回顧到這裡了,20來個ppt幾個小時匯成一個文檔肯定會有未考慮周全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哦。內容未完待續,下個月德天的檔期再更新!如果您也是汽車人,或對汽車研發有興趣,可以加德天聊聊。

手指長按 或 手機掃描 下面二維碼可以關注"德天"

"德天")

資訊娛樂,多媒體以及行車安全相關資料的不斷增加讓車載資料變得更加複雜,讓資料的連接迎來了新的挑戰。

車子也越來越智慧,並提供更多舒適的功能,這給電路的功率負載,佈線,功能模組化,可擴展性等方面都造成了困難。

電流峰值需求

不斷增加的智慧化,自動化,安全,以及娛樂舒適功能,需要增加更多的感應器,用電設備。由於上述需求的推動,給本就非常複雜 (如下圖,當前一台汽車需要共3千多米的線路)

的汽車電路增加了更多的挑戰(以奧迪車功率負載為例,2025年車載用電設備的電流峰值預計將會是目前A4車上用電設備峰值的6倍多)。

- 挑戰2-

汽車電氣化

目前汽車電氣化進程中有不斷升高電壓的趨勢:

1. 在減排的大主題下,混合動力汽車需要不斷把機械負載(空調,車身穩定系統,轉向系統等等)電氣化,這樣才能給這些電氣化後的部件按需分配電能,減少發動機的持續機械負荷,並回收汽車刹車制動能量。由於這些負載/功能都是大功率的,出於對線路散熱,車載電線重量等原因的考慮,因此混合電動市場的趨勢也是

從微混(12V)->中混(48V)->高混(200V+)-> 插電式混合動力(400V+)

不斷加壓。

2. 對於純電動車,行駛里程和充電時間都不太能讓市場接受。目前充電時間受制於充電樁的基礎設施,而未來把充電時間縮短到和加油時間同一時間量級的前提是把充電電壓提高到800伏以上,當然目前電池充電接受能力也是快速充電的桎梏。

解決方案

會議中,整車廠商們以及供應商們在會議中不僅提到了各類問題/挑戰,也提供了針對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

- 線路介面小型化解決方案,更輕更小-

-車載資料連線速度解決方案,資料線更小更輕,速度更快-

-使用不同傳輸媒介,編碼讓信號傳輸更快,信噪比更高-

由於PPT檔上寫著保密,我就不截圖了。

-主動冷卻技術,讓充電樁可以容許長時間大電流充電-

-用模擬輔助-

採用實際汽車測試產生的功率需求,輔以電流模擬模擬從而解決佈線,優化大功率線路橫截面。

-結構化模組化的研發流程-

解決日益增長的功能需要和安全需求。

-電磁相容解決方案-

使用在高壓電路適用的半導體(如IGBT),考慮線路的絕緣以及濾波從而解決小到半導體,功能模組,大到汽車系統,以及充電樁的全套解決方案。

內容就回顧到這裡了,20來個ppt幾個小時匯成一個文檔肯定會有未考慮周全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哦。內容未完待續,下個月德天的檔期再更新!如果您也是汽車人,或對汽車研發有興趣,可以加德天聊聊。

手指長按 或 手機掃描 下面二維碼可以關注"德天"

"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