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些奇葩建築挑戰重力,牛頓的棺材板快要按不住了

如果建造一棟大樓真的存在“標準”的話,那麼樓體筆直一定是建築規範之一。不考慮其他美學因素,如果建築師們在設計大樓時屢屢違背這項不成文的規定,那恐怕他們就要丟掉“飯碗”了。

可是,現在就有那麼些個“自視甚高”的建築師,喜歡不走尋常路,敢於和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挑戰,他們建造的大樓看似不符合常理,卻有一種值得細細觀賞的美感在其中。

這些建築不要說最初提出設計構想時令人難以置信,能真正建成也稱得上是建築界的奇跡了。準備好你的眼睛,小心一會兒會看得頭暈目眩。

01

阿爾普-阿德里亞銀行,義大利

Hypo Alpe-Adria Bank

建造公司:墨菲西斯建築師事務所(Morphosis Architects)

建築師將樓體設計成整體向南傾斜14度所以上面的樓層就會很自然地遮擋住下層的光線,以此來節約能源。

02

立方屋,荷蘭

Cube Houses

建築師:皮特·布洛姆(Piet Blom)

立方屋是一群建築集合,位於荷蘭鹿特丹舊港區。這38間房屋外形為立方體,傾斜45度而建。設計師設計這樣小巧簡約的房屋的初衷是想在擁擠的大都市中能夠節省空間。

03

奧德約太陽能爐,法國

Odeillo Solar Furnace

奧德約太陽能爐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爐,

位於法國南部的東比利牛斯省(Pyrénées-Orientales),之所以選址在此,是因為這裡的日光充足(年日照時間達2500小時)。高54米,寬48米的樓體上嵌有63個定日鏡(日光反射裝置),表面呈凹型。太陽爐歷經6年建成,於1970年開始運營。作為一處科研站,科學家們在裡研究高溫材料。

04

平衡別墅,英國

Balancing Barn

建造公司:MVRDV建築事務所

平衡別墅位於典型英式鄉村小湖邊的一處綠油油的草坪上,酷似農場裡的穀倉,房屋外表使用了新一代的發光金屬鍍層。在這棟房子裡著地的一端,你可以“腳踏實地”地親近自然,而在懸空另一端,你又可以俯瞰下面的草坪,讓你有種站在樹上的錯覺。

這幢平衡別墅旨在讓人們重新審視鄉村生活,同時探索在鄉村環境下植入現代建築的可行性。

除此之外,這裡也是一處度假屋,大膽的設計激起了在這裡短暫度假的人們對建築和自然的探索欲。

05

MARTa藝術博物館,德國

MARTa Herford

設計師:弗蘭克·蓋裡(Frank Gehry)

黑爾福德縣是德國傢俱生產中心,而這座博物館的名字——“MARTa”是“Möbel ( 德語傢俱 )”, “ART (藝術)”和“Ambiente(氛圍)”的縮寫,是德國第一家將藝術、設計、時尚、建築融合在一起的地方。博物館在舊工廠的基礎上,又在前後兩側加蓋了幾棟建築,造型捲曲、新奇。

06

跳舞的房子,捷克共和國

Dancing House

設計師:弗蘭克·蓋裡(Frank Gehry)

“跳舞的房子”是荷蘭國民人壽保險公司大樓的別稱,位於捷克共和國布拉格鬧市區。這項非常不合傳統的設計在當時(上世紀90年代)備受爭議。捷克總統瓦茨拉夫·哈威爾曾在此居住達10年之久,以公開支持這項設計。他期望能通過外形獨特的樓體吸引更多人駐足,使之成為布拉格市文化活動的中心。這棟建築的頂樓是家法式餐廳,在露臺用餐時還能欣賞到布拉格的美景。

07

北方銀行,德國

NORD/LB Bank

建造公司:貝尼施

北方銀行是德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 投資了大量藝術藏品,其中包括來自格奧爾格·巴澤利茨(Georg Baselitz)、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等戰後藝術家的作品。

錯落堆疊在一起的長方體形狀的樓層僅由幾隻傾斜的細柱支撐,房間全部採用落地玻璃窗,各種幾何形狀的組合頗具現代感。這樣“隨性”的設計使得銀行看起來不怎麼“堅固”,像極了幾歲孩童隨手搭的幾塊積木,隨時有塌落的風險。

08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

Learning Hub at th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建造公司:海德威克工作室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學習中心已經成了新加坡的新教育地標,這裡能同時容納3.3萬名,為他們提供多功能的學習設施。與傳統的大學建築不同,這組建築通過走廊將一個個盒子一樣的教室連接起來,露臺每層都有,就在樓體的中庭位置,可以將休息的學生們聚集在這裡。這樣,學生既有學習空間,又有方便溝通的空間。

09

中央花園,澳大利亞

One Central Park

建築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

悉尼的中央公園是世界上最高的“空中花園”,垂直懸空于50米高處,這裡有250多種澳洲植物和花卉,從上至下攀附在現代化的高樓之上,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與自然世界和諧並存的生活新途徑。茂密的樹叢、寬敞的草坪,還有露天泳池,最適家人和朋友到此放鬆。此外,夏天時,露天電影院還會開放,還經常舉辦各種集市和音樂節等活動。

10

搖滾音樂博物館,丹麥

Ragnarock

建造公司:MVRDV建築事務所、COBE建築事務所

位於丹麥羅斯基勒的搖滾音樂博物館是一個集流行、搖滾和青年文化為一體的博物館。這個占地3100平方米的建築有一個巨大的懸臂裝置,全身佈滿了金色飾釘。由於這裡曾是一家工廠,周圍盡是混凝土結構的廠房。混凝土的那種原始的剛毅與紅色飾釘的濃烈豔麗產生了鮮明對比,襯托出搖滾樂的那種不羈自由的氣息。

11

單間房,西班牙

Solo House

建造公司:武井鍋島建築事務所(Takei Nabeshima Architects)

這座建築還未完工,但設計的概念圖已經推出。未來,將會有兩個金字塔形狀的建築鑲嵌于深林的土地之中,現代建築將完美地擁入大自然的懷抱中。

12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亞塞拜然

Heydar Aliyev Center

建築師:紮哈·哈迪德(Zaha Hadid)

這個占地約 5.75萬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包含一個博物館、圖書館、會議中心。流暢的弧形風格避開了尖銳的角度,掙脫了巴庫隨處可見的僵化的蘇聯建築的桎梏,致力於表達亞塞拜然的新時代的文化與情懷。

是德國第一家將藝術、設計、時尚、建築融合在一起的地方。博物館在舊工廠的基礎上,又在前後兩側加蓋了幾棟建築,造型捲曲、新奇。

06

跳舞的房子,捷克共和國

Dancing House

設計師:弗蘭克·蓋裡(Frank Gehry)

“跳舞的房子”是荷蘭國民人壽保險公司大樓的別稱,位於捷克共和國布拉格鬧市區。這項非常不合傳統的設計在當時(上世紀90年代)備受爭議。捷克總統瓦茨拉夫·哈威爾曾在此居住達10年之久,以公開支持這項設計。他期望能通過外形獨特的樓體吸引更多人駐足,使之成為布拉格市文化活動的中心。這棟建築的頂樓是家法式餐廳,在露臺用餐時還能欣賞到布拉格的美景。

07

北方銀行,德國

NORD/LB Bank

建造公司:貝尼施

北方銀行是德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 投資了大量藝術藏品,其中包括來自格奧爾格·巴澤利茨(Georg Baselitz)、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等戰後藝術家的作品。

錯落堆疊在一起的長方體形狀的樓層僅由幾隻傾斜的細柱支撐,房間全部採用落地玻璃窗,各種幾何形狀的組合頗具現代感。這樣“隨性”的設計使得銀行看起來不怎麼“堅固”,像極了幾歲孩童隨手搭的幾塊積木,隨時有塌落的風險。

08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

Learning Hub at th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建造公司:海德威克工作室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學習中心已經成了新加坡的新教育地標,這裡能同時容納3.3萬名,為他們提供多功能的學習設施。與傳統的大學建築不同,這組建築通過走廊將一個個盒子一樣的教室連接起來,露臺每層都有,就在樓體的中庭位置,可以將休息的學生們聚集在這裡。這樣,學生既有學習空間,又有方便溝通的空間。

09

中央花園,澳大利亞

One Central Park

建築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

悉尼的中央公園是世界上最高的“空中花園”,垂直懸空于50米高處,這裡有250多種澳洲植物和花卉,從上至下攀附在現代化的高樓之上,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與自然世界和諧並存的生活新途徑。茂密的樹叢、寬敞的草坪,還有露天泳池,最適家人和朋友到此放鬆。此外,夏天時,露天電影院還會開放,還經常舉辦各種集市和音樂節等活動。

10

搖滾音樂博物館,丹麥

Ragnarock

建造公司:MVRDV建築事務所、COBE建築事務所

位於丹麥羅斯基勒的搖滾音樂博物館是一個集流行、搖滾和青年文化為一體的博物館。這個占地3100平方米的建築有一個巨大的懸臂裝置,全身佈滿了金色飾釘。由於這裡曾是一家工廠,周圍盡是混凝土結構的廠房。混凝土的那種原始的剛毅與紅色飾釘的濃烈豔麗產生了鮮明對比,襯托出搖滾樂的那種不羈自由的氣息。

11

單間房,西班牙

Solo House

建造公司:武井鍋島建築事務所(Takei Nabeshima Architects)

這座建築還未完工,但設計的概念圖已經推出。未來,將會有兩個金字塔形狀的建築鑲嵌于深林的土地之中,現代建築將完美地擁入大自然的懷抱中。

12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亞塞拜然

Heydar Aliyev Center

建築師:紮哈·哈迪德(Zaha Hadid)

這個占地約 5.75萬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包含一個博物館、圖書館、會議中心。流暢的弧形風格避開了尖銳的角度,掙脫了巴庫隨處可見的僵化的蘇聯建築的桎梏,致力於表達亞塞拜然的新時代的文化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