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爸媽要警惕!嬰幼兒早教班的三大坑!

相信作為媽媽的你一定接到過早教機構的約課電話,胖媽總是禁不住早教機構老師的遊說,帶娃去上課體驗體驗,感受感受。但體驗的次數多了,也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套路,

想來跟大家一起分(吐)享(槽)經(一)驗(下),看看早教班的這幾大坑,你真的能跳的過去嗎?

大坑no.1:你的孩子有點內向,不擅長社交,應該來早教班適應集體環境。

大部分媽媽聽到早教老師這樣評價上完體驗課的孩子,內心OS通常是:“太對了,這孩子在家就只跟我,

一副凡人不理的模樣,讓打招呼不打招呼,讓叫人不叫人。”關鍵是,老師仿佛看透了你的心思,接著說,“一個人的社交能力多重要啊,幹什麼工作不都是與人打交道嘛,孩子早點適應集體環境,對以後上幼稚園上學都是有好處的。”聽到這裡,相信有一部分媽媽就已經動心了,沒錯,孩子就要早點學習社交能力,到幼稚園了老師也喜歡。

然鵝,對於3歲以下的寶寶來說,大腦發育還沒有完全成熟,記憶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都不足以支撐他進行所謂的“社交”活動。對於3歲以前的寶寶而言,自己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並不care別人的存在,身邊的小朋友就是是一個會走動的大玩具而已。

為什麼寶寶3歲以後就要開始上幼稚園了呢?是因為,

寶寶在3歲左右,才開始有真正的社交意識,才會有朋友的概念以及能夠與人分享。所以,媽媽們真的不必太在意3歲以內的寶寶的社交能力問題,讓寶寶自己玩耍自己探索就好。

當然,讓小寶寶更多的接觸小朋友,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肯定也是有好處的。

我們有時會感到,寶寶喜歡這個小朋友,但並不太會表達,會通過一些用力的摟抱,拍打表達自己情感。因為他們一開始根本無法控制自己,打到對方,搶玩具,都太正常不過了,在一起玩並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有助於他們社交技能的發展。但這並不一定要去早教班,社區裡或者朋友的孩子經常聚聚,家長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與人交流互動,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大坑no.2:你的孩子比較愛玩,但專注力不夠,應該來早教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對於家裡堆滿了各種玩具的媽媽來說,真的是感同身受啊!娃對玩具都是三分鐘熱度,感覺對什麼都很喜愛,對什麼也都玩不長。當媽的真是捉急啊,就這專注力,以後上課怎麼能夠認真聽講啊。早教班老師也會繼續“補刀”:“從體驗課可以看出,孩子的運動力能不錯(因為閒不住,愛玩),但是專注度稍弱,我們會因材施教,加強孩子的注意力培養,孩子越早培養注意力越有用哦!”這個道理真的太有說服力了!看來真的應該去早教班培養一下孩子的專注力。

胖媽對你說,且慢!資料顯示,1歲以下的嬰兒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超過15秒,1歲半的寶寶對有興趣的事物,可集中注意5分鐘以上,2歲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時間約為7分鐘,5歲才14分鐘。另外,孩子的性格也會決定注意力時間的長短。

所以說,媽媽們根本不需要擔心3歲以前的娃專注力的問題,尤其是才1、2歲的小寶寶,正是才開始探索這個世界,對什麼事物、玩具都感興趣的年齡,如果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完全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基本上是一個坑。孩子專注力如何,一般要到3歲以後才能初見端倪,如果孩子專注力不夠,是需要爸媽加以引導的,也可以買一些培養專注力的有趣的讀物課本。

大坑no.3:不能輸在起跑線,你的孩子也許就是某方面的天才,上早教班可以促進孩子全腦開發。

對於媽媽而言,伺候娃吃穿住用玩已經累到崩潰了,還要帶娃去上早教課,全憑著望子成龍這口仙氣吊著啊~所以,花錢上早教,即便是奔著高品質的陪伴而去的,心裡也難免或多或少有一些功力、攀比的心態在裡面。畢竟,早教課的費用確實不菲,投資了,總希望孩子能學到更多的東西,起碼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再加上早加班老師苦口婆心的說:“早加班的課程安排都是特別科學合理的,能夠開發孩子左右腦,天才更少不了從小的培養!”

這根壓到媽媽糾結心理的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出現了。胖媽小時候沒有被當做天才培養,沒有與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接軌的遺憾,終於可以在娃這彌補了。但是,上了早教班的孩子真的比沒上的孩子要聰明嗎?其實,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除去了遺傳因素,跟爸媽高品質的陪伴和言傳身教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愛讀書的家庭,孩子一定也是喜愛閱讀的。與其在早教班外等待著孩子上課,不如利用這些時間與孩子一起閱讀、一起運動、一起玩耍。

那麼,早教班到底有沒有用?肯定是有的,0-3歲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通過從視覺、聽覺、觸覺、運動、空間變化、語言等各方面給孩子多一些刺激,一定比閉塞的環境更能促進孩子的各方面發展。但是早教不等於早教班啊!

如果你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高品質的陪伴孩子,可以每週到早教班和孩子一起上幾節課;如果你的經濟實力比較強,也可以報兩三個早教課程,學學音樂、英語、樂高等。

但胖媽還是覺得,父母與其抱著要孩子去早教班學習的心態,不如抱著自己去早教班學習的心態。看看老師怎麼和孩子互動,怎麼把音樂結合進生活,把本領學回家和孩子一起玩。早教班只是一個早教的場所,而真正的早教,一直在孩子漫長的成長生活裡。

你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早教的時間、空間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的心態和行動,考驗的是父母的自製力和責任心。

我們會因材施教,加強孩子的注意力培養,孩子越早培養注意力越有用哦!”這個道理真的太有說服力了!看來真的應該去早教班培養一下孩子的專注力。

胖媽對你說,且慢!資料顯示,1歲以下的嬰兒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超過15秒,1歲半的寶寶對有興趣的事物,可集中注意5分鐘以上,2歲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時間約為7分鐘,5歲才14分鐘。另外,孩子的性格也會決定注意力時間的長短。

所以說,媽媽們根本不需要擔心3歲以前的娃專注力的問題,尤其是才1、2歲的小寶寶,正是才開始探索這個世界,對什麼事物、玩具都感興趣的年齡,如果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完全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基本上是一個坑。孩子專注力如何,一般要到3歲以後才能初見端倪,如果孩子專注力不夠,是需要爸媽加以引導的,也可以買一些培養專注力的有趣的讀物課本。

大坑no.3:不能輸在起跑線,你的孩子也許就是某方面的天才,上早教班可以促進孩子全腦開發。

對於媽媽而言,伺候娃吃穿住用玩已經累到崩潰了,還要帶娃去上早教課,全憑著望子成龍這口仙氣吊著啊~所以,花錢上早教,即便是奔著高品質的陪伴而去的,心裡也難免或多或少有一些功力、攀比的心態在裡面。畢竟,早教課的費用確實不菲,投資了,總希望孩子能學到更多的東西,起碼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再加上早加班老師苦口婆心的說:“早加班的課程安排都是特別科學合理的,能夠開發孩子左右腦,天才更少不了從小的培養!”

這根壓到媽媽糾結心理的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出現了。胖媽小時候沒有被當做天才培養,沒有與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接軌的遺憾,終於可以在娃這彌補了。但是,上了早教班的孩子真的比沒上的孩子要聰明嗎?其實,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除去了遺傳因素,跟爸媽高品質的陪伴和言傳身教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愛讀書的家庭,孩子一定也是喜愛閱讀的。與其在早教班外等待著孩子上課,不如利用這些時間與孩子一起閱讀、一起運動、一起玩耍。

那麼,早教班到底有沒有用?肯定是有的,0-3歲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通過從視覺、聽覺、觸覺、運動、空間變化、語言等各方面給孩子多一些刺激,一定比閉塞的環境更能促進孩子的各方面發展。但是早教不等於早教班啊!

如果你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高品質的陪伴孩子,可以每週到早教班和孩子一起上幾節課;如果你的經濟實力比較強,也可以報兩三個早教課程,學學音樂、英語、樂高等。

但胖媽還是覺得,父母與其抱著要孩子去早教班學習的心態,不如抱著自己去早教班學習的心態。看看老師怎麼和孩子互動,怎麼把音樂結合進生活,把本領學回家和孩子一起玩。早教班只是一個早教的場所,而真正的早教,一直在孩子漫長的成長生活裡。

你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早教的時間、空間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的心態和行動,考驗的是父母的自製力和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