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明時節雨紛紛,互聯網+殯葬的春天已經來臨?

古有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多少年來,每到清明時節,小雨淅淅。不過今年有點不一樣,放眼神州大地,晴空萬里。

這些年來,互聯網行業如火如荼的發展,創業者、資本、媒體,無一不是打了雞血般,揮舞著“顛覆”的大棒。尤其是每當BAT月臺撐腰,提出“互聯網+農業”、“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零售”等各種口號時,大眾似乎都認為互聯網是無所不能的,任何行業將被互聯網“逆襲”,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

成立於2013年的“彼岸”,提供壽衣、骨灰盒等殯葬用品的銷售和舉辦葬禮、篩選墓地等殯儀服務,

採用線上電商平臺和線下實體店相結合的模式。創始人王丹和徐毅原來均就職於互聯網行業,他們成立“彼岸”的初衷在於利用互聯網平臺打破傳統殯葬行業價格的不透明,“讓消費者少花冤枉錢”。 然而,“彼岸”沒有扛過高昂的運營成本和不理想的收益帶來的壓力。

近日,北京殯葬電商“彼岸”關閉了網店和開在北京的三家連鎖門店,結束了近4年的運營。

牛科技認為,“彼岸”倒下之後,還會有很多個“彼岸”繼續上線,然後繼續倒下。

即使有那麼多的平臺前赴後繼的到達戰場,然後倒下,牛科技仍然認為這是一個暴利的行業,互聯網並沒有改變它的本質,資源稀缺性。

至少目前來看,這個行業還遠遠沒有到透明的程度,一切都是不透明的,非標準化的產品,並不能用平常的眼光看待這個“另類”的互聯網+項目。

反過來看,新近開放的二胎政策,直接刺激到企業和行業,母嬰行業再度被資本瘋狂追捧。人的一生,莫過於生老病死,現在,消費者願意將越來越多的錢投向生老病。作為一個注重面子的民族,”死的風光“是必須的,也就有了各種天價墓地、天價骨灰盒的存在。

所以,從這一點講,“互聯網+殯葬”平臺的存在是有其市場依據的,只是可能沒有想像的那麼順利。

既然是“互聯網+殯葬”平臺,那麼自然也不能延續傳統殯葬的暴利產品,互聯網的特點還是要融入到平臺之中。

但是,目前來看,絕大部分中國人還是非常忌諱“死”,也很難接受提前張羅身後事,例如上網訂個骨灰盒,一鍵選個墓地什麼的,傳統價值觀念仍在阻礙“互聯網+殯葬”行業的平臺的發展。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互聯網+殯葬”平臺可能還是要更深度的去思考如何融入到殯葬行業核心點上,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牛科技認為,“互聯網+殯葬”是一個前景非常廣闊的行業,甚至暫時看不到天花板,畢竟中國已經快速進入到老齡化社會。